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10月15日] -- 华商报 -- 版次:[C3]
名家专栏

达人休矣

方英文
开栏语:
   他们是陕西有名的文人,他们写小说、散文,写游记、传记,他们有洞悉世情的智慧、举重若轻的笔力和不忘初心的情怀。今日起,我们将跟随专栏作者的脚步,一起探访文学名家们走过的路,接受最新鲜的知识与趣味,共情最深刻的感悟!

  
方英文专栏
   方英文,陕西镇安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书画院院士。毛笔写作,书文双美;风格峻拔,讥诮抒情。有各类作品500万字,以三部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群山绝响》最具影响,不断再版与加印,奠定其文坛地位。散文亦广受读者喜爱,代表作有《种瓜得豆》《短眠》《偶为霞客》等。有英文版小说集《太阳语》,阿拉伯文版小说集《梅唐》。

   如实交代,我的微信朋友圈获赞量是比较大的。一天不发,夜里准会收到私信询问缘故,称其不见我微信,一天便少个节目,睡不着。

   饭桌上与初识的男士、女神互加微信,是当代生活风尚之一。加了微信之后并不交流,甚至终生都不再见,亦属正常。全因当时现场,需要营造氛围也。人之一生,此种一饭之缘者,是无法统计的。
   当然加微信也并非全在饭局上,动车上邻座互加也不稀罕。日前一个文化活动,楼道场休时朋友介绍一位女教授,互加了微信。我吸烟,女教授垂首查看之。我朋友圈设限三天,却也有十来条。好在一概毛笔原创,内容不过百字之内。教授很快翻完了,轻声赞道:有意思,哈哈,有意思,微信达人哦!我有点茫然,竟不知如何回应。因为说来惭愧,我竟不知“达人”啥意思。
   现就“达人”一词请教度娘。字数不少,容我以词条范式精练如下:
   一、指显贵的人;
   二、指通达事理的人;
   三、指豁达豪放的人;
   四、网络新词,指某一领域出类拔萃的高手,或上线时间长、内容更新频率高的网民。
   反复比照,确认自己属于末句所说的“内容更新频率高的网民”——顿时羞汗喷射!可不是吗,圈里的官人、钱人、名人,基本不发微信,或极少发微信。一句话,成功者,精英们,一概不吱声而宁静致远噢。陶然于微信者,我等网民也。
   其实在七月二十二日,我就发过这么一条朋友圈:
   每天发微信,是为人民服务呢还是我自己需要?结论是我自己需要。所以我要斗私批修,少发微信,免得人民(当然我也是人民)讨厌我。
   ——证明自我虽有警觉,却未痛改。现写此文,正肃纲纪。
   如实交代,我的微信朋友圈获赞量是比较大的。一天不发,夜里准会收到私信询问缘故,称其不见我微信,一天便少个节目,睡不着。明知巧言娱我,偏又装信,于是继续频发。假若真的不发,对方断不至于病倒,警察断不至于抓我。总之发微信是我个人需要,归类恶习,小利人而大害己嘛。
   由是联想开会。比较讲话者与听会者,二者谁最需要开会?以我几十年开会之体验,去年才恍然大悟:领导需要开会。开会是领导的职业,讲话是领导的上班。
   频发微信朋友圈跟领导开会讲话一样,皆是各自需要。领导凭开会讲话拿工资,天理所然;频发微信朋友圈毫无报酬,岂不脑子进水匪夷所思!
   尤其浪费光阴,五年来少写两本书。尽管写书也终究意思不大,且伤眼睛。微信一发出,手机攥紧,屏幕死盯,急盼点赞与留言。好比顽童朝人堆里扔个空瓶子,随即双手后背假装没事,只等骂声飞来真开心呢。挨骂属于另类点赞,创意挨骂更是营销术之一。酒足饭饱之余,不想个法子让社会反响个啥,憋得慌哦。

  
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背后的凄美故事
  高建群

  高建群专栏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著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大刈镰》等。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青年悲惨地死去了,死在遥远的异国海岸。但这还不是最悲惨的,最悲惨的是,这支歌还没有死,它又被道路上一代一代、一拨一拨的脚夫传唱着,仿佛丝绸之路的路歌一样传唱。

