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2年06月30日] -- 华商报 -- 版次:[T13]
经济总量从1345亿到29800.98亿

陕西经济高质量有序推进

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最具综合性的指标之一。
   过去25年间,陕西经济总量从1345亿元一路攀升至29800.98亿元,名义增长了22倍之多,伴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在全国31省区市中,从20名开外一路上升到第14位。如今,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靠海、不沿边,身处内陆腹地的陕西,正紧抓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省经济高质量有序推进。

  GDP从1万亿跨入两万亿
  陕西只用了7年

   根据历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年,陕西国内生产总值是1345亿元。5年后再上台阶,突破2000亿。2005年,陕西更上一层楼,跨入3000亿元阵营,达到3674.75亿元。此后陕西发展明显加速——
   2006年,陕西GDP是43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2007年,陕西GDP是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2008年,陕西GDP是68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2009年,陕西GDP是818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2010年,陕西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2017年,陕西全年生产总值218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9.45亿元,增长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895.38亿元,增长7.9%,占49.8%;第三产业增加值9263.98亿元,增长8.7%,占42.3%。人均生产总值57266元,比上年增长7.3%。
   2021年,陕西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9800.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9.39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13802.52亿元,增长5.6%,占46.3%;第三产业13589.07亿元,增长7.3%,占45.6%。
   从1995年跃上千亿元大关到2010年迈入“万亿俱乐部”,陕西前前后后用了15年。但从一万亿跨入两万亿,只用了7年时间。
   从产业比重看,上述几个具有节点意义的年份,其一二三产比重大致为:
   2006年:11.1:52.9:36
   2007年:11.1:54.3:34.6
   2008年:11:56.1:32.9
   2009年:9.6:52.7:37.7
   2010年:9.9:53.9:36.2
   2017年:7.9:49.8:42.3
   2021年:8.1:46.3:45.6
   和整个国家经济走势一样,第三产业比重在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
   根据2020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末,陕西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3.23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28.83万个,增长118.1%。其中,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4.72万个,占2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76万个,占10.8%;建筑业5.73万个,占10.8%。

  从“彩电”到6大支柱产业

   1997年9月3日,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改进清晰度数字式彩色电视接收机“IDTV”和第一代多媒体彩色电视接收“MMTV”在西安诞生。这件事,被记入1997年陕西大事记,足见其历史意义。
   确实,在那个年代,彩电算得上是陕西的拳头工业产品。“海燕、黄河、如意”,这曾是陕西土生土长的三大彩电品牌,1987年10月全国第一届彩电评比中,它们集体获得第一名。
   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调查结论,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制造业跟随着陕西工业结构的调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1999年,陕西轻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期。据陕西地方志办公室官网相关文章显示,1997年,陕西列入考核的7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保持较快增长,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的适销对路产品。其中点名指出,彩电、彩管、程控交换机、石油、化肥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医药工业增长24.1%。
   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借力国家西部大开发,陕西重工业化趋势凸显,2009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冶金工业”八大工业支柱产业企业单位数量为4146个,比2004年增加1912个,单位数量占全省比重92.5%,比2004年上升4.8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达8274.85亿元,比2004年增加5912.02亿元,占全省比重97.7%。在原有工业基础上,陕西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医药、航空航天器制造等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阶段为2011年以来。陕西制造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调结构、促转型成为陕西制造业发展的主线,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根据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未来将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端装备方面:西安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重型装备等产业;宝鸡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石油装备等产业;汉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应急装备等产业;渭南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咸阳重点发展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农机装备等产业;榆林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杨凌示范区重点发展智能农机装备。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咸阳、宝鸡、铜川为重点支撑,汉中、安康、渭南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西安重点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太阳能光伏等重点领域;咸阳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基础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细分领域;宝鸡着力打造电子元器件集聚区;铜川做精新型电子材料,渭南做大电子化学品配套,汉中、安康、商洛加快承接智能终端、基础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产业转移。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着重构建“一带两翼多园”的新布局。“一带”即关中汽车产业带,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为核心,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发展。“两翼”即北翼—陕北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南翼—陕南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依托榆林、延安两地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打造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整车制造的延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集聚区,并积极开展氢能重卡的示范应用;依托陕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精密制造工业基础,打造陕南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现代化工产业:充分发挥榆林、延安等资源优势,推动榆林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行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延安石油化工绿色化转型升级并向下游精细化学品延伸,重点打造陕北绿色石化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推动关中地区打造全省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化工材料应用重要基地,提升渭南现代煤化工发展能级,支持宝鸡、咸阳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和橡胶化工等。
   ●新材料产业:重点推动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发展以钛基稀有金属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以碳纤维、超导、增材制造为主的前沿新材料,着力打造关中新材料产业核心区。
   以榆林、汉中为区域中心,支持榆林大力发展铝、镁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汉中大力发展光电能源材料、石墨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推动延安、铜川、渭南、商洛、安康和杨凌示范区结合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实现新材料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咸阳、汉中、铜川、安康、商洛和杨凌示范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重点推动西安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与医疗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咸阳现代中药、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支持汉中、杨凌示范区等建设全省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引导铜川、安康、商洛等市(区)现代中药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县域经济
   2017年,包括铜川市印台区等在内的29个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目前,除去市辖区,陕西共有76个县(市),陕西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县域。
   2021年,陕西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42.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扭转了“十三五”以来全省县域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全省县均地区生产总值165.23亿元,较上年增加26.44亿元,县均水平创新高。同时,全省强县数量稳步增加,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达到15个,较上年增加4个。旬阳市生产总值200.74亿元,成为安康市首个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的县(市)。
   公开消息显示,省发展改革委加强分类指导,做好“特色”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县域经济,与76个县(市)政府逐一召开“一县一策”对接推进会议,编制“一县一策”事项清单,指导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确定首位产业,聚力发展“一县一业”。76个县(市)中,32个县(市)首位产业确定为工业,27个县(市)确定首位产业为现代农业(三产融合),17个县(市)首位产业确定为文化旅游产业。
   预计“十四五”末,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5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100亿元台阶的县(市)新增23个,累计达到30个;经济总量迈上200亿元台阶的县(市)新增18个,经济总量迈上300亿元台阶的县(市)新增7个,经济总量200亿元以上的县(市)累计达到31个;全国百强县达到3个、西部百强县达到13个,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1》,目前,陕西的全国百强县有两个:神木市、府谷县。西部百强县有9个:神木市、府谷县、韩城市、靖边县、黄陵县、吴起县、志丹县、定边县、彬州市。 华商报记者 杨鹏

