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华商报 -- 版次:[B4]
拿什么拯救你

沉迷网络的少年

表情木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性格孤僻、仇视家人、对外总表现出佛系或敌意……沉迷网络小说、网游角色,你身边有这样的少年么?在最好的年华里,他们却成为电子产品的俘虏,与现实世界生生剥离。如何敲碎这道屏障,让他们回归生活?近期,华商报记者走访了一些沉迷网络的少年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探索打开生活大门的钥匙。
   (采访中沉迷网络的人物均为化名)

  
案例1
  沉迷网络的小华:电脑再修不好,我就打死你!

   上小学的时候小华父母离异,妈妈带着小华,为了生存,她努力工作,陪伴小华的时间很少。小华是了解妈妈的辛苦的,从小不乱花钱,直到他迷上网络游戏……
   中考在即,小华的功课却一落千丈,每天沉迷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小华将母亲给的买饭、日用的钱都花在了游戏上,甚至出现逃课、厌学现象。为了杜绝孩子去网吧,妈妈为小华买来了电脑,而从此小华房间的灯光总会延迟到深夜。
   有一天,小华的电脑坏了,他自己修不好。妈妈私下叮嘱修电脑的师傅,故意不给修好,她想让小华离开电脑一段时间。谁知小华拿着一把剪刀到处乱戳,床单、衣服都被戳了很多窟窿。小华歇斯底里地向妈妈咆哮:“我受不了了,电脑再修不好,我就打死你!”妈妈惊愕了,她努力闭上眼再睁开,想要看看清楚眼前这个歇斯底里、面目可憎的少年,还是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吗?

  
案例2
  学霸小雨:网络上和陌生人“谈恋爱”
  恨自己的父母

   凭借优异成绩考到全市最好高中,并分到了重点班的小雨,在父母眼中一直是个懂事、学习拔尖、有自控力的好孩子。高一放假期间,小雨的世界开始黑白颠倒……好几次妈妈半夜上厕所,发现小雨还在玩手机。开学后,小雨不愿意去学校,爸爸严厉批评了他,父母还因此大吵一架。结果小雨只是冷冰冰地说了句:“你们吵吧,我就是不去上学了。”
   之后,小雨勉强答应去上学,但成绩直线下滑,重点班很难再待下去。妈妈说起这个事,没想他厉声怒吼:“把手机给我!我才不在乎什么重点班,什么学习成绩!”
   “有一次我看了小雨的手机,他每天都在和一个女孩聊天、打游戏。他们互称‘老公’‘老婆’。”聊天中的一句话,让小雨妈妈几乎失去全身的力气,小雨在对话中说:“我讨厌父母,他们只想控制我,天天就是成绩、学习。要是有选择的话,我肯定不会让他们做爸妈!”让小雨妈妈痛心的是:为小雨付出那么多,还不如他手机里的一个陌生人。孩子到底怎么了?

  
案例3
  自带“别人家孩子”光环的乔康:就算走错路也一定是“路”的错

   乔康曾是家中的骄傲,他学习好、长得帅,仿佛天生自带“别人家孩子”的光环。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优秀的存在,在迷上网络之后,却也慢慢成为父母心里深深的担忧。
   打游戏被父母发现后责备他,他会公然顶撞,朋友跟他也无法交流,稍不顺心乔康就会破口大骂,从不考虑场合与别人的感受。有朋友评价乔康说:“最让我诧异的是,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他走错了路,竟然会停下来骂路,说是路设计得不对。”沉迷网络世界加上社交处理问题,让乔康越来越孤僻、性格暴躁、仇视周边人和事。

  
专业人士支招
  沉迷网络符合6种情况
  建议外界干预帮助

   “相较于前十年而言,现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之前出现的问题都比较单一和突出,如沉迷网络游戏就是沉迷网络游戏,早恋就是早恋,”业内人士称,现在孩子的问题比较复杂:厌学、性格抑郁、沟通障碍、社交困难、爱慕虚荣、欲求不满、沉迷网络、抽烟酗酒等。有时候一个孩子会兼备好几种问题,真的很难搞。更可怕的是网瘾的年纪日趋低龄化。”
   业内人士称,如果孩子出现以下6种情况,建议家长重视并尽可能寻找专业机构或心理老师介入干预帮助治疗。
   1.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2.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3.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4.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5.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6.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网瘾成因
  每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都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

   西安伯爵书院负责人梁鹏飞告诉记者:“我们面对的过度沉迷网络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家庭原因,说直接一点这些孩子长期缺失爱和陪伴,有些是家教严厉,缺乏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有些父母跟孩子没有共同生活,陪伴太少;家庭不和谐,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心理;过度溺爱娇惯,会减弱学生抗挫折能力,遇到现实问题习惯性逃避;精神世界空虚的学生,会去网络世界寻找精神安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爱上网刷抖音,打游戏孩子会效仿,同学、朋友玩游戏,为了寻找共同话题也会去玩。沉迷网络是孩子们不满现实寻找的一个突破口,问题早就在那里,即使不去玩手机,他们也会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陕西大正教育基地主任白老师说:“沉迷网络这件事包括了太多的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教子观念,还有学校的教育及社会的教育等。能沉迷手机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一种自我满足、逃避现实的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得不到满足感、成就感以及存在感而选择在虚拟世界(网络)的自我满足的行为。一般都是社交能力差,自律能力差,自立能力差,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情绪低落,成绩不好等状态下的表现。”与梁鹏飞观点一致,白老师认为,沉迷手机只是一种表象,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找根源,为什么沉迷游戏。而不是盯着孩子玩游戏的过程,或者纠结该不该玩游戏,该不该收手机的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
  解决孩子沉迷网络的核心是修复亲子关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家长妄图花钱把有网瘾的孩子交给承诺短期内让“问题少年”变成“好孩子”的机构。其实无论是电击疗法或全军事化封闭机构,都是治标不治本。梁鹏飞说:“解决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核心是尽快修复亲子关系,寻找手机(电子产品)的替代品,实现兴趣转移,通过户外活动,家庭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现实中能找到自我,找到存在感。”
   梁鹏飞建议家长:1.幼儿时期一定要多陪伴,给予爱和鼓励;2.家庭和谐幸福,尽量避免吵架甚至动手打架,营造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3.少批评指责,多鼓励安慰,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但表扬孩子需要具体有内容,切勿无端夸赞;4.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要及时疏导心理,避免在网络世界寻找精神寄托;5.带孩子看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活动,构建良好的社交能力,体验多彩生活方式。
   多年从事校园心理辅导工作的李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试探家长底线的能力,当他们破坏规矩躺在地上打滚,又哭又闹,伤害身体等情况出现时,除了要得到想要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规矩立了就不要轻易改变,不然底线一再降低,规矩的意义也会名存实亡。做一名温柔而坚定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华商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