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7年03月01日] -- 华商报 -- 版次:[A3]

食品谣言更应止于“治者”

近期,大量关于“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在国新办2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指出,对于近期在网上传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2月28日《法制日报》)
   面对谣言,我们很容易想到“谣言止于智者”。拿近日网传紫菜由塑料制成的谣言来说,并不难以识别。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面对食品谣言,公众很容易失去求证精神呢?
   食品谣言必须治理,消费者也要保持一双慧眼,正如毕井泉提醒的,“消费者增强判断意识,不要盲目传播这类谣言”。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对于谣言的采信程度,与整个市场生态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市场生态良好,给消费者传递了足够信心,那么见到一则流言,消费者就可能做到慎传慎信;如果整个市场不尽如人意,消费者面对流言就可能失去警惕,甚至有可能出于一种惯性认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这也是人们感慨的,食品谣言止于智者,更应止于“治者”。“智者”是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治者”是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既要及时打击谣言,也要改变市场生态,促进市场向上向善。如果“治者”不努力,让市场接二连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只能风声鹤唳,看到一则流言的产生,很可能习惯性地失去警惕,从而给食品谣言产生和流传提供机会。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