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18日] -- 华商报 -- 版次:[D4]
渭南最美人民警察 渭南市公安局华州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王晓洁

像哨兵一样忠诚值守岗位 13年来累计接访1500余次

华州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王晓洁:13年来累计接访1500余次
   富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赵关武:半年排查矛盾纠纷325起,化解321起
   合阳县公安局副局长曹红亮:从警20余年,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彦军:从警20年,勘查刑事犯罪现场4000余次

  

   信访工作一头挑着社会和谐稳定,一头担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像哨兵一样忠诚值守岗位,13年来,累计接访1500余次,化解了一起又一起信访案件,她就是渭南市公安局华州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王晓洁。
  受父亲影响
  从小立志当警察

   1981年王晓洁出生在华州区赤水镇赤水村,在王晓洁上学时,父亲转业回到地方在基层派出所做了一名民警,之后担任过所长,后又调到刑侦、网安部门,父亲工作中热情细心、办事公道,被群众交口称赞,这给上学中的王晓洁心中种下了一颗“火种”,她默默对自己说,“长大后也一定跟父亲一样做一名警察,为群众服务。”
   2000年,王晓洁考入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被分配到了渭南市公安局华州分局东阳派出所做了一名户籍民警。2006年底,因工作需要,王晓洁被调到分局做了一名专管信访工作的民警,“开始以为信访只是简单的接待,实际上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到岗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刑侦、治安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向身边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从接访、信访文书起草、信访案件办理等一点一滴积累。”
   经过大量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王晓洁从一名信访新手成长为工作尖兵。此外,王晓洁还善于总结,注重调查研究,她撰写的论文《如何在协调处理信访案件中更好服务群众》在省级公安专业杂志上发表,《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荣获陕西省渭南市法学会举办的第七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法治论坛”三等奖。

  为民排忧解难
  让久访不息信访案得到稳控

   面对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王晓洁除了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还通过拉家常等方式“望闻问切”,找准信访群众的关注点,对症下药。
   1991年,莲花寺镇庄头村村民李某某的儿子被本村黄某某用土枪击伤,该案由于住院医疗费票据丢失,经济损失无法索偿,加上嫌疑人黄某某一直外逃,成为多年信访积案。王晓洁和同事们准确把握案件特性,协调召开相关警种协调会,并多次到其家中了解情况。“我们了解到,李某某和老伴年龄大,无劳动能力,我跟同事一边耐心细致开展劝解工作,倾听老人诉求,一边拉拉家常,了解其生活状态,力所能及为其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期间还多方协调,为老人争取到20000元困难救助金。”王晓洁说,2015年嫌疑人黄某某落网,在嫌疑人落网前,正是由于王晓洁与其同事们的努力,让久访不息的信访案得到稳控,最终息诉罢访。
   王晓洁说,听群众之声,解群众之惑,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把信访工作干好,群众才能把民警当成知心人。王晓洁始终奉行“热心服务,成就信访工作”的理念,将“四声、四个一样、五心、五个一”的便民措施融入信访工作中,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500余次。

  
富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赵关武
  
做一名惩恶保民安的好警察
  便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从警18年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一方平安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当初的誓言:“做一名惩恶保民安的好警察,便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他是富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赵关武。

  群众事无小事
  每件事都应认真对待

   1979年6月,赵关武出生在富平县薛镇前坡村,儿时,警察高大威武除暴安良的形象就在他脑海中定了格。1998年,赵关武考入西北大学公安学院,“做一名惩恶保民安的好警察,便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是他的誓言。
   2001年7月,赵关武被分配到富平县庄里派出所担任第一警区警长,“那年我22岁,刚到基层,工作经验不多,但自己辖区内有常住人口3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共复杂场所林立,治安状况比较复杂。我一方面虚心向老民警学习,一方面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熟悉重点人口,三个多月后,我对辖区重点人口熟知率达到一口清,并绘制了一张辖区基础防范区域图。”赵关武说。
   而让赵关武印象最深的还是办理的第一起手机抢夺案,2002年初,庄里街道集会上一天内发生多起手机被抢夺案,受理案件后,赵关武立即着手在辖区开展调查走访和摸底排查,“因当时街道上监控覆盖率很低,未能捕获到嫌疑人的身影,但我也没有放弃,经过对多名受害人的反复仔细询问,在自己大脑中对嫌疑人进行多层画像,经过与熟知重点人口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辖区内两名吸毒人员有重大嫌疑,案发后第三天将嫌疑人抓获,追回了十几部手机。这是从警后的第一起案子,虽然是小案子,但群众的事从来不是小事,每件事都应该认真对待,这让我内心备受鼓舞。”赵关武说。

