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3年02月02日] -- 华商报 -- 版次:[D7]
商洛市政协委员、丹凤县政协主席 王舒

提升竞争优势 加大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商洛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在推动县城建设中国康养名县的工作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政策措施具体化、康养企业融资和专业人才支持上,还存在着偏差和短板。
   建议以政策合力提升竞争优势,积极推动康养产业投融资体制建设,发挥好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康养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适时建立康养产业建设基金,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康养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保险机构通过全资、股权合作、股权投资等模式,深入参与康养产业发展,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融资补贴、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办法,让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康养产业。
   此外,可借助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机遇,依托地方高校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等从事康养服务,实行专项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师资队伍、科技资源、科研服务、科技成果共享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商洛市政协委员、共青团商洛市委副书记 饶佳
  
促进青年人才扎根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导致青年人才缺乏,队伍不强。在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方面,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还有差距。现阶段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才的政策,但对农村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仍不够。
   要留住青年人才,首先要优化健全人才培养的激励措施和保障体系,争取更多有利于青年返乡的政策和资源,尤其是要提升对创业青年的服务水平,鼓励青年扎根乡村;其次要加大培育本土优秀人才,多措并举增加乡村青年人才供给,加强岗位开发、加大基层实习,主动引导、主动服务吸引毕业大学生留在乡村,为商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一都四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商洛市政协委员、商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王卫平
  
促进两市要素流动 加快西商融合发展
   商洛的良好生态优势、空气质量、居住环境和旅游资源与西安形成互补,实施西商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两市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要素流动、补齐发展短板。1月10日,西商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会议召开,两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西商融合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
   为此,建议协同推进西十、西康高铁建设,谋划实施312国道提升对接工程,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同时两市定期研究、协商重大事项,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等领域对接衔接,定期开展互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商洛“3+N”产业集群与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精准对接,扶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其跨区域联动发展。加强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合作,促进两市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共享优质资源;共建旅游精品线路,引导两市景区、旅行社等开展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优惠互利等活动;加快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真正让商洛成为“西安后花园、中国康养城”。

  
商洛市政协委员、镇安县科教体局局长 朱荣纬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康养旅游品牌
   商洛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宣传推介“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城市名片,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全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配套产业不够强化,部分景区创新理念不足,资源发掘不到位,品牌效应欠缺等问题。
   建议紧扣“双50”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康养+”多元发展模式,盘活全市康养旅游资源,因地制宜配套开发景点,实现康养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特色项目,满足各类游客游玩需求,并深入挖掘和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营销宣传,打造“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旅游文化,实现游客“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的康养一体化新格局,吸引商洛朋友圈的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最大限度提高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商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商州总支副主委 刘建红
  
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水平
   商洛较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两边一补齐”“农村综合治理”等举措,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但乡村规划管理存在着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导致商洛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点上有突破、线上少连续、面上难推进”的艰难局面。
   建议制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级领导干部当好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精准选定突破口和着力点,综合考虑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培育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又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团队,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奠定群众基础。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乡村规划基金,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资金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商洛市政协委员、商州区腰市中心卫生院院长 王进军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水平的提升,对于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以下建议:
   提高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吸引优秀大专院校毕业生前来基层工作,同时鼓励引导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多开展医疗服务,健全绩效考核机制,鼓励、激励医务人员多从事医疗服务,加大基本医疗业务开展情况考核权重。增加人员编制(严格按照辖区服务人口重新核编,对于偏远,服务半径大的乡镇适当增加编制),加大医师招聘力度,补充医疗人才队伍。加大基本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医院业务用房,配齐基本医疗设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 华商报记者 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