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1年09月24日] -- 华商报 -- 版次:[B1]
“还有谁?”石智勇夺冠后高呼 秦武王:还有我! 项羽:还有我!

举重“江湖”谁主沉浮 且看全运赛场

“太难了!超世界纪录才能拿全运会冠军!比奥运会还难!这就是中国举重强大的秘密?”
   ——侯志慧全运会夺冠后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下这段话
  穿越时空来看你之举重
  男子举重大级别较量

  
杨哲实现全运会四连冠
  田涛夺金后瞄准奥运会

   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举重比赛23日进入大级别较量,田涛、杨哲分别夺得96公斤级、109公斤级冠军。杨哲实现了全运会四连冠。
   96公斤级决赛中,里约奥运会亚军、27岁的湖北选手田涛实力明显高出对手一截,抓举中以187公斤的成绩领先第二名7公斤。挺举中,田涛第一把举起208公斤后,已基本锁定冠军。第二次试举,他直接要了232公斤重量,比自己的世界纪录重1公斤。但他只是握了一下杠铃,未发力便放弃试举。下台前田涛喊道,“下届奥运会我来!”
   “今天的表现很差。”赛后田涛说,今天的成绩与自己的巅峰状态还差很远,因为膝盖伤病,加上东京奥运会落选,近段时间整个人心态和状态全面下滑,训练不积极也不系统,全运会赛前只练了两个星期。里约奥运会时,田涛参加的是男子85公斤级比赛,夺得银牌。后来他升重至96公斤级,拿到世锦赛冠军,并创造了231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但田涛透露,升重对每一个关节挑战都很大,伤病也随之而来。
   “今天要了232公斤,其实大家都知道我肯定不会举,也举不起来,我就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田涛说,之前自己心态较差,甚至“不想练了”,但看到吕小军37岁还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备受激励。
   田涛表示,接下来要先把膝盖的伤病彻底处理好,挡在面前的不是对手而是伤病。“如果我还行的话,那(目标)就是下届奥运会金牌。”
   96公斤级决赛中,湖南选手孙伟以抓举165公斤、挺举214公斤,总成绩379公斤获得银牌。福建选手赵永超以抓举170公斤、挺举208公斤,总成绩378公斤获得铜牌。
   109公斤级决赛,已蝉联三届冠军的山东名将杨哲无悬念夺冠。作为该级别抓举世界纪录(200公斤)保持者,他的抓举成绩为196公斤,领先第二名19公斤。挺举中,第二把成功举起215公斤后便锁定冠军。总成绩领先第二名18公斤之多。
   广西选手吴长升以抓举177公斤、挺举216公斤,总成绩393公斤夺得银牌。湖南23岁小将石禅龙以抓举168公斤、挺举218公斤,总成绩386公斤收获铜牌。
   长期以来,大级别是中国男子举重的弱势项目。杨哲在赛后表示,虽然蝉联四届全运会冠军对自己有特别的意义,但这么多年来成绩在世界上总差那么一点点,“希望师弟们快点崛起,为中国举重大级别突破作贡献。”
   对于未来,这位已经30岁的老将说,过去12年全身都受过伤,要先歇一歇,如果有需要的话,还会继续坚持,因为还是热爱举重。 综合新华社、央视
本组图片由华商全媒体十四运会报道组 姚宁超 摄
  >>划重点之一

  
翘关 扛鼎 举石
  古人“举重”意义非凡

   举重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已相当普及。不过,古人“举重”并不是像现代举重比赛这样,按选手体重来划分级别,古人举重的区别是表现在“器具”上。在不同朝代,古人所热衷举重的“器具”也各有不同。中国古人“举重”的项目大致可分为翘关、扛鼎、举石等。
   翘关曾是中国古代最为普及的训练力量的活动之一。所谓“翘”,即是举的意思,“关”则是诸侯国都城关城门用的大门栓。春秋时诸侯的国都城门一般都有四五丈宽,木头门栓有几百斤重。据汉朝人高诱解释,翘关的方法是“以一手捉城门关显而举之。”也就是说,用一只手握住门栓的一端,然后举起来。在使用冷兵器作战的古代,个人的力量大小十分重要。古代在描写某位武士英勇时,往往用“力大如牛”、“力举千钧”等等来形容。举重是我国古人进行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在夏、商、周三代,传说有许多大力士,如夏桀“有才力,能伸钧索铁,手搏熊虎”;商纣“能倒曳九牛,扶梁换柱”……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史籍上更有了“翘关”和“扛鼎”等举重训练的记载。
   “翘关”,据传最早源于孔子的老爸叔梁纥的故事。《左传·襄公十年》记载,一次,叔梁纥随晋、曹、鲁等诸侯联军攻打逼阳国都城,逼阳守军诱攻城的部分将士入城后欲暗置悬门,企图围而歼之。危急时刻,叔梁纥用手撑起近千斤重的悬门,挽救了联军。也许是有其父便有其子,孔子也是“翘关”的大力士。《吕氏春秋·慎大》(卷十五)曾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据《文选·左思》李周翰注:“翘关扛鼎,皆逞壮力之劲,能招门开也。”招与翘同。“翘”,即指举。唐代,武则天还将“翘关”列为唐代武举的科目之一。
   “扛鼎”即用手举鼎,与现代举重颇为近似。古人崇尚力量,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训练的方法。史书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的记载。“力拔山兮气盖世”、“长八尺余”的项羽“力能扛鼎”的传说则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用青铜铸造,《说文》中说的“三足两耳”鼎大多为圆腹形,其实古代还有不少“四足”鼎呈方形或长方形。现在收藏于国博的古代最著名的后母戊鼎,即是一尊四足鼎。鼎在古代还是一种“宝器”。在古人眼里,鼎乃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由此产生的引申义也多和“重要性”联系在一起,因而“扛鼎”渐渐多了“分量重、地位高”之比喻义,如“扛鼎之作”、“扛鼎之举”等等。
   在中国古代举重的历史上,翘关、扛鼎都是较为古老的举重器具,但木质的门柱和青铜鼎等器具都不便于举重运动的普及。由于石质的举重器具可以随地取材,并可随意制成各种形状,成本很低,而且易于抓举,因此唐宋以后,举石便替代了翘关、扛鼎,逐渐成为举重比赛中的主要器具。
   在唐末笔记小说中,即有对当时大力士举起各种举重器具的描绘。在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的《武林旧事》中,作者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的风俗风貌时,就有一段关于举重的描写:南宋临安城有举重表演的艺人天武张(举石球)、花马儿(掇石墩)、王彦生、陆寿。也就是说,举石球、掇石墩都是当时的石质举重器具。景阳冈的打虎英雄武松,更堪称举石大力士。尽管石墩足有三五百斤,但大力士武松将石墩一提、一扔、一掷、一接,其举石过程仿佛历历在目,直到今天,我国民间的举石锁活动还保留着这几个最基本的动作。

  >>划重点之二

  
抓举 挺举
  手举杠铃要稳如泰山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19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之后哑铃的形状也不断演变,直到现在更受人们喜爱的杠铃。
   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在第一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在第七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五种。1928年取消了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三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