  舍“小家”顾“大家”

   6年后,赵关武调离庄里派出所,之后又陆续在几个派出所工作过。2017年2月赵关武调任富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责任和压力有增无减。
   “调任后的半年里,我带领民警深入各派出所调研,明察暗访城区治安环境,半年里排查矛盾纠纷325起,化解321起,调解化解率达98.8%。”赵关武说,现在治安大队各项工作在渭南市公安系统名列前茅,但工作的繁重让赵关武很少照顾到家人。
   赵关武说,从警从未后悔过,只是对家人有些亏欠,“印象中,记得有次晚上加班后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但孩子在作业本上给我写了一句话,‘爸爸,明天可以送我上学吗?’那时心里一阵酸楚,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诉求我也没能满足孩子,第二天很早就赶回了派出所,相比较而言,群众更需要我,相信孩子长大后会理解爸爸的。”
   赵关武说,既然从警,就要尽职保民安。今后将立足岗位,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忠诚履职,恪尽职守,服务群众,做一名惩恶保民安的好警察,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合阳县公安局副局长曹红亮
  
“当警察,必须对得起这身警服!”
   他曾化身“蜘蛛侠”,爬上5层高的楼房救下轻生女;他曾冒着塌方危险,带领队员手刨、掀挖3个多小时救出3名被埋工人。他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把全部心思和激情倾注在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平安指数,他就是合阳县公安局副局长曹红亮。

  生死关头豁得出的“铁血战警”

   1975年出生的曹红亮,在与记者交谈的1个多小时里,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精干、健谈、活力。特别是在提到某些案子时,他显得话很多,仿佛只有案子才能提起他的兴趣点。而同事们私底下这样评价这位副局长:“生死关头豁得出的‘铁血战警’。”
   2014年2月14日元宵节前夜,合阳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一对母子一死一重伤,嫌疑人李某逃窜并可能再次作案,情况万分紧急。15日,专案组侦知嫌疑人已逃窜至白水县城,曹红亮连夜带领抓捕小组前往白水实施抓捕。天黑夜冷,环境陌生,抓捕人员手中仅有嫌疑人多年前的户籍照片,抓捕难度极大。
   15日晚8时许,天空飘着小雪,曹红亮在一城中村菜市场走访排查时发现,路灯下一男子双手插兜,左顾右盼,向他所处方向慢慢走来,发现他时突然停住脚步,凭借职业敏感,曹红亮确定此人必有问题,“当时准备对该男子盘问确认其身份时,男子突然抽出匕首,毫无征兆地向曹红亮猛刺,匕首刺穿他左手虎口,刺透羽绒服,又刺中腹部,但他却毫不退缩迎刃而上,靠着过硬的警务技能,右手单手上膛连开两枪,最终将嫌疑人成功制服。”办公室一民警向记者详细讲述当时的情况。
   那次,曹红亮衣服被血浸透,身上多处刀伤缝合30余针,腿上刀伤直抵骨头,救治的白水医护人员连声感叹“警察真不容易,合阳警察好样的!”事后也有人问曹红亮,“那家伙拿着刀,你怎么就敢上呢?”曹红亮回答:“我们就是干这事的,我们不上谁上?”一句朴素的话却道出了警察的无限忠诚与担当!