   慕士塔格峰在头顶闪耀着白光。一条古老的道路从塔吉克村寨穿过。一位路边玩耍的塔吉克少年为这驼铃声所蛊惑,于是跟着行走,最后跳上了驼背。
   在漫长的行走中,少年成为一名年轻的脚夫,成为一名抱着热瓦甫吟歌的行走的歌者。这一天驼队行走在苍凉的阿富汗高原上。而在喀布尔河流经的喀布尔城中,喀布尔王正给他的年轻貌美的公主招亲。
   丝绸之路沿线四十个国家的王子都来求婚。他们垂涎这贵霜王朝的财富,仰慕这贵霜公主的美貌。他们从本国带来了丰厚的聘礼。年轻的脚夫离开了道路,从高原上走下来,叩开喀布尔城厚重的城门。他的怀里抱着热瓦甫。
   “尊贵的喀布尔王呀,我是丝绸之路上一个一名不文的脚夫,一个行吟的歌者,我没有什么可以献给您和高贵的公主。”青年抱着琴,猛烈地弹拨起来。他说,在流连颠沛的道路上,我创作了一支歌,这支歌的名字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把它献给王,献给公主。
   青年歌唱起来,声音嘶哑,仿佛杜鹃啼血。歌声飘浮在王宫的屋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歌声感动了。尤其是公主,她在那一刻流下了眼泪。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脚夫。
   但是一个王是实际的,他可不能让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一个流浪者,于是王赶走了这位求婚者。就这样,这位脚夫重新踏上道路,继续着他的行走。而那位高贵的公主,在皇宫的后花园里昼夜哭泣,因为思念脚夫最终忧郁而死。年轻的脚夫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继续行走,穿过里海,穿过黑海,穿过波罗的海,最后,在波罗的海的尽头与北海交汇处的阿姆斯特丹港湾,脚夫杜鹃啼血,歌尽而亡!
   青年悲惨地死去了,死在遥远的异国海岸。但这还不是最悲惨的,最悲惨的是,这支歌还没有死,它又被道路上一代一代,一拨一拨的脚夫传唱着,仿佛丝绸之路的路歌一样传唱。
   就这样口口相传。直到有一天,一个骆驼帮路经这个塔吉克村寨……唱起这首歌,于是村上知道了,当年那位追风少年,已经死亡在路途,死亡在遥远的岸。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要拍一部电影,西部经典,叫《冰山上的来客》。天才的音乐人雷振邦,要为这部电影选一个主题歌,鬼使神差,来到这个帕米尔高原怀抱中的这个塔吉克村寨,采访到这首歌。后来稍加润色,令它成了《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唱响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央台10频道开播前,要拍一个大型专题片《中国大西北》,我是总撰稿之一。
   我们的一个摄制组,由高宏民导演带队,找到当年雷振邦先生收集民歌的那个村寨。当年那位为音乐家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塔吉克老人还健在,他弹拨着热瓦甫,为摄制组演唱这首著名的歌。摄影师做了全程录像。高导说,大家一致觉得,原唱似乎比改编更真诚、激情,更原生态。配着帕米尔高原凛冽的风,歌里有凄美也有爱情。慕士塔格峰闪耀着白光。夜色幽暗。塔吉老村寨里,热瓦甫的弹拨声中,老人以苍老的声音,为这群电视人讲述了我上面说的关于这首歌背后的那些故事。
   如今我随丝路万里行一行,沿着那位脚夫、那位行吟歌者走过的道路,来到天之涯、海之角的阿姆斯特丹,这遥远的岸。
   唱几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为那帕米尔高原的追风少年,也为行程已经超过一万四千公里的疲惫的我们。

  
家训今识
  吴克敬

  吴克敬专栏

   吴克敬,陕西扶风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创作小说、散文、随笔300余万字,曾获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小说有《五味十字》《草台班子》《手铐上的蓝花花》《初婚》等。作品集有《日常的智慧》《碑说》《青铜散》等。《羞涩》《马背上的电影》《初婚》等多部作品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

   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不受功名利禄左右,它能将人送到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
   《朱子家训》是这么起头的。全篇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多方面,作了最为全面的规范和诠释,是历史传承家训中,最为人所推崇和敬仰的。我在起小的时候,就在家人的督促下,通背下了《朱子家训》,并以此为准则,要求和规范自己。但我自知,我并没有做到家人期望的、如《朱子家训》规范的那样。
   那太难了,非怀圣人之心,是绝难达到那个境界的。
   我知道,不论《朱子家训》,还是别家的什么家训,都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是中华民族以及中国文化的一个大追求。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媒体,于近日开展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对于发挥家风家训在当前社会的作用,会产生非常强的正能量。我受组织者的委托,来对征集到的红专南路社区吴生绪家传承至今的家训,做一品读,我欣然应允下来,认真品阅,以为吴氏家训,一点都不逊于《朱子家训》,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格调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吴生绪家传的家训归纳起来,为“吴培源堂十余字”,即:“仁、义、礼、智、信、言、行”及“食、工、孝、学、勤、俭、老”。我很想拜会这位吴姓本家,但我这些天不在西安,就只有揣测,他们家有此祖传家训,对他们后代,定会是一种精神照耀。不过,好的家训,是要常常温习的,而温习时,最好家长和子弟一起做。做家长的温习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子弟温习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
   家训不是蒙书,一般悬于厅堂家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我不知道我们扶风吴氏可有家训,但我知道努力践行,是比悬挂厅堂家室还为重要,这不仅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而且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从小就见家父是这样做的,他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将家里连同门前空地都要扫得干干净净。受到家父的影响,渐渐地我也这样做起来,以后我进城住在楼房里,公用的楼道和楼梯,我依然坚持乡村生活的习惯,要早起打扫干净。端的是,我的对门,也是个这样的人,我们家的公用地方,什么时候都干干净净。所以说,家训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家训指导下,一个人的实际作为了。
   大家仔细体会,认真实践,定会感受到家训的这种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我曾潜心研究过《朱子家训》,现在又认真地品读了吴生绪家传的家训,回想我的生命历程,觉得还有再研习、再领会的必要……我做过农民,干过木作和雕漆,后来又干纸媒文学几十年,与此同时,还研习书法绘彩,我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这是因为我始终怀揣着一个坚实的理想,绝不忘记身在纷乱的世俗环境中,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栖息地,给自己的精神找一个出发点,让自己永远葆有一分赤诚和宁静。
   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不受功名利禄左右,它能将人送到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正气歌》结尾是这么说的,再读《风赋》,更知“仁者如风,溥畅而至”,将博爱与宽厚,平等地给自己,也给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