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3年11月05日] -- 华商报 -- 版次:[A7]

48门课满绩 直博北大 还曾在无人区越野 学开直升机

引起人民日报关注的这位西北大学女生在向前奔跑中解锁人生更多可能性
近日,一位来自西北大学的女孩,引起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她到底有什么特别?
   11月3日,西北大学发文介绍了2020级本科生孙晨瑜的故事。
   2020年,刚刚高考结束的孙晨瑜,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考古专题的宣传片,深受触动。于是,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将西安作为目标城市,填报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
   3年时间里,孙晨瑜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走上了一条把热爱变为专业的道路。
   今年9月,她如愿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直博陶瓷考古研究方向的录取通知。
   从西大到北大,从兴趣到专业,从考古新人到科研达人,孙晨瑜的大学三年并非一路坦途,但她始终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不改初心,自信而从容地与世界交手。
   『我会比较注重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环境的选择和学习心态的调节。』
   闲暇之时,孙晨瑜仍会拿起画笔,于水墨丹青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考古专题的宣传片,深受触动。于是,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
   『空闲时间我也会和大家一起四处转转,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这位热爱挑战的西大姑娘还曾在无人区越野、攀登雪山、学习驾驶直升机。

  
在西大奔赴心中热爱
   高考结束的孙晨瑜,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考古专题的宣传片,深受触动。于是,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走上了一条把热爱变为专业的道路。
   2020年,刚刚高考结束的孙晨瑜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考古专题的宣传片,深受触动,她有一种直觉,自己未来也会像宣传片里的老师一样,从事考古学研究,为赓续中华文脉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孙晨瑜毫不犹豫地将西安作为目标城市,并填报了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在她看来,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悠长,积淀了丰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令人心驰神往。
   就这样,孙晨瑜从家乡浙江来到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走上了一条把热爱变为专业的道路。
   初入西大,孙晨瑜很快就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模式。相较于高中,本科阶段更加注重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此,孙晨瑜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我会比较注重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环境的选择和学习心态的调节。”她会根据自己思维在一天中的活跃度和专注度,把时间分成一个个“大块”,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工作。这样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也使得孙晨瑜获得了48门课程满绩的优秀成绩。
   个人时间分配的相对自由,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三年来,孙晨瑜自学了SPSS、ArcGIS以及Harris矩阵等软件,“如今考古学科正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命题,为了更好地进行考古学研究,我认为这是我必须做的。”兴之所起,一往而深,年少时燃起的热爱之火犹如盏盏明灯,照亮了她无数个为之奋斗的夜晚。
   随着对考古学认知的深入,孙晨瑜心中继续深造的念头越来越坚定。在充分了解学校和学院的政策后,孙晨瑜选择了“保研赛道”。由于复试时间提前,原定的复习计划被打乱,“我只能尽快调整好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复习重点内容。”孙晨瑜回忆道。从焦虑中跳脱出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不放过可利用的每一分、每一秒。最终,孙晨瑜在复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从西大走向北大,继续奔赴她所热爱的考古之旅。

