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11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C2]
陕籍作家张浩文

西安谈《绝秦书》

海南省作协副主席、陕籍作家张浩文近日携修订版《绝秦书》回到西安,和高校师生见面,就“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书写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灾难文学的书写模式可以分为四类

   《绝秦书》是张浩文拟著长篇小说“关中三部曲”的开卷之作,故事讲述了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陕甘一带发生旷世大旱灾,俗称“十八年年馑”。这场灾荒夺去了陕西三百多万人的生命,三百多万人流离失所,小说从民国十五年写到民国十八年旱灾达到高峰时结束,叙写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
   在与师生交流时,张浩文对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书写方式进行梳理。他认为现代文学对自然灾害进行了多样化的书写,可谓篇目众多,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水、旱、蝗、风、疫等各种灾害纷纷进入作家的笔下:写水灾的有丁玲的小说《水》、魏巍的诗歌《重逢》、柳倩的诗剧《防守》等,写旱灾的有蒋牧良的小说《旱》、洪深的戏剧《五奎桥》、流萤的通讯《豫灾剪影》等,写蝗灾的有李季的小说《老阴阳怒打“虫郎爷”》、石灵的小说《捕蝗者》等,写风灾的有易巩的小说《杉寮村》等,写疫情的徐疾的小说《兴文乡疫政即景》等……而当代文学延续了对自然灾害的持续关注,陈登科的《风雷》、张抗抗的《分界线》、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歌兑的《坼裂》、迟子建的《白雪乌鸦》等。
   张浩文认为中国灾难文学的书写模式可以分为纪实式:只记录灾害的过程和惨相;寓言式:隐喻和象征式写作;实证式:把灾害作为例证,证明某种观点;以及巨型意象式。

  陕西作家有史诗意识

   为什么会对灾难题材这么执着?张浩文说:“其实不是我执着于灾难,而是灾难执着于我们。《绝秦书》希望通过对灾难深入细致的形象描绘还原灾害现场,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来显示灾害的成因和结局,进而传达出作者对灾难的反思和解读,并且期望以此来影响读者,共同完成对灾难的意识警觉和制度警戒。”张浩文透露,这次修订版给予读者一个全新的结局,与初版迥然不同,新版将故事的两个结局并列,读者可按照自己意愿选择。
   张浩文表示对陕西非常有感情,每年都会回来,自己关注的题材、写作的重心也依然在陕西。他认为陕西作家非常有史诗意识,尤其是年轻作家也都有早点挑大梁的想法,非常好,不要着急,慢慢打磨,一定会有好的作品。 华商报记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