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4年04月26日] -- 华商报 -- 版次:[A3]
国家航天局公布国际月球科研站概念视频

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计划2035年前建成

国际月球科研站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
   每种设想都令人向往
   将月球熔洞作为人类的月球基地
   用月壤做出月壤砖砌筑“月壶尊”

  

   除了载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实施也进展顺利,国家航天局4月24日公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概念视频。为什么要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又要怎么建呢?
   “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4月24日下午,在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回顾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还披露了国际月球科研站有关情况。

  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
  实现木星环绕探测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吴伟仁透露,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离地球4000万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目前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进展,我们国家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吴伟仁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
   吴伟仁介绍,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器,飞抵太阳系边际,对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开展科学探测,有望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树立新的丰碑。
   吴伟仁还透露,我国已经开展了小行星防御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

   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将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
   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
   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为载人登陆火星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研究。
   吴伟仁表示,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阶段的重要任务,嫦娥六号将于近期实施发射,执行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
   国际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轨段和地面段构成,由能源动力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和月面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组成,具备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可长期持续开展科学探测、资源开发、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大规模科学和技术活动。
   据悉,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发起,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在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科学实验设施。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还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最新合作进展,国际月球科研站新增尼加拉瓜、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3个合作国家、机构。中国将与合作方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论证、工程实施、运营和应用等多方面合作。

  >>建站设想

  利用月球熔洞作为科研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倾向于将月球熔洞作为人类在月球的科研基地。目前全月已发现200多个坑洞,有21个疑似为月球熔洞。肖龙表示,目前发现的熔洞天窗都在平坦的月海地区,有巨大的可利用地下空间,且极少受月尘和溅射物影响,还有相对恒温的内部环境,也能防止陨石或微陨石撞击,防宇宙射线照射。
  在月面打印“月壶尊”
   早在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就提出了在月面打印基地的设想,科技部2021年底将此项研究列入重点研发计划。丁烈云希望能够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用月壤烧结方式做出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月壶尊”——这是一个外形酷似鸡蛋壳的建筑。 据《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