  
2007
   西安三环主线全线贯通对于西安人来说是一件喜事,西汉高速通车对于陕西人民来说是一件大事,华小萌带着新徒弟秦小帅乘坐报社的采访车体验完三环主线,又马不停蹄地体验西汉高速。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何时何地,华商人对新闻的热忱始终如一。
  2008
   2008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记忆犹新且刻骨铭心,汶川地震触痛了太多人的心灵,身在汶川救灾一线采访的华小萌是在感动中采访,热泪中写稿,即便整日笔耕不辍,也无法表达心中的真情。这一年,对中国人来说有一件事情值得铭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举办,华小萌有幸采访。
  2016年

  
黑色情绪之上的希望
   内陆城市夏日暴雨后的“看海”,是个闹心的词语。
   2016年7月25日,城市内涝、积水齐腰、车辆漂浮、交通拥堵……这是西安这座城市前一天的缩影。
   一张探出底色区域的大图,用一招简单的“破”的手法,凸显视觉中心位,传递了新闻和情绪,也破开了新闻本身带来的压抑感。版面文字区域,黑底上醒目的白色和警示的黄色,用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也告诉我们黑色郁结情绪之上,还抱有明亮的希望,希望城市内涝尽快解除,也希望经此一事后,城市排水问题能有所改善。
   报纸是新闻载体,但承载的新闻有限,承载的情绪也有限。载不动的许多愁,其实正是媒体客观报道之外,扩散开的一种监督的力量,希望传递给相关部门民生、民情、民意,希望城市更美好。

  
2017年
  
大事记总有大手笔
   2017年7月30日,为庆祝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朱日和,沙场点兵。大漠烈日,长空旌旗,万马千军如钢铁洪流汇集,那种气势磅礴是有别于国庆阅兵的另一种雄壮。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场解放军首次在八一建军节开展的阅兵式活动,不仅为世人揭开了朱日和的神秘面纱,还展示了我军革命性整体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我们的官兵展现出的实力和必胜决心,令全世界为之惊叹。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必须在报纸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版面形态从竖到横的变化,构图饱满的画面,铿锵有力的标题,精炼抓人的导读……
   大事记中,我们从不吝版面,也总有令人惊艳的大手笔与之相称,这种气势气韵气质,是一份大报应当具备的,也是我们敢于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理念、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淀。

  
2018年
  
岁月碎片 有我记录
   时光飞逝,每天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新闻纸或许只是时间长河里的碎片记忆,我们选取那些当下最有分量或最值得关注的,用心记录着。
   这是一个满怀希冀、值得庆祝的日子——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这无疑是春节前西安收到的最好的“新春礼包”。
   这也是一个回溯过往不忘传统、距离春节不远的日子。农历腊月二十三,已经拉响传统春节前奏。这一天的头版下半版利用形式感很强的“腊月二十三”小招贴海报,佐以春节趣味知识的包袱,精心打造出一顿春节前餐,真材实料,年味愈浓。
   这一天的新闻大事件,你还记得否?如果记得,很好。忘记了,也没关系,因为华商报帮你记着呢。

  
2019年
  
『热』话题的『冷』思考
   西安民办学校小升初政策2018年开始调整,仅1年后就因为“面谈”惹出风波——有学生在“面谈”时“品德修养”被打了0分,在对教育话题本就敏感的当下,事件迅速发酵,各种声音甚嚣尘上,大家在各自立场发表见解……
   身处舆论场的“暴风眼”,如何在热度之下冷静、理性地思考,是一个合格媒体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巨大的零中间是无措的孩子,各方声音表明自己的观点,读者看过之后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用意见去“绑架”公众认知,不用刻意引导去搅动舆论,能为热点新闻中带来一些冷思考,是我们身处“标题党”时代所恪守和坚持的。
   把思考的权利交到读者手中,是一个有建设性的媒体对读者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