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12月30日] -- 华商报 -- 版次:[B3]
华商调查 换汤不换药 换个马甲再出没

谁是“医托”背后的“托儿”

今年6月,华商报多次报道了西安屡禁不止的“医托”问题。6月23日,西安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医托”专项行动。然而,自9月中旬开始,华商报又陆续接到不少有关“医托”的投诉。屡屡行骗的“医托”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利益链?西安集中打击整治“医托”专项行动成果如何?
  
回访
  同一地4次注册中医馆
  均发现存在“医托”

   今年11月前后,华商报记者收到投诉,又有多家新中医馆存在“医托”。在这些被投诉存在“医托”的中医馆中,广誉堂是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和明德东路交叉口西北角中医馆的第4个“名字”,这家中医馆每次改名后都被投诉存在“医托”。
   2021年12月14日,华商报第一次曝光了该处的“医健堂雁塔中医诊所”。市民杨先生在西京医院求医时遇到“热心大姐”“病友”等“医托”,并在“医托”引导下,前往医健堂雁塔中医诊所找退休“名医”问诊,花了1830元购买中药,事后发觉被骗。当天下午,记者同杨先生前往诊所,负责人很快为杨先生全额退款,但不承认雇佣“医托”。记者随后从雁塔区卫健局了解到,医健堂中医馆前身为“博康堂”,因接到不少涉及“医托”投诉被查处,博康堂中医馆随后注销,但在原址又开了医健堂雁塔中医诊所。
   2022年3月23日,华商报第二次曝光了该处的中医馆,名为“德鑫堂国医馆”。市民曹先生觉得德鑫堂国医馆有异常,于是进行了蹲守,发现好像存在“医托”。3月22日至23日,华商报记者先后两天现场蹲守,发现确实存在“医托”,随即向雁塔区卫健局反映。据了解,德鑫堂国医馆的前身是医健堂雁塔中医诊所,华商报第一次曝光后,其更名为“德鑫堂国医馆”。
   2022年4月8日,华商报第三次曝光了该处的“德鑫堂中医馆”。3月16日,来自甘肃的小美(化名)和大山(化名)在西京医院挂号时,先后被3名医托引导至德鑫堂中医馆找退休“名医”问诊,花了近8000元购买中药,回家后意识到受骗了。4月8日,华商报记者现场看到,德鑫堂国医馆大门紧闭,门上贴的《通告》显示“疫情期间,门诊停诊”。旁边还贴着“店铺招租”信息。医馆负责人为其退款6000元,并告诉记者,中医馆已经不办了,坐诊医生已经离职,店铺目前正在转让。今年5月走访时,德鑫堂中医馆门头已经不在了。
   10月27日,华商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处新开了“广誉堂中医馆”。11月2日9时30分,记者在该中医馆附近发现多人相伴走进中医馆。9时50分,记者进入该中医馆,大夫和多位“患者”迅速离开。前台一名正在付款的“患者”说,她去医院看病时偶遇了有同样病情的“病友”,在“好心人”的推荐下来到该医馆寻找退休“名医”看病。收据单显示,该患者需要支付近3000元药费。记者提醒她遭遇了“医托”,她意识到受骗后迅速离开。
   与广誉堂类似,原址重新注册中医馆后被投诉存在“医托”的还有几家:泓森堂原名洪升堂,如今原址新注册了慈康堂;颐兰庭被曝光后,原址新注册了厚朴康源中医馆。
   今年11月初,记者根据近年华商报接到的投诉信息梳理了西安市近40家涉及“医托”投诉中医馆的股东、高管、控股公司信息,结合采访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发现不少涉“医托”投诉的中医馆背后存在联系。
   西安市雁塔区至少6家涉及“医托”投诉的中医馆有内在联系,其中有的医馆在原址更名多次,但依然存在“医托”。例如,博康堂、医健堂、德鑫堂注册地址相同;慈康堂、泓森堂注册地址相同。

