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09月18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双人出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约5个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已经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先后完成了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载荷回路扩展泵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据新华社

  了解一下

  
本次出舱有啥活动?
   本次出舱活动有两个“首次”,分别是首次安装问天气闸舱舱外助力手柄,以及首次进行舱外救援验证。
   舱外助力手柄是一个应急使用装置,也是保障航天员舱外安全的一道防线。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告诉记者,前几次任务中航天员都是在舱内开出舱门的,这个助力把手是航天员这次带出舱,装在环形扶手旁边的一个工具箱上。这个把手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应对异常情况或者一些其他紧急的情况,当无法从舱内开舱门的时候,需要航天员从舱外开舱门的时候,用把手来把舱门打开。
   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处于高风险的极端环境,针对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这次的出舱活动还要进行首次舱外救援验证,验证舱壁上的两名航天员通过攀爬的方式,一名航天员将另一名模拟“失去行动能力”的航天员带回舱内的过程。
   王春慧说:“既要防止自己飘走,更要防止失能的航天员飘走,所以主动施救的航天员很辛苦,要一边拉着航天员一边倒腾安全绳回到舱内,两个人的连接方式怎样是最合适的?在移动过程中主动的这个人该怎么拖拉,使被救的航天员不至于磕碰到舱壁?进到舱壁以后,移动过程中如何倒腾这些扶手是最高效的、最可行的?这都需要我们真正在舱外的环境下进行验证。”

  专家解读

  
短期内为何再出舱?
   9月2日凌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以往的航天员乘组在轨六个月期间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每次间隔大约一个多月。而神舟十四号乘组的首次出舱活动刚刚结束大约半个月。短期内再次择机出舱,如此紧密的出舱安排是为什么呢?

  短期内再出舱
  验证空间站常态化出舱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专业副总师潘顺良介绍,实际上跟空间站的任务规划有关系。这次神十四乘组任务量还是很饱满的,因为后面马上梦天实验舱也要发射了,梦天实验舱发射之前,空间站的组合体还要进行一个转位工作。转位之后(空间站)就是“L”型构型,但是“一”字形构型更适合出舱。比较紧密的出舱任务其实也刚好可以验证常态化的出舱。
   潘顺良告诉记者,两次紧密的任务所验证的常态化出舱是空间站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想做到就需要航天员与地面飞控人员熟练掌握出舱各项准备工作,多次演习演练,达到天地默契配合。
   潘顺良说,两名舱外的航天员和舱内的航天员要进行协同;其他包括地面各个部门,包括我们空间站系统,还有航天员系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测控通信系统在地面也要进行大的协同。尤其是到了运营阶段可能还需要把核心舱的太阳翼转移到实验舱的两边,这实际上是需要有一个常态化的多次出舱,这也是相当于对出舱活动进行提前的演练验证。

  使用问天气闸舱出舱
  确保出舱稳定安全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第一次出舱,首次使用问天气闸舱作为出舱口。问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后,执行出舱活动的主要出舱口就从核心舱的节点舱转移到了问天气闸舱。这两个出舱口有何区别?
   据了解,空间站阶段的前四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都是从空间站核心舱的节点舱出舱。第五次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从问天气闸舱出舱。与节点舱相比,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由于不需要兼顾对接来访飞行器的功能,因此它的内部比较平整,足够两名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并排而立,转身活动不再受限。潘顺良告诉记者,问天舱的气闸舱,是比较大的出舱口,人也方便出去,也方便带一些物品出去。航天员打开问天气闸舱舱门时,看到的是美丽的地球,这样的话航天员整个空间感是比较好的。同时,因为太阳在上头,所以整个强光的照射也能避免,对航天员来说是比较适宜的。除了让航天员获得更好的出舱体验,使用问天气闸舱出舱还可以提升空间站整体的安全性。
   “核心舱的节点舱属于中心的位置,如果它作为气闸舱的话,会把其他几个舱,包括(载)人(飞)船整个隔开了,这样的话,实际上不是一个最好的状态。如果气闸舱和工作舱分开的话,实际上对核心舱、神舟飞船都没有影响。同时问天的出舱口距离核心工作区比较远,实际上也是比较安全的一个出舱口。”潘顺良说。未来,在轨的航天员乘组都将从问天气闸舱出舱,核心舱的节点舱出舱口将作为空间站的备份出舱口。 据央视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