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7月04日] -- 华商报 -- 版次:[B4]
文艺批评

艺术西安可能吗?

吴克军
   美术学博士、美术批评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
   艺术西安当然是挪用自艺术厦门博览会、艺术杭州博览会之类的概念,它不是事实,什么时候成为事实?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所以提到艺术西安就自然带着浓重的酸酸的味道。
   人家有我们没有,而且人家做得还很出彩,实现了多重目标,而我们为什么没有呢?表象上看是城市之前加个艺术的前缀,但这不仅仅只是称谓这么简单,而是是否发现了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否把握了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机会,是否进行了长远规划、有效推动的设计,是否找到了提升城市品位、促进艺术交流、发展展会经济的方法。它关乎一个城市的身份定位和品格定位的问题,一个名称以及隐于名称的背后的诸多令人琢磨的内容并非可以轻而忽之,我们由此可以见出西安在艺术形象建构、艺术生态培育、艺术推广输出、艺术惠民、艺术参与、艺术与城市关系互动等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不足,于是自然就产生了基于落差的醋意和不平之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长安画派曾在较长时期引领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为西安这座城市赢得了巨大荣光。改革开放之后,崔振宽、郭全忠、张立柱、邢庆仁等也不同程度提升了西安的艺术高度,但这都是基于个体或小群体的努力而最终以声誉、地位和市场价值等反馈给艺术家,极少数艺术家为艺术作出了贡献,但艺术也没有亏负艺术家。艺术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艺术提供传统,为文化增加厚度,它对社会、经济、城市先进性和影响拓展是潜性的、延时的,对此应有客观认识。就城市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艺术品味的提升、市民参与、公共艺术教育以及影响城市文化和经济形态而言,它与“艺术西安”不能够在一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这不存在高低轻重的对比,也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单选,而是不同版块的效能差异所导致的取向和发展路径的区分。
   作为从事艺术教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与艺术市场研究的所谓专家,我嫉妒和羡慕很多城市,相应的,我有点怨恨西安这个“穿着新衣的皇帝”,我相信这个四方四正的城市里一定有很多,而不仅仅只有我一个指出事实的“小男孩儿”。
   当全国各重要城市的现当代艺术发展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新人辈出、佳作不断之时,西安仍维持着传统重于当代、精英大于草根、庙堂高于民间的艺术版图,我们满足且自得于传统绘画重镇的称号,仍死死地抓住落后于时代艺术发展趋势和难以满足社会心理多样需求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不放,奉为圭臬。死死抓住传统山水和传统花鸟等毫无新意和与时代审美脱节的老旧的东西不放,将其视为绝对正统,对现当代艺术视而不见,以“不支持、不反对、不提倡”的三不政策待之,殊不知,传统绘画艺术因审美局限、精英心态、因循守旧、没有温度和激情,缺乏社会、历史、人文关怀的问题意识等等原因早已颓势难挽,日渐式微。根深蒂固的认知及因此而产生的判断失误和工作怠惰已经破坏了艺术创造,框限了艺术突破的空间,混淆了艺术判断的标准,这应该是西安作为文化资源丰厚的现代城市但现当代艺术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
   但是,西安热爱艺术的人们十分焦渴,我们没有更多的、集中的、成规模、成体系的展览供大家观赏,缺少更多有创意的、有趣的、有学术性的、时尚的展览让大家品味,没有更多的机会宏观地了解艺术发展的整体状态,微观地了解全国各地乃是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关心什么问题并如何依托艺术进行个性表达,我们并不清楚别人是怎样进行艺术展示与推广的,不清楚别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和触动,大家困在四方城中坐井观天。
   我们当然也是有一些现当代艺术家的,但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他们缺乏外地某些艺术家的影响力。我们的少数优秀艺术家没有充分的施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于是他们出走。而为数众多的年轻艺术家生存环境艰苦,尚有在为一日三餐忧心忡忡者,他们似乎看不到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依赖着对于艺术的初心、信念或者一点盲目的乐观而苦苦支撑。
   我们依附于礼品的艺术市场十分清冷,二级市场早已无利可图,一级市场似乎从未形成过规模,本就寥寥无几的收藏家或者因过高价格收购传统型艺术家的作品而血本无归,或者把目光投向外地艺术家,或者冷眼旁观,等待下一轮牛市来临,或者伤心离场。现状已经不堪闻问了。
   本人去年曾经在艺术厦门完成了对几位艺术家的讲评工作,我曾惊诧于现场那排队买票的长长人流,感叹厦门市民对于孩子艺术素养培养的意识,也感慨厦门的大中小学生对于艺术的狂热。至今我仍时常感动于一对对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一对对情侣、一个个三口之家观展的情景,他们幸福。西安人也应该享受到同样的幸福,其实并不难。
   现在我们知道落差在哪里了。
   归结起来就是两点:管理部门缺乏企图心,不长于长远规划;文化机构尚未意识到展会经济会有怎样的边际效应和怎样多元丰厚的回报。
   想想巴塞尔为香港带来了什么?想想艺术厦门为厦门带来了什么?想想威尼斯双年展、明斯特雕塑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都为当地带来了什么?世间多有不言自明之事,那么为什么不做呢?
   艺术当随时代,艺术需要多元,艺术的交流需要场域,西安沉闷的艺术生态环境需要在大的冲击和震荡中再造,有必要给予所有艺术门类和所有艺术家平等的尊重和机遇,借助艺术的大交流保障公众对艺术品欣赏和选择的自主权,实现市场联动,吸引买家进场,促进艺术的革新变化,拉动艺术周边经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可证,举办艺术西安一举多得,越早越好。
   所以我呼吁文化主管部门、有担当有操作实力的文化机构或个人行动起来,我希望,明年就有艺术西安博览会的呈现,然后一届一届地办下去,西安年年都有一场大型的艺术嘉年华,西安一定会艺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