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20年10月23日] -- 华商报 -- 版次:[B3]
“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主题采访团走进榆林

打通“致富路” 扶贫先扶志

10月19日至20日,华商报记者跟随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主题采访团走进榆林,看到人大代表们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出资打通“致富路”,坚持多年捐资助学,设立基金嘉奖励志好人。
  出资打通旅游环线
  贫困村有了“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连通榆林市榆阳区双锁山村和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的旅游环线,成了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双锁山村是榆阳区一个贫困村,以前村民大多在家务农,收入不高。近年来,榆阳区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地质旅游,而村子旁边就是省级地质公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发展旅游成了村子脱贫致富的最好出路,可是村子和景点之间的路还没有修通。
   今年3月,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陕西基泰投资集团总经理李亚光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出资修建了总长3.5公里的水泥路,打通了村里的旅游环线。
   9月30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正式开放,双节期间游客众多。双锁山村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卖起了土特产,贫困户刘海平双节期间收入上千元。双锁山村党支部书记李虎林说,连通景点后,村民们自发办起了农家乐,村民杨广明的农家乐半年多毛收入五六十万元。村里还准备以合作社的方式将寺沟水库打造成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农庄。
   此外,李亚光还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得知吴堡县吉针庙村、刘家塬头村的雪菊、绿豆、手工挂面、马铃薯等农产品滞销,李亚光组织人员以“双向帮扶”和“产业帮扶”的模式,采购当地企业生产的物品赠予291户贫困村民,同时还与吉针庙村、刘家塬头村经济合作社签订了农特产品购销协议。
  
设立基金嘉奖道德模范
  扶贫扶志摆脱贫困

   方光玉出生于靖边县黄蒿界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通过奋斗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从未忘记还未摆脱贫困的乡亲们。他先后捐款2600多万元,为家乡通电、修路,同时资助贫困学生、农村特困户,并带领家乡500多名农民学习脱贫致富的技艺和经验。他还先后出资1720万元,全额资助省内外296名特困大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
   2013年3月15日,方光玉在榆林市设立了“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开展“榆林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并设立了“榆林好人楷模”和“自强励志好人”奖项。
   马维帅是首位被嘉奖的“榆林好人楷模”,2015年获得奖金10万元。这位年近七旬的农村老人1992年创办了一所专门接收留守儿童的学校——子洲马塔留守儿童学校。10月20日,记者在这所学校看到,一栋崭新的4层教学楼已拔地而起。这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336人,其中187人来自单亲家庭,40个残疾儿童,8个孤儿。
   “老马,你用我给你的10万元干了1000万元的事。”10月21日,方光玉握着马维帅的手,连连称赞。
   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青年折明明因车祸失去双腿,在帮扶干部的激励下,自学手工编织手艺,实现稳定脱贫,并办起合作社,手把手教乡亲们手工制作技艺,帮助代卖社员手工产品。2019年1月他荣获“自强励志榆林好人”称号。
   据了解,从1993年起,方光玉先后为支持家乡建设、资助贫困学生,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评选“自强励志好人”“最美扶贫干部”等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典型,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7582万元。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