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29日] -- 华商报 -- 版次:[T9]
血管再通手段越来越多

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死率

成就展示
   几十年前,得了急性脑梗死可能意味着今后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丧失生命。后来出现了药物静脉溶栓技术,而如今血管再通手段越来越多,尤其是“支架取栓术”的出现,有效地抢救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显著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前不久,家住乾县的邱先生在路上走着,突然摔倒,并出现了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发病10个小时后,被转院到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经过先进的急诊“支架取栓术”后,邱先生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而且目前生活已完全可以自理。
   如果放在六七十年前,邱先生可能命都没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微创技术“支架取栓术”的兴起,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前主要是吃药和打针
  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较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几十年前,一个人得了急性脑梗死,可能意味着今后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丧失生命。”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常明则介绍说,过去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口服药物和静脉输液,治疗效果有限,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后来出现了药物静脉溶栓技术,但rp-PA静脉溶栓一般要求患者发病在4.5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窗的患者,rp-PA静脉溶栓的风险就会大于获益。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开通手段越来越多,以西安市第三医院为例,目前就有多模式的血管开通方式,比如:动脉溶栓术、单纯支架取栓术、中间导管辅助支架取栓术、抽吸导管吸栓术、急诊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等。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一种或多种治疗手段,以尽早帮患者开通血管,拯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这些手段的出现,尤其是“支架取栓术”的出现,有效地抢救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显著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常明则主任介绍说,“支架取栓术”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先进的微创技术,它的治疗过程是:在患者右侧大腿根处注射麻药局麻,穿刺植入微导管,然后通过其中微导丝上的专用支架,将血栓拉出来。

  医学进步让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得以延长

   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雁飞介绍说:“支架取栓术”主要适合发病后6小时以内的患者。但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在严格的多模影像学评估下,部分发病在6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的患者,也可施行“支架取栓术”。邱先生就是发病10小时后,在西安市第三医院成功实施了“支架取栓术”。当时,邱先生发病后,先被送到当地医院,磁共振提示: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未显影。邱先生当时左侧肢体只能勉强抬离床面,小便失禁,不能吃东西,身上留置着胃管、尿管。
   转院到西安市第三医院后,该院立即启动了“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影像科、介入室等科室医护人员立即赶到进行查体和会诊。经过严格的影像学评估后,神经内科常明则主任带领专家团队,为邱先生施行了急诊“支架取栓术”。术后,邱先生血管再通良好,言语不清及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好转,目前,生活已完全自理。
   据悉,今年4月,该院神经内科在多学科配合下,还为一名突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重患者实施了“双支架串联取栓手术”:一次送入两个支架帮患者取出了血栓。据悉,该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也高,国内只有少数卒中介入中心可开展。西安市第三医院开展的这例治疗尚属陕西首例双支架串联脑血管介入取栓手术。 华商报记者 卢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