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26日] -- 华商报 -- 版次:[P3]

乘风破浪40年 数看宜中大变化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宜川中学从几间低矮的瓦房出发,40年来,始终不忘“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初心。从一所籍籍无名的国家级贫困县级中学,到如今的省级示范高中,在七十年峥嵘岁月的洗礼中,在雄伟壮阔的黄河之畔,宜川中学在黄土高原山掀起了一场基础教育改革的绿色浪潮,为全国“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和“自主管理”德育改革提供了“宜中样板”。
  40年:学生人数是原来的10倍
  本科上线率99.7%

   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位于宜川县城中心,濒临黄河壶口瀑布,是宜川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前身为明末成立的丹山书院,清朝嘉庆年间更名为瑞泉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书院改设为宜川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堂。
   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学校占地面积40多亩,建筑面积9376平方米,教学班14个,学生753名,教职工40多名。当时,教师每月的平均工资只有30多元。当年恢复高考后,12名学生参加高考,录取2名,录取率16.7%。1978年3月,宜川中学被确定为延安地区五所重点中学之一。
   “那时候的办学条件很艰苦,办公室和教室全是瓦房,只有十几间教室,教师宿办合一,吃饭大都上灶。一块窝头,一碗烩菜,边走边吃,走到办公室,一顿饭就算结束了。”该校退休物理教师焦春林回忆到。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之际,学校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101393平方米,教学班138个,学生7856名,教师590名。教师的每月工资平均达到6000多元。高考学生1724名,一本上线人数605名,上线率35.1%;二本上线人数1283名,上线率74.4%;三本上线人数1719名,上线率99.7%。
   现占地面积是以前的5倍多,建筑面积是10倍多,教学班级是9倍多,学生人数是10倍多,教师人数是14倍多,教师每月平均工资是200倍多,高考录取人数是856倍多。40年里,宜川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喜人的变化孕育了千千万万名学子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冀。
  
被誉为陕西基础教育改革的旗帜
  全国自主教育的样板

   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川中学开展“启发式教学改革”,九十年代开展“目标教学改革”,新世纪实行“四制改革”(校长聘任制、教师聘任制、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教师校内结构工资制)和“自主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宜川中学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示范引领日益突出,办学影响迅速扩大。学校先后晋升为延安市区域性重点中学、陕西省标准化中学、陕西省示范高中。
   “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宜川中学始终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人的发展,创建自主明校”的办学目标、“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办学策略,在全国首创了以“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和“自主管理”德育改革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新模式,高考多项指标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张瑛、鲁明星、刘方等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北大。
   截至目前,全国23个省市、3000多个团队、60000余人来校考察学习,美国、韩国、阿根廷、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团队来校交流,甘肃会宁、四川广元、河南郑州等地纷纷掀起学习“宜中模式”的热潮。
   宜川中学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自主教育管理示范学校”“全国十佳现代学校”等称号。学校被誉为“陕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全国自主教育的一大样板”。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激情满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陕西省宜川中学这艘全国贫困县城的“教育航母”一定会乘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东风,沿着既定的目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阔步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