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08月05日] -- 华商报 -- 版次:[C1]

公考龙头中公教育上半年预亏9亿

“不过退费”是软肋
公考热,却救不了公考龙头中公教育(SZ.002607)的业绩。公司今年上半年预亏9亿,这也是中公教育第5个季度的连续亏损。
  公司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亏损
  股价下跌超八成

   近日,“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亏损7.2亿元至9.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0.97亿元。这也是中公教育第5个季度的连续亏损。
   对于业绩预亏原因,中公教育解释称,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公司在各地的数百个分支机构先后出现阶段性停课,招生和授课均受到了较大冲击,同时上半年部分考试延期的客观情况等对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的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公教育亏损了23.7亿元,市值蒸发超2000亿。董事长李永新现直接持股11.31亿,总经理王振东几次减持后持有8.529亿股。
   令人不解的是职业教育政策利好大势下,老牌职教公司中公教育却陷泥潭。股价在一年多最高下跌超80%,市值蒸发超2000亿。
   中公教育股价去年2月份最高为43元,然而,受到整个教育板块下跌的带动,其股价一路下滑,今年四月份最低跌到4.09元,股价跌幅超过80%。5月份以来股价有所反弹,但近期又出现下行,截至昨日收盘,股价报4.77元。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公教育在扩张的同时,还搞起了学员贷。据悉,中公教育于2019年推出“理享学”。理享学作为助贷机构帮助学员申请贷款,向其支付服务费或手续费,并由理享学向放贷机构进行利息或费用结算。数据显示,三年来,中公教育向理享学支付的贷款手续费分别为0.35亿元、2.11亿元和1.83亿元,合计金额超4亿元。利息支出2.75亿元,同比增长60%。
   2019年至2021年贷款模式下退费率分别为 68.46%、73.06%、82.94%,高于中公教育的整体退费率。

  中公教育去年总退费高达153亿元

   对于中公教育来说,成也“不过退费”,败亦“不过退费”。
   考试不过就退费?凭借“不过退费”的协议班,中公教育快速扩张为中国最大的公考培训机构,而协议班价格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不通过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公教育近年的退费金额在持续增长。
   来自监管的11连问更是掀开了中公教育“总退费高达153亿元”的遮羞布。2022年6月8日,深交所向中公教育发出年报问询函,11个关键问题直指经营异常和“高退费率”。对此,中公教育回复函称,2021年中公教育总收款204.3亿元,总退费高达153亿元,培训业务净收款约51.33亿元;2021年培训人次384.9万人次,退费人次162.1万人次。2021年的退费较2020年同期增加52.88%,较2019年同期增长106.13%。
   数据显示,2021年,中公教育全年预收款较2020年降低14.67%;退费较2020年增加52.88%,较2019年增长106.13%;而结转收入较2020年同期降低38.68%,较2019年减少24.96%。
   由于业务收款不及预期、学员退费快速增长及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中公教育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98亿元,较上年减少89.8亿元,降幅高达183.93%。
   在这背后,关于退费难的投诉则从来没断。近日,“说好未录取退款,中公教育拖了3个月不兑现”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黑猫平台上,与“中公教育”相关的投诉已超万条,主要投诉内容包括“逾期仍不退款”“保过班退费不成功”“退款超过预定时间”等问题。
   财经分析人士屈放认为,教育“双减”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培训,好未来、新东方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符合市场逻辑,可是中公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社会考生,主要业务为公考培训。该公司业绩也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确有蹊跷之处。中公教育如今的困境,更多是早期过度扩张带来的结果。稳扎稳打、守住主业或是其未来的发展核心。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