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1年02月23日] -- 华商报 -- 版次:[D10]

保护资源保障发展 用责任撑起发展的大旗

——长武县自然资源局2020年工作侧记
近年来,长武县自然资源局按照“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利用资源更加节约集约、维护群众权益更加有力有效”的要求,不折不扣推进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重学习、强素质
  全面提升干部素质

   创新形式,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年初,制定了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圈定学习重点,有计划推进学习教育。充分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培训会集中学习,系统、全面地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省、市、县两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等重要论述精神。
   激活载体,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讲授党课4次,召开党员大会2次,支委会10次,党小组会24次。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干部职工首届运动会、“下基层、送温暖”慰问帮扶村贫困党员、发送党员政治生日贺卡、重温“我的入党志愿”、党性体检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振了精气神,传递了正能量。

  抓服务,履职能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长远发展,规划编制有序推进。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为中标单位,负责长武县规划编制。确定了丁家镇十里铺村、相公镇柳泉村、亭口镇柴厂村、彭公镇槐庄村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村,确定了编制技术单位,村庄布局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试点村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
   围绕市场配置,用地需求保障有力。2020年共组织上报国有建设用地批件13个批次1个单选22个项目55.3112公顷(829.668亩)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资料。
   围绕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今年市局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21.21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1556万亩。扎实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今年全县增减挂钩项目涉及8镇(街道)总规模4034.9亩,流转指标交易创收3.6亿元。
   围绕绿色矿山创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注重规划编制,依法加强矿业权管理。全县3家砖瓦粘土企业对企业内部道路、成品砖瓦堆放区进行了全面绿化;对已采区域进行了土地复垦平整复绿。亭南煤矿、高家堡煤矿已遴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胡家河煤矿《绿色矿山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级绿色矿山专家组评审工作;孟村煤矿、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佳润煤矸石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围绕群众安全,筑牢地灾防治堡垒。编制印发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和《长武县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完成县、镇、村、监测员四级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全县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发生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的事故。
   围绕依法行政,建立执法长效机制。2020年共下发我县土地卫片图斑143个,监测面积亩1086亩,其中耕地面积 348.67亩。经核查上报违法图斑 6个,监测面积40.5亩,其中耕地面积19.48亩,违法建设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耕地面积的比例为8%。
   围绕群众权益,产权登记便民高效。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全年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3375件。全面完成了农村村民宅基地42479宗,集体建设用地659宗的使用权登记调查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房地一体”调查登记工作。
   围绕阳光规划,项目建设依规实施。强化规划行政审批效能。强化规划监督,抓好公示环节。全面实施“阳光规划”,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规划服务模式。
   围绕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四个100%。率先实现全县764户279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搬迁安置,实际入住率100%。
   围绕自然资源重点业务,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完成了国土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开展外业举证7169个图斑,举证率100%,经省市审核后差错率为0.3%。10月5日自然资源部审核反馈错误图斑441个,及时进行整改,经省市核查后差错率为0.05%,已通过部里审核。开展并完成了初始数据库接边、坡度核查和权属核查等工作。
   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在做好单位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设立金润花园小区、国土小区疫情防控检查点,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人员排查、病毒消杀,志愿服务等工作。
   2021年,长武县自然资源局将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维护城乡居民国土资源权益和保障民生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提供坚实保障。 文/谢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