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0年07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A5]
善举·这些举动或举措,为更多人带去了希望

3名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三名来自长安大学的大学生成功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他们也是陕西省第215例、216例和2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案例。
   7月16日上午10时许,陕西省红十字会三楼举行了一场会议,这场会议的主角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小杨、小胡和小何。小杨今年22岁,是长安大学大三学生,于2017年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2020年4月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小胡今年20岁,是长安大学大二学生,2018年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2020年4月成功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小何是长安大学的大一学生,于2018年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库队伍,并在2019年12月成功配型。
   据了解,7月14日,小杨的造血干细胞已成功输注到患者体内,为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7月17日,小胡也将完成这场接力。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小何还在云南家中待学,他将于7月24日在当地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我大一刚入学时学校组织了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活动,虽然知道配型成功几率很低,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小胡说,捐赠后他也没有太在意此事,直到今年4月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刚接到通知无疑是兴奋的,想着能让一条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后来我也有些犯难,不知道怎么说服父母,只能查阅大量资料并对家人表示我的决心,最终父母也表示支持。”
   小杨告诉记者:“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不用太紧张,既然配型成功了就大胆去捐献,挽救他人的生命。”
   小胡的母亲说,在孩子捐前体检时家人选择陪在他身边,用实际行动对小胡救人的善举表示支持。小杨的父亲说,家人对小杨捐赠造血干细胞的行为感到自豪。 华商报记者 田睿 实习生 王玮一

  
有了这张“爱心联系卡”
  70岁以上老人就能及时联系到志愿者

   “这位老人是街南社区空巢老人,当老人遇到困难时,请您伸出爱心之手,按照正面的联系方式,及时给予帮助。”这张小小的印着爱心的卡片上,一面是老人照片和联系方式,一面是温馨提示。有了这张卡片,街南社区70岁以上老人在遇到困难时随时都能联系到志愿者,及时获得帮助。
   据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街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关爱和帮助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人,7月17日,街南社区为辖区7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80余张“爱心联系卡”,让老人日常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据悉,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地处铜川东部,曾是铜川老矿区。这里有大量退休空巢老人和很多孤寡老人,平日里这些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王石凹煤矿停产后职工分流,年轻人外出工作,辖区居住大都是老年人。老人独自出门,中途迷路、突发疾病是不少儿女担心的问题,因此在2018年初,街南社区就陆陆续续为辖区28位空巢老人发放了“空巢老人爱心联系卡”,小小的爱心卡为老人提供了很多方便,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社区综合考虑,决定近期开始为70岁以上老人全部发放‘爱心联系卡’,便于老人在有困难时可以及时与社区取得联系。同时,社区也呼吁广大居民,当老人遇到困难时请伸出爱心之手及时给予帮助。目前,该社区已发放80余张‘爱心联系卡’,剩余的正在加紧制作。”昨日,街南社区工作人员、爱心志愿者薛鹏娥介绍说,这张小小的卡片服务对象包括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以及部分残疾人,卡片上有老人的照片、姓名、住址、病史,还有社区负责人的手机、网格员的联系电话等,“老人身上带着这张卡,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看到老人遇到困难,只要拨打卡片上任何一个电话,卡片上的爱心联系人都会赶往现场给老人提供帮助,这个卡片也方便社会上其他爱心人士为遇到困难的老人提供救援。”
   戴上刚领到的爱心联系卡,72岁的白桂兰老人高兴地说:“有了这个爱心联系卡,以后随时戴在身上,心里就有底气多了,这就是个‘护身符’,万一发生啥情况也不用害怕了。”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实习生 邢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