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7年09月13日] -- 华商报 -- 版次:[A3]
>>观点对对碰

“小学设中医课”是一手双赢好棋

罗志华
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11日,记者从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获悉,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首批10万册不久将出现在课堂上。此前,还没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这一全国首创引发热议,网上甚至出现了“中医粉”和“西医粉”的论战。(9月12日《钱江晚报》)
   对浙江的这一做法,不少人认为,五年级已接近“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开设中医课,势必相应压缩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在“小升初”时考出好成绩。也有人认为,即使有必要学习医学知识,中医也并非那么紧迫,急救、性教育才是更急需的课程。
   但这类观点,仍是应试教育思维的体现。其实,初中和小学一样,以免试就近入学为主,小升初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没必要把孩子搞得太紧张。反对这样做,也反映出急功近利的思想,假如把眼光放远,就会发现,在小学里开设中医课,其实是传统文化与健康素养的双重熏陶,称得上是一手双赢的好棋。这是因为,许多中医经典,比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经典。此外,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前提,而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让他们接触一些中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
   其实,西医早就以较隐蔽的方式进入了课堂,因为西医理论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基础。相比之下,中医进课堂反倒比较滞后,中医的理念体系和思维模式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平衡中西医,实现两者的并重。由此看来,这种教学办法不仅可行,而且值得推广。

  
小学生学中医,恐怕早了点儿
  钱夙伟
   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具有医药、经济、文化、生态及科技自主创新等战略特性和价值。早就有专家建议,在中小学校设置中医药科普必修或选修课,积极推动在全国形成“学中医药、用中医药”的良好社会氛围。但在现在为小学生“减负”呼声不断的现状之下,这样一种逆向操作,必然或多或少地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问题还在于,中医的博大精深,要有相应学养和阅历的基础,需要融会贯通才能掌握。以小学生的水平,显然连懂一点皮毛都难。如果是“因为中医药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义”,那么,又何止中医药一门,如果都要进中小学校园,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将是难以承受之重。如果从普及医学卫生知识的角度看,让小学生学中医,还不如学点更实用的急救逃生知识。对孩子来说,现在普遍少有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这是更需要的知识普及,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现在动辄就提“从娃娃抓起”,诚然,有些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确实需要有适当的提前量,但于中医,恐怕还是早了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