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S12]

百姓理财从单一储蓄走向多元时代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居民资产飞速增加的40年,更是陕西百姓理财发生进化演变的四十年。
   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储蓄为王”时代,到2000年后房地产崛起,再到股票、信托、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等轮番登场,陕西居民财富配置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正在走来。
  上世纪80、90年代银行存款利率高达10%以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1993年时,1年期存款利率就高达10%以上,3年期存款利率为12.24%。但其实,当初储户获得的实际利率还不止这么多,因为当时在银行存款还有一个“保值储蓄”的福利。
   1988年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银行机构下发了一则通知,从此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业务。对居民个人3年期、5年期、8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在储蓄期满时银行除了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外,还要把存款期间物价上涨幅度和利率之间的差数补贴给储户,以保证储户不因物价上涨幅度大而蒙受存款损失。
   当时普通老百姓刚刚度过解决温饱的阶段,家中积蓄有限,对于理财没有太大概念,国民理财主要手段就是靠高利率的存款。90年代,居民储蓄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存款利率长期稳定在10%左右。事实上,当时所谓的国民理财就是不停攒钱然后存银行,再由银行帮储户打理。这也造就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储蓄大国的地位,2010年时,国内总储蓄率达到50%,也是历史最高值。

  资本市场风云跌宕
  居民银行存款搬家到股市

   随着居民家庭财富稳步攀升,理财需求日益显现,金融市场各种创新产品也接踵而至。90年代中国金融市场就发展非常迅速,国债、股票、基金等新的理财产品相继涌现。
   西安市民田先生还记得,2002年年末他的父亲进入股市,成了万千股民中的一员。
   那个时候,中国股市还处于2001年开始的那轮熊市之中。从2001年到2005年,尽管各种政策救市频出,但股市持续低迷,许多股民被套,“远离股市”的声音比比皆是。但田先生的父亲觉得当时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便把目光投向了股市,他没想到,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两年后开始启动的“大牛市”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到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以一根小阳线完成了6124点的历史传奇。这轮牛市中,不少国民的命运就此改变,有人的财富在这轮牛市中“至少翻了十倍”。
   一晃十余年过去,股市已成为中国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股民也在此后因股市的反复经历过大喜大悲。
   国民炒股热情高涨,也带动了基金市场的发展,助推了国民对投资理财的认知。居民的银行存款开始迁移到股市,银行出现排队买基金风潮,中国居民家庭财富中金融类资产逐步开始变得多元化。

  房地产崛起
  家庭房产净值占比超六成

   2000年以后,陕西居民理财方式悄然步入了地产时代,成为大众参与度最深和真正带来财富增值的最重要方式。
   全国新房销售均价在过去十多年上涨了数倍,部分区域涨幅甚至达到10倍以上。西安市民李女士记得,一位同学的父母2005年左右在北京买了一套商品房,当时每平方米才几千元。现在每平方米已经近十万元了。那时大部分人还没有买房概念,但一些精明的温州人敏锐地意识到房子的价值,开始征战全国,此类人还因此获得了“炒房团”这一称号。
   近十年来,西安市房地产经历了平稳上涨,短期震荡,快速上涨,稳中有降等几个阶段,价格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显示,到2017年,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占比为65.99%;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占比分别为68.68%和55.08%。很多人都没能料到,近十年来房产在家庭财富中占据的比重能如此之大。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