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1年04月16日] -- 华商报 -- 版次:[D9]

人大代表在两会都提了些啥建议

苏世峰:规范整顿校外培训机构 确保培训质量
   榆林市人大代表苏世峰说,近年来,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往往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加餐”。再加上现今社会竞争压力增大,校外教育培训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因素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大体分为特长类培训和学科类培训两种。
   理论上讲,校外教育培训作为在校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榆林市校外教育培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
   苏世峰说,校外教育培训一直是多部门审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很多机构由于职能交叉出现了监管的“真空”。如学生托管服务机构,因为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它兼有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它到底属于教育机构还是属于家政服务,是教育还是工商领域的主管范围,都有待商榷。
   同时还涉及收费、安全、消防、卫生等一系列领域的管理,目前还找不到专门规范托管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出现实际上的监管缺位。还有,很多校外教育辅导机构的广告宣传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往往夸大其词,有的甚至出现“包考高分,包考名校”宣传,诱导家长,与实际培训情况不符,监管缺失。还有的培训机构大量招收在校学生开展学历教育,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无证或不挂牌,无证教育培训机构打起了擦边球,逃避监管。一些规模小的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管理松懈,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中小学课后托管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大多机构都设立在学校的周边,依托教育集群效应招揽生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聘请的一部分是退休教师和公办或私立学校的教师,还有很多是大中专院校在读或毕业的学生。要么知识体系趋于陈旧,要么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规律,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苏世峰建议,整顿规范全市的培训机构,应对全市的培训机构进行审核督查,对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等违规培训提出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严厉打击无证培训与招生挂钩培训,借咨询之名搞教育培训的行为。对无证无照者予以坚决取缔。
   建立培训人员档案,对培训学校人员实行实名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培训人员素质,确保培训质量。同时防止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对谋求个人利益,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以此规范公办教师的从教行为,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谢海琴:建议政府加大对民营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榆林市人大代表谢海琴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民营企业作为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改善民生、贡献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面临爬坡过坎的严峻挑战,支持实体民营企业发展刻不容缓。
   谢海琴表示,多数民营企业管理人知识水平缺乏,对新形势下有关方针和政策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够,不能较好享受政策红利。人才技术力量匮乏,发展空间受限。由于多数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技术和科研人才,创新能力薄弱,产品优势不多、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非常匮乏。另外,民营企业食宿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人待遇不够,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土地紧张普遍存在,中小民营企业在扩大生产,争取用地时处于弱势,制约企业发展。为此,谢海琴建议:
   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对待民营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人才、创新等各方面的问题,要落实相关部门分工方案,实施“一企一策”式服务,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企业实现更大发展。
   举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培训班。以政府为纽带,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跨界交流、合作、互助。通过专家讲授、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知识和能力的系统培养,鼓励支持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用地审批适度倾斜民营企业。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经济园区开发等决策时,对于在带动就业、精准扶贫、社会救助等各方面作出一定贡献的民营企业,政府要多加支持鼓励其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先民营企业申请用地,缩减审批时间段,提高审批时效,促进优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王建睿:倡导居民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政府承担部分费用
   榆林市由于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及当地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群众整体思想观念陈旧,“非病不就医、非大病不住院”的观念根深蒂固,预防保健意识明显不足;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与居民对精准医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主要矛盾。如何让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后能在榆林市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此榆林市人大代表、星元医院院长王建睿建议深入推进八类“健康细胞”建设,加强健康宣教。走进八类“细胞”,利用现场讲座或新兴传播手段,致力于更科学、更广泛地宣传健康生活新理念,从思想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让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
   同时要倡导广大居民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体检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承担,只收耗材成本费用,财力允许的话,成本费用由政府承担或部分由政府承担。“加强重大疾病重点专科建设,扩大重点专科建设专业范围,将疑难杂症、重大疾病专科加强打造,确保榆林市居民就地就医,及时得到救治。”

  
曹雨生:对市区空闲地综合利用和规范管理
   曹雨生说,近年来,榆林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滨水西岸棚户区、肤施南路延伸区、东城区老行署住宅区、崇文路片区等项目已基本完成房屋征收和平整工作,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与此同时,市政府有关房屋征收后空闲地的使用规划工作相对滞后,使这些空闲地或待拆房成为狗皮膏药。一是待拆房门户全无,人迹罕至,塌墙烂院,犬猫乱窜,阴森恐怖,甚至有可能成为不法之所;二是空闲地沙土裸露,垃圾遍地,尘土飞扬,每到雨季,污水横流,对临近居民区有很大安全隐患和居住环境负面影响;三是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棚改工作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长期闲置令群众不满。
   曹雨生建议:一是市政府统筹安排,尽快制定榆林市棚户区改造空闲地的建设规划;二是加强对空闲地的管理,避免成为垃圾场或被周边群众占用;三是在空闲地使用规划方案未出台之前,可以种草种花,美化环境,或是建临时停车场,提升群众对棚改工作的满意度。

  
贺俊花:加快榆林红色革命旧址遗迹保护工作
   榆林市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榆林作为陕甘宁边区的抗日前哨、八路军120师和晋绥边区的可靠后方、华北敌后根据地与延安联系的重要纽带,为坚持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榆林市人大代表贺俊花说,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曾在吴堡、佳县、米脂、清涧、靖边等地留下不少革命旧址和遗迹,这是榆林市十分重要的珍贵文物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革命遗址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源地,大部分散布于山大沟深的乡村,加之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年久失修,有的损毁、有的坍塌、有的已拆除改建成民居,拯救榆林红色文化资源迫在眉睫。
   贺俊花建议:借鉴其他省市(区)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制定短期与长期规划,实施全市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等社会实践体验,统筹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和光旅游、研学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将革命旧址打造成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为主、参观旅游为辅,覆盖全市、辐射晋陕宁蒙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专业力量,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收集整理革命遗址、英烈人物的文字、影像资料,挖掘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

  
艾新军:尽快解决楼盘建成未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李春临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新时代的决策部署,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充分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不摘”要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民人均收入、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综合治理明显提升,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榆林市人大代表艾新军建议:一是启动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榆林高新区和科创新城有很多楼盘建成有10年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办理房产证,“办证难”成了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烦心事”“操心事”。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遗留问题、全都办证,实现老百姓沉甸甸的安居梦,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是聚力打造最具影响力城市,特别是作为榆林未来发展窗口的科创新城,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真正将其打造成为榆林追赶超越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贺波: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体现“价值医疗”
   榆林市人大代表、榆林市第二医院院长贺波说,随着我国“三医联动”的强力推进,药品耗材零差率和国家谈判集采政策、医保飞检和支付制度改革、分级诊疗和对口支援等现代医院治理措施落地,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改红利。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大部分市县两级未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定价机制滞后繁琐、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定价难等问题,导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能真实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务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严重制约公立医院既要保持公益性、又要兼顾事业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
   贺波建议:一是健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模式,以项目为驱动,重点补偿重点科研项目、重点专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高端人才引进和基础人才培养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公益项目等,增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二是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重要指示精神,建议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由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医院顺利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为重要指标和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为核心的全新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彻底打破“大锅饭”,做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让医务人员收入阳光、体面、有尊严。
   三是医疗服务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建议改革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推进按市场机制定价,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平台,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合理性评估机制,适时准入或退出,实行动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最终实现让百姓受益、基金平衡、医院可持续发展资金充足的医改目标。
   四是卫健、医保、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快速准入定价联动机制,及时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收费政策依据,加快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推广,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催生科研成果产出,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贺波说,通过以上措施,切实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有效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体现“价值医疗”理念,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华商报记者 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