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10日] -- 华商报 -- 版次:[C2]
名家书房

王海:阅读,使我义无反顾地奔向作家之梦

书房,多是私下的心灵居所,但作家王海却有着不同的书房。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以《老坟》《城市门》《新姨》等一系列作品被人们熟知。在咸阳的五陵原上,咸阳秦汉文学馆古香古色的朱门小院中,王海的书房藏于院落一角。他的作品《金花》,就是诞生于这个书房。王海笑谈自己有三大书房,“珍藏版”书房在家中,“阅读版”书房在工作室,而这一书房属于“开放版”,他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哲学、小说、名人传记、流行文学、科普、工具等类别两千多册书籍集中于此。初期为了自己创作方便,将藏书分流于此,也会有好友互换交流,后来名声远扬,周边的乡亲也会慕名来借,成了当地闻名的开放读书地。
   王海自豪地说:“不少村民都是我的书房常客,他们来读书,和他们的沟通,也给了我更开阔的创作思路,我也收获了很多。后来附近村子拆迁了,还有老书友专门坐车、骑车过来。”王海说,因为自己从小因书受益,也希望更多人喜爱阅读,喜爱文学创作。

  儿时阅读,在文学名著中“模拟创作”

   谈到儿时的读书故事,王海感慨,也是备受家学影响,“我们家族出了一些人才。泰戈尔来中国时,是我三爷给他当的翻译。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儿时好追根问底,每遇到不识生字,就请教我的五伯父,曾是青海大学的教授,我经常问他一个字怎么念,他不但给我讲字音字意,还会把这个字的引申义也讲出好几层来,甚至还会讲个小故事来解读。往往一个字词就能讲一个小时,对幼年的我影响很大。我读小学时就看《红楼梦》了,诸多积累应当是源于此。”
   王海记得少年时一次换书小事,“那时听人说《三国演义》是中国经典,非常值得一读,就在心里埋下念想,后来听说邻村有位老汉家里有,思量再三,拿了自己最爱的《创业史》前去交换,谁知大爷看见我小小年纪,就说‘我的书都是繁体字,你认识不,别把我的书糟蹋了。’我说我能,老人不信,认为小孩子吹牛,随手翻开就让我读,我张口就念了一段,无一错漏,老人这才换了看我的眼神,看我拿来的《创业史》,知道同是爱书人,答应与我交换。”
   王海系统地阅读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名著,从《红日》《红岩》《创业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成了案头珍藏。不仅读书,他说自己尤其喜欢“模拟创作”,比如在读《创业史》时,读到其中经典片段,如“梁生宝买稻种”等,就会将自己融入到作家创作思路当中,“我会想象,如果我是作者,写这段情节会怎么写。我想也就是在这样的读书中,我有了创作的意识,渐渐开始学习名家的创作方法了。”所以那时他的作文,经常成为课堂范文,被老师当堂点名朗读,“还记得那时语文老师总结说:王海以后能当作家。也许就是这句话鼓励了我,在我心里种下作家的梦想,让我以后义无反顾地奔着这句话去了。”
   王海回忆,后来当兵去了部队,利用业余时间,一口气完成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王海说:“回头再看,那就是拉长了的日记,完全是故事的堆砌,没有文学的叙事性。”但就是在这个文学梦的支撑下,他才能在以后的诸多人生选择中,坚守着文学之路。

  创作精品,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2001年,小说《老坟》横空出世,让王海被众多读者熟知。谈及作品主题,王海说他笔下描绘的是守陵人,守的其实是民族和文化传统。随后他又推出了《人犯》《天堂》《城市门》等作品,关注改革也关注失地的农民。最新的长篇小说《新姨》,素材来源于家族历史,也有他的艺术创造。
   王海的小说曾被改编电影、话剧、秦腔戏、广播剧,一部小说被影视公司买断电视剧版权,小说《金花》正在洽谈之中。文学作品被多样艺术化,这对作家是极大的鼓励。特别是小说《天堂》,被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改编话剧,进京演出并获奖。“文学作品改编其他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很有意义。但是,这并不说明被改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都是优秀作品。只要作品的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都可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改编。只是一点要注意,这是艺术家的二次创作,小说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堆素材,作为作家,不要对改编的艺术家要求太多。”王海说。
   近期,王海的作品《金花》即将出版,小说《天堂》被改成秦腔戏,正在排练之中。今年期望小说《老坟》进入电视剧改编和拍摄程序,小说《金花》和《新姨》改编影视剧项目顺利签约。
   王海计划,在2020年读几部经典小说,休整一年再进行新的创作。他说:“在当前出版业严峻的情况下,创作精品、具有高峰的作品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关注基层作家,他们是文学陕军的希望

   谈及目前陕西作家的整体创作与推介,王海说:“咸阳大部分作家处在自费出版和自娱自乐的状态,我曾利用自己的平台,推出咸阳十几位作家作品出版,为咸阳作家作品挤出了一条出版之路。”
   2015年,王海倡议并设立了咸阳秦汉文学馆。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咸阳文学走过了狂热、低迷和重新发展阶段,咸阳虽然有很多作家走了出去,但精品太少,更重要的是,作家们需要一个创作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咸阳秦汉文学馆创建的初衷,后来咸阳秦汉文学馆签约了10位实力作家,承担咸阳重大题材写作。
   “去年,我到西咸新区作协任职,作协提出了打造陕西文学重镇的口号,在西咸新区党工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我们三次邀请陕西名家走进西咸新区与作家交流,先后邀请王蒙、贾平凹、《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中国作家》主编王山走进西咸新区,和作家面对面交流进行指导,今年已有作家登上国刊发表作品。我们不仅要鼓励名家出作品,更要关注基层作家,特别是年轻的作家,他们是文学陕军的希望和未来。”
   不仅助力作家走向更广阔的平台,作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海对陕西文学发展也颇为关注:“近年来,很多人都在关注陕西作家‘断代’问题,这是一个我们不能不面对和关注的问题,我们推出‘百优’作家制已经两年多了,国家拿出重金扶持作家创作,我期望‘断代’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文学作品是个体劳动,外界的推荐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因要起作用,而且要起‘化学反应’。”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