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17日] -- 华商报 -- 版次:[C2]
程征“美谈”首讲

探寻“长安画派”的历史起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安画派”与南京“新金陵画派”、广州“岭南画派”共同鼎立于华南、华东和西北。那么,西安本土的“长安画派”主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成员是谁?他们在艺术上创造了什么?现在该如何看待和评价“长安画派”呢?
   9月15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首期“美谈”开讲,著名美术评论家、西安美院史论系博士生导师程征开讲《长安画派·缘起》,向艺术爱好者打开了一个了解“长安画派”的大门。

  “画派”成员可以画风不同,但审美特质要相同

   1961年10月,赵望云、石鲁等陕西优秀画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国画习作展”。这个展览在首都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接着,经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该展览又到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因为作品质朴、厚重的西北风貌,不同于以清新、淡雅为特点的江南画风,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这个展览组织了热烈讨论并持续了两年多,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华君武率先把这一支国画新军称作“关中画派”,也有称“西北画派”“窑洞画派”,后来才统称为“长安画派”。
   现场,程征则从“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入手,详细解析了“长安画派”奠基者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等人,从追求个人艺术发展的道路到共同探讨艺术,再到成立“长安画派”。他认为,一个画派,就是特定时期与地域里有相同艺术主张的杰出画家组成的群体,其成员的个体画风不尽相同,却有总体相同的审美特质。画派看似孤立的,其实并非孤立的,其美学属性应符合时代步伐,而与艺术思潮及社会根源相关联,从而超越了纯粹的艺术范畴,成为以风格特色来呈现的特定时代精神。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邢庆仁表示,“美谈”之所以第一讲推出“长安画派·缘起”,是因为只要谈到陕西美术,“长安画派”是一段绕不开的重要历史。

  “长安画派”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三足鼎立”

   讲座中,程征对“长安画派”代表人物进行了逐个剖析。
   程征认为,在影响深远的“长安画派”团体中,赵望云是中国画革新的闯将、中国画思潮的先驱者、长安画派的奠基者,是复兴“长安画派”的第一位巨匠;石鲁则是重塑“长安画坛”的另一位巨人,是“长安画派”的旗手,没有他就没有“长安画派”。“长安画派”因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而形成“三足鼎立”,他们是支撑起“长安画派”的重要三足。
   不过,程征也指出,从更深层次来看,“长安画派”的确立是三种文化根脉支撑和交织作用的结果。第一种文化根脉是五四新文化思想,是由“艺术走向民间”等“五四”新文化理念最坚决、彻底的实行者赵望云带来的;第二种文化根脉是延安革命文艺和文人艺术两种文化观念因素的叠加体,是以石涛和鲁迅为偶像的石鲁带来的;第三种文化根脉是中国山水画的深厚传统,是由张大千的高足何海霞带来的,“不是说有三个优秀画家就是画派,画派背后一定要有美学思想。” 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图片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