  
在科研竞赛中坚定考古初心
   “科研竞赛所带来的奖项与荣誉都是短期的,从中收获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更令我珍视。”这些宝贵的经历,都让孙晨瑜考古的初心愈发坚定。
   孙晨瑜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考古工作者,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扎实的实践基础缺一不可。
   在文化遗产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下,大一下学期,孙晨瑜就选择了温睿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在新生专业导读课上,温老师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我对他的研究方向也很感兴趣。”孙晨瑜说。主动出击,孙晨瑜成功加入了温睿老师的课题组,并被分到了古陶瓷研究方向进行学习。
   “很巧的是,我并没有跟老师说明我对古陶瓷方向的兴趣,就恰好被老师分到了心仪的课题组。”孙晨瑜笑着说。作为浙江绍兴人,她和陶瓷的不解之缘早在年幼时便结下了。绍兴是原始青瓷的生产中心之一,也是成熟青瓷的滥觞之地和重要生产地,从小就爱逛博物馆的她,经常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向往之。“中国的陶瓷文明令我感到非常自豪。中国陶瓷是先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古代科学技术革新史、审美艺术变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见证,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孙晨瑜介绍道。
   为了尽快上手科研工作,孙晨瑜主动和导师沟通讨论,虚心向学长学姐请教,从资料搜集等基础性工作着手锻炼,不断打磨自己的科研能力。脚踏实地的她很快积累了扎实的科研经验,通过了“新手关”,一路“打怪升级”,愈发得心应手。
   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也让孙晨瑜对考古学研究有了自己的见解。“考古学研究是一个解谜的过程。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是我们的初始线索,我们还要搜集其他相关线索和合适的研究方法,来复原历史的真相,阐释文明的奥秘。”孙晨瑜说。
   不久后,温睿老师在和孙晨瑜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青花瓷名谓辨析的挑战,并指导她进行史料搜集和版本比对。共同努力之下,孙晨瑜最终完成了“青花瓷名谓问题刍议”的写作和修改,这篇文章被《西部考古》期刊录用。
   走出课题组,一次勇敢的尝试,让孙晨瑜的论文又一次得到了发表的机会。她在专业课《中国古代墓葬壁画概览》完成的论文“唐墓壁画中T形杖功用新解”获得了96分的高分,惊喜之余,孙晨瑜找到任课教师刘卫鹏老师,在刘老师的帮助下反复修改和打磨,“大概4个月后,我收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的录用通知。”这是孙晨瑜作为独立作者被录用的第一篇论文,也让她的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孙晨瑜还十分注重竞赛能力的培养。大一下学期,她参加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取得西北赛区一等奖的成绩,还独立主持了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年,孙晨瑜再次主持了省级大创项目《遗址区乡村振兴的“考古成果+文创农业”特色模式构建》,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科研竞赛所带来的奖项与荣誉都是短期的,从中收获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更令我珍视。”这些宝贵的经历,都让孙晨瑜考古的初心愈发坚定。

  
在实践中成就精彩生活
   除了多次参与田野调查、发掘、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的编写外,她的大学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热爱挑战的她曾在无人区越野、攀登雪山、学习驾驶直升机。
   提到考古专业的特殊课程,孙晨瑜脱口而出便是“田野考古综合实习课程”。“我们会像真正的考古队员一样,进行田野调查、发掘、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的编写。可以说经过了这门课的培训,我们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考古人’。”
   大三下学期,孙晨瑜跟随带队老师来到被评选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进行实践。其中,孙晨瑜的探方正好位于巨型遗迹H48之中,她和相邻探方的同学采用解剖沟的方式对其进行发掘,“解剖沟最深的地方距离地表已经超过了6米,里面的堆积可以划分为32层,遗迹的规模和发掘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已时隔多月,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晨瑜仍历历在目。
   除此之外,孙晨瑜还曾在青海都兰热水墓群、陕西泾阳大堡子墓地参与田野考古工作,并利用假期时间,参观了余杭良渚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等10余处遗址。
   “空闲时间我也会和大家一起四处转转,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在孙晨瑜看来,参与发掘工作的日子并不枯燥乏味,自然风光、实践技能、成员友谊……每一次“下工地”,她都收获满满。
   回到校园,孙晨瑜的西大生活也是多姿多彩。三年间,孙晨瑜担任过院学生会学习部负责人,组织策划了第十二届“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吸引了来自十所高校的56支队伍参与,获得了无数的好评。
   在父母的影响下,她还接触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国画、围棋、古琴……国画水平还通过了浙江省艺术特长水平中国画A级测试。闲暇之时,孙晨瑜仍会拿起画笔,于水墨丹青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同时,这位热爱挑战的西大姑娘还曾在无人区越野、攀登雪山、学习驾驶直升机,打破舒适圈,解锁人生的无限可能。
   “考古学不会只是我的学业和职业,它也会是我的爱好和事业。”一路走来,坚定不移的热爱是孙晨瑜的动力源泉。在她看来,“直博北大”只是漫漫考古行中的一个中转站,在未来,她会带着赤诚的考古初心奔赴下一场花开。 据西北大学微信公众号

  >>网友观点
  这才是青年人的榜样

   ■涛涛涛:愿每一个有志之人在向前奔跑中解锁人生更多可能性!
   ■许倩倩:真是全能型人才,厉害。这才是青年人的榜样!
   ■BaronXu: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看似开挂的人生,离不开高效的时间管理、辛苦的付出和坚韧的自我约束!由衷敬佩!
   ■Uping:把热爱作为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祝优秀的你前程似锦,永远热忱善良!
   ■待到花开静谧时:用实力把自己武装成了妥妥的学霸。
   ■Chinese Marinecorps:这也太优秀了吧!上天可驾驶直升机,下地可进行考古发掘!
   ■远见卓识:后生可畏!这个女生好历害啊!
   ■元元芳芳:太厉害!既漂亮又优秀!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就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