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4月18日] -- 华商报 -- 版次:[A5]
心仪那片星空蓝

扎根西安为航天

华商报联合西安华润置地推出“最美西安人”系列报道,欢迎您推荐并讲述更多为西安奉献拼搏的人的美好故事。
   最美西安人第二季之#我在西安这些年#声音征集活动已经正式在喜马拉雅平台活动专区上线。
  
>>参与方式
   1.留言推荐你身边的#最美西安人#,来稿请发送至hsbfczx@163.com。征集时间:3月29日-4月18日
   2.登录喜马拉雅App,在活动专区进入#我在西安这些年#活动页面,说出你的故事。征集时间:4月2日-4月29日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挺起航天强国脊梁;漫天星斗,光华璀璨,写就飞天梦想传奇。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十一所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副总设计师陈建华。
   说起与西安的渊源,还得从1987年陈建华第一次来西安说起。那时,还没毕业的陈建华,经常听老一辈讲,这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西安。湖南人陈建华真的来了,一来他就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黄元帅”。“那时候就觉得这里的苹果很好吃,又脆又甜,我们同学回去基本每人带了一箱。除了‘黄元帅’,我还知道‘五星’、‘秦冠’呢!”
   1990年,陈建华从学校毕业,来到西安扎根这里。陈建华回忆:“当时我们是在一个小山沟里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交通也不方便。但是,为了能正常研发项目,就算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现在所发射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液体发动机,都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发出来的。”
   陈建华在生活上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一次,他因股骨头疾患住院,认识了一位淳化县的小学生,在得知小朋友因为家里条件艰苦,无法再继续上学时,他决定要让孩子读下去。从此,陈建华每学期都会从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寄给小朋友,还给予孩子帮助和鼓励。如今,小病友已硕士毕业,在南方一大公司里工作,一直保持着来往。陈建华表示:“没想过会有什么回报,只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转眼间,陈建华已在西安生活了20多年,并安家立业。他说,“从之前的麦地到现在的高楼大厦,西安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未来的西安会更好。”

  
十二载青春热血
  
工匠精神守护尊严
   2007年大学毕业后,马国兴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来到西安,来到陕汽,开始了汽车整车装配工艺技术工作。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当年刚入厂的岁月,马国兴记忆犹新:“刚到厂里的时候,整车装配只有一条生产线运转,单月装配量100-200辆。此后,订单量持续加大,厂里新增一条组装生产线,两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到2010年时,单月装配量已上升到8000-9000辆。现如今,又快一个十年了,单月装配量可达到近12000辆。”
   信息化也成为装配车间效率提高的制胜法宝,“从前还没有引进信息化的时候,我们技术人员都是按照设计的技术文件,手动复制粘贴每个车辆的BOM清单,为此还闹过一次笑话:负责制作BOM清单的同事,面对大量复制工作,竟将自己的名字粘在了零件名称一栏,组装工人领取配件时懵了。现在,这样的笑话再也不会有了,流程化信息化的操作流程,从设计到生产组装,每一步都有防错模式,也避免了人工复制粘贴的繁琐。”
   定制化生产也已成为陕汽占比很大的一部分订单,“最近有一批出口赞比亚的车,客户要求将最大1000升的油箱改造成2000升,这对我们来说前所未有,就连合作的油箱生产企业都不愿接这个订单,但我们本着‘不放弃每一个订单’的原则,装配组几经讨论修改,最终实现了客户要求。”
   马国兴说,工程师是自己钟爱的事业,“在西安当前迅猛的发展形势之下,政府对于商用车行业的支持和力度,让我们使命感十足。身为技术人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工匠精神无限发扬,确保每一辆陕汽重卡舒适安全。” 华商报记者 张毅 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