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26日] -- 华商报 -- 版次:[Q7]
碑林教育

用好名校资源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8年即将谢幕,在“名校+”工程的推进上,西安市碑林区走在了西安市的前列,取得了一些成效,涌现出了很多典型。例如,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联合体初见成效;大学南路小学与分校一长多校,同下一盘棋,西工大附中“名校+”联合体,西工大附中和含光中学、西工大附中和八十二中学互派副校长到对方学校兼职,资源共享等。
  实施“名校+”
  还需“真帮实帮+真学实学”

   前不久,在西安市碑林区“名校+”工程推进会上,碑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文指出,实施“名校+”工程,校长、园长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当前,无论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还是自办学校,不管是名校还是薄弱学校,都必须认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转向结构和质量,尤其是质量,越来越多的群体希望能够受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供给不足,成为教育供求关系的一个主要矛盾。因此,实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动态平衡,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也是我们“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所在。
   何文要求,一方面,“名校”要真帮实帮,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加速一体化管理进程,“授之以渔”,传导先进办学理念,在管理方法上多帮扶,使“+校”校风、学风、教风有明显转变;在提高办学水平上动脑筋,精准施策,促进融合,全力构建深层次、多维度教科研精准帮扶、强化“+校”师资力量配备和教育教学过程常规管理,积极提升生源质量与数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符合实际的帮扶带动,实现“隐性”建设与“显性”内容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校”也要真学实学,希望“+校”消除校本位思想,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与“名校”密切合作,为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共同努力,把“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精细化的管理、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专业素养等加以吸收、消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恢复“造血”功能,使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增进满意度,获得社会认可。
  
和名校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孩子更自信

   9月以来,西安市三中“名校+”教育联合体举办了多种活动,如运动会、汉字规范书写大赛等,一位九十中的家长感慨地说:“我们孩子和三中的孩子一起学习入学教育,一起参加军训,一起准备迎新联欢会、运动会、学生文化庙会、合唱比赛等各种活动,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有一种融入名校大集体中的归属感,这提高了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有这种感受的学生和家长不在少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名校+”工程所带来的改变和取得的突破。
   西安市第三中学和西安市第九十中学结成“名校+”教育联合体以来,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交流、共享。其中,三中共选派了12名优秀教师到九十中任教;从展开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到统一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这些都是“名校+”联合体在统一师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有益尝试。现在的九十中,已荣获各级各类荣誉10余项,9名教师在国家和省、市、区级竞赛中获奖,3名教师课堂展示被评为部级优课。同时,九十中加快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秋季入学时,以前不被学生和家长看好的九十中成为地区初中热点学校。

  本部与分校下“一盘棋”
  真正实现融合

   大学南路小学校长李茵介绍,学校与分校已形成“一个校长、两个校区、两套班子、统一领导、交叉管理”的管理新格局,并通过实施三大举措来助推发展之路。
   一是以校本研修为基点,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其中,遵循“集散式研修模式”,日常教研统一行动。
   二是分层次培养教师,对适应期老师、胜任期老师和骨干期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三是立足课堂,携手担当。这两年学校沉下心来凝心聚力就做好一件事——在智慧环境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一起探索,统一引领课程建设。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