  
调查
  多家医馆股东、高管交叉任职
  背后还曾有“医药公司”入股

   记者梳理涉及“医托”投诉中医馆股东、高管信息发现,雁塔区有多家中医馆股东、高管任职存在相互交叉。具体任职信息如下:刘某强曾在博康堂、泓森堂、秦仁堂、慈康堂等4家涉“医托”中医馆任高管或股东;某涛曾在秦仁堂、博康堂、医健堂等3家中医馆任高管或股东;李某秀曾在德鑫堂、医健堂等2家中医馆任高管或股东。另外,泓森堂高管李某华为西安仁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股东,而该公司是泓森堂的唯一股东。
   记者注意到,这些中医馆除2018年7月成立的泓森堂中医馆外,其余的均无公司入股。泓森堂的股东西安仁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9月2日进行过更名,历史曾用名为西安仁医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历史经营范围显示,“药品、中药饮品、中药颗粒、中成药……研发、批发、零售及网上销售”。另外,博康堂、医健堂、德鑫堂已关闭,目前同位置新开业的广誉堂,依然存在“医托”拉客现象。
   碑林、莲湖、新城6家涉及“医托”投诉的医馆背后也有联系,上游疑似中药种植公司。
   记者通过梳理涉及“医托”投诉中医馆注册地址信息、股东及高管信息、入股公司信息发现,景昊中医馆、朴敬堂、厚朴康源、颐兰庭、丰庆路诊所,西诚门诊部存在联系,具体梳理如下:陕西达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某云,对外投资了西安达朗景昊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朴敬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分别是景昊中医诊所、朴敬堂中医诊所的股东;陕西柏士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某伦(今年11月初退出,更换为王某洋,两人在多家公司有合作),该公司旗下有莲湖康城门诊部、莲湖丰庆路诊所两家医馆,其中康城门诊部被曝光存在“医托”后注销;颐兰庭中医馆今年5月18日被曝光存在“医托”后关店,但同位置于6月8日成立了陕西厚朴康源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先后成立厚朴康源碑林中医诊所、厚朴康源莲湖中医诊所,高管均有龙某文。
   记者了解到,“达朗”公司与“柏士康”公司也存在关联。莲湖丰庆路诊所曾在今年4月被曝光存在“医托”,受骗市民称被“医托”引至丰庆路诊所就诊,复诊时被带到景昊中医诊所,后来景昊中医诊所退还了他在丰庆路诊所花费的医药费。
   “达朗”公司与颐兰庭中医馆存在关联,记者走访发现,厚朴康源莲湖中医诊所与朴敬堂位置相同,该中医馆门头挂着“朴敬堂”,但走进店内却是“厚朴康源”牌匾。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陕西柏士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为“杨凌广阳生态农业工程”成员企业,该企业族群的主公司为“杨凌广阳生态农业工程有限公司”,股东为王某伦,公司“经营范围”中有中草药种植。

  
爆料
  “医托”在各大医院划分地盘
  有中医馆上游是中药种植园

   11月初,华商报记者联系到经营过多年中医馆的“深喉”周锐(化名)。他说,从人员配置角度讲,想要运营“医托”中医馆,至少需要十名“医托”,还需要有熟悉操作的药剂师、医生以及工作人员。
   从成本方面讲,医生往往为固定薪资,每月6000元左右或每日200元左右。近年来,随着中药材的涨价,患者在“医托”中医馆花费的金额中,只有21%~26%是药材及运输成本。不过中医馆的中药一般由专门公司供应,或者医馆老板本身就有完整的产业链,先建立中药种植园,再控制多家中医馆,这样一来药材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从势力范围讲,西安“医托”市场往往以其背后老板的关系为依托,在各大医院划分“地盘”:有的医馆专门从儿童医院拉患者;有医馆专门从红会医院、省人民医院拉患者;有医馆专门从西京医院、唐都医院拉患者;还有的医馆专门从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拉患者……若老板没有医院关系,手下“医托”被发现在某医院拉客,往往会遭到其他有关系“医托”的敌对,同时医院安保人员也会对其进行驱逐。
   因为熟悉操作流程的人员相对有限,所以记者在采访不同涉及“医托”的中医馆时总能遇到“熟悉”的面孔。

  
揭秘
  成本20元左右的中药
  卖到患者手里上百元

   华商报记者在此前的采访中,先后有7名患者提供了涉及“医托”投诉中医馆开的中药,基本上是15副药接近2000元。
   为核实这些中药的实际价格,11月5日,华商报记者带着这些中药前往西安某中药材批发商场走访。多名中药材店铺老板看过药后均称,这里面的药都很便宜,但不愿透露成本价,“你要是觉得药贵了,就别去那个中医馆了,私人中医馆都比批发市场贵。”但听说这些药每副都上百元时均表示“不方便透露多少钱,但肯定是比较贵”。
   这些中药的成本价究竟是多少呢?华商报记者从一名中药材店家处找到了答案。这名店家将多副中药分别倒出,仔细翻看后说:“这些草药都很普通,成本价不高,如果你有处方,我这里每副药10元至20元左右就能抓好。”记者询问:“成本怎么会这么低?”店家说:“干姜、路路通、五灵脂、陈皮……这些都很普通,以‘路路通’为例,十几块钱一公斤。”见记者不信,他招呼邻家店铺商家查看,对方翻看多副中药后称:“都是普通草药,每副成本不到20元,一般中医馆每副药会贵一二十元。”
   按照记者在中药材市场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涉“医托”中医馆开具的15副中药成本价约300元,而卖到患者手中约为2000元,这些中药成本仅占患者医药费的15%至20%。
   “医托”中医馆的灰色产业究竟有多大收益?今年5月至6月,记者先后蹲守了颐兰庭中医馆、珍元堂中医馆,均发现存在“医托”。在蹲守颐兰庭中医馆的30分钟内,先后有3名患者被“医托”带至该医馆。在蹲守珍元堂中医馆过程中,记者一上午遇到六七名复诊患者,被提醒后均意识到“上当受骗”。记者看到,他们都需要买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中药。
   (下转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