  忙于工作而未与女儿“道别”

   曹红亮把全部心思和激情倾注在工作中,不论是担任基层所队长,还是担任副局长,他始终坚持每天7点多就到岗,常常23点才离开,即便是周末也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单位。从警二十余年,先后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刑事拘留260余名,抓获网上逃犯10余名,带破案件千余起。
   这些年,他更多的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尽管作为老警察的父亲理解儿子,经常说:“他爱干警察,把事干好就是最大的孝顺。”但他内心对家人却充满深深的愧疚,多年前办案加夜班,耽误了刚过百天女儿的病情,让原本只是感冒、活泼可爱的女儿从此终身患病在床,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在女儿生命突然逝去的那一刻,他却因工作没能来得及和自己的“小棉袄”做最后一声道别,等他接到妻子哽咽的电话赶回家里时,十多年只会喃喃叫爸爸的女儿已经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曹红亮从不后悔,他说:“当警察,必须对得起这身警服!”
   20余年来曹红亮几乎很少请假,特别是做特警大队长十年时间几乎整天泡在大队,同是警察的妻子有时几天也见不了他一面。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平安指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警察的忠诚和担当!

  
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彦军
  
利用足迹找嫌疑人
  追凶“猎人”把工作干到极致

   一点血迹、一个足印、一枚指纹、一丝毛发,这细节往往是破获案件的重要突破口,他从警20年来一直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常年在刑侦一线让他获得了出众的业务技能,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先后参与了多起有影响力的重特大案件侦破工作,他就是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彦军。

  一心要干刑侦 翻遍图书馆书籍

   1977年杨彦军出生在澄城县,父亲部队转业后做了一名交警,初中时杨彦军时常跟父亲进出警队,慢慢地杨彦军对警察这个职业有了莫名的亲切感,他暗自对自己说,“以后也要做一名警察”。
   1997年杨彦军考进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学校中的杨彦军跟其他人不一样,其他同学室外活动或休息时,他却在图书馆研究学习关于刑侦的一些书籍,“当时我对刑侦非常感兴趣,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关于刑侦的书籍,那时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毕业后从事刑侦工作,1999年警校毕业后我非常幸运地被分配到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
   到刑侦一线的杨彦军对任何案子都好奇,他一边虚心跟老刑警学习,一边钻研刑侦技术,慢慢对“五纹”(指纹、声纹、唇纹、耳纹、掌纹)侦破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当时老刑警手把手教我如何辨别分析指纹,如何看足印,时间久了,自己也总结和琢磨出了一些方法,在后来的侦破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杨彦军说。

  利用足迹找犯罪嫌疑人

   2003年12月25日,澄城县冯原镇善化村两村民被埋在路边的地炮(一种被村民用来炸野生动物的炮)炸伤,地炮一般被放置在农田里,怎么会在道路上布设?该村位于澄城县和白水县交接区域,地炮爆炸案对周边乡镇群众造成一定心理恐慌。对此,澄城县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地炮里装的是石子,爆炸后对行人会造成一定伤害,我们分析嫌疑人是故意在路边布设地炮。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该村里没有监控探头,无法获知嫌疑人任何影像信息,这是当时最大的难题。”杨彦军说。
   细心的杨彦军在案发地路边的农田里发现了一些不太清晰的足迹,“我将这些不太清晰的足迹取证后带回局里,经过深入研究分析,通过足迹基本判断出了嫌疑人身高、体重等关键信息,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方向,就这样我们把侦查范围缩小了很多,通过深入走访排查,最终在2004年3月底将该村的嫌疑人郭某某抓获,轰动一时的西北地炮爆炸第一案告破。”杨彦军说。
   这次侦破杨彦军凭着过硬的刑侦技术赢得同事们的肯定,大家送给他一个外号“杨神探”,之后杨彦军又受省厅聘请,参与侦破蒲城县公交车爆炸案、潼关县火工品爆炸案等多起重特大案件,他把刑侦工作干到了极致,干到了“出彩”。二十年来,杨彦军先后勘查各类刑事犯罪现场4000余次,其中重特大案件800余起,利用痕迹物证直接破案220余起,串并省内外案件百余次500余起,从中破案325起;检验比对手印6万余枚,足迹1万余枚。
   在刑侦工作中,杨彦军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达到苛刻的程度,案发现场痕迹的比对分析耗时耗力,他常常一埋头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站起来后总是头脑发胀、眼睛酸涩,但他却说:“我热爱,我无怨无悔!” 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