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9月02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让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老人在养老院安享晚年,保洁员的工资节节提升,出行走到哪都会遇到车让人……这里是陕西,民生的改善,让这里的人们感受着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背景
   我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三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抓好就业增收,群众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优先发展教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5所高校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22%。
   ——8月2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介绍陕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陕西民生大事记
   ■2019年3月26日,西安市2019年“名校+”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宣布2019年西安市将组建51个“名校+”教育联合体。西安市启动实施“名校+”工程以来,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大班额”现象。
   ■2017年9月,全国42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我省3所高校名列其中;95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我省8所高校名列其中。我省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A类)、西北工业大学(A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B类)。
   ■2017年6月1日,我省13个统筹地区与全国31个省医保网络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以后,我省外出人员和外省来陕人员只需提前在参保地备案,持社保卡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再需要自己垫付医疗费。
   ■2019年6月16日,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宣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省侦办涉黑案件59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39个、团伙354个,破获刑事案件9711起、刑拘犯罪嫌疑人11717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资金30.63亿元。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1923件2242人。取消村“两委”换届不符合条件人选2727人,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人员1400余人,调整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454人。

  
故事1
  
她爱上了丰富多彩的养老院生活
   72岁的鲁彩霞两年前入住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敬老院,从陌生到熟悉,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把养老院当自己家……鲁彩霞说,进入养老院养老是一种趋势,随着各级政府对养老工作的重视,养老院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让和她一样的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老伴去世后 她选了个养老院

   鲁彩霞说,自己以前是一名中学教师,退休之后,和老伴两个人一起生活,她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老两口理解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觉得照顾好自己,就是最大程度给子女减轻负担。
   “老伴在世的时候,我们俩曾经一起考察过养老院,当时也考虑过两个人一起去养老院养老,但毕竟还能互相照顾,就一直没有实施。”鲁彩霞回忆说,两年前老伴儿去世了,自己一个人生活,一方面孤单,另一方面做饭、打扫卫生等体力活有些力不从心,她就决定去养老院生活。

  入住养老院 顾虑都打消了

   鲁彩霞又考察了几家养老院,最终决定去王寺敬老院,“这个养老院有院子,有花园,我一眼就喜欢上了。”
   在入住之前,鲁彩霞说,自己也曾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刚来时心里也挺忐忑的,看过网上一些报道,说养老院虐待老人什么的,真正入住了一段时间,心里踏实了。养老院不但没有这种现象,而且这里的护工和工作人员对老人就像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关爱,时间一长,真的是处成了亲人。”
   谈及收费情况,鲁彩霞说,自己属于能自理的老人,收费比较低,一个月1590元,她个人觉得性价比挺高的,在一般老年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亲身体验之后,觉得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可以算得上是物美价廉,我就没什么顾虑,安心养老吧。”

  养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

   每天早上7点起床,活动活动8点吃饭,吃完饭和老人们聊聊天唱唱歌,再准点吃午饭,晚饭后跳一跳广场舞……养老院三餐准时,而且有护工打好送到房间里。
   “我有糖尿病,养老院就给准备了糖尿病餐,根据每天的食谱,对我的食谱做了微调。比如把我的稀饭换成菜汤,胡辣汤换成牛奶。养老院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有个性化的食谱,这一点非常细致。”
   除此之外,每周养老院还会搞几次集体活动,比如看电影、歌唱比赛等,还不定期有志愿者、学生来慰问,“有大学生、小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来了之后给我们表演节目,养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丰富多彩的生活,让鲁彩霞很快就习惯并爱上了养老院。

  回家宣传养老院的幸福生活

   鲁彩霞说,现在自己每个月回一次家,在家里待几天,看看孩子们,见一见老朋友。回去之后,她会给身边人讲自己在养老院的快乐生活,也会建议自己的老姐妹们住进养老院,安享晚年,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据悉,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0%的行政村;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5张以上,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

  
故事2
  
当保洁员24年 给儿子在西安买了房
   56岁的孔宪梅是一名来自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段的普通环卫工人,她从事环卫工工作已经24年,工资从最初的每个月150元钱,到现在每个月2805元,她见证了保洁员这个行业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见证了西安洁净美丽的点点滴滴。

  二环刚建好就在西安保洁

   孔宪梅是山东人,十八九岁来到西安,30岁出头就从事保洁员工作,“当时二环刚刚建好,还没有彻底通车,好多路段还是工地,正在修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清扫二环了。”
   为什么会选择保洁员这份工作?孔宪梅说,因为这份工作对学历没什么要求,门槛低,而家里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很需要一份收入,保洁员虽然辛苦,但是每天都会结算工资,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每天四点多起床,清扫所属路段的垃圾,等九十点的时候再扫一遍落叶,下午还要到路段上查看,发现垃圾随时清理……孔宪梅说,刚开始干这份工作时,自己也没想过能干20多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部贡献给了这座城市,她也欣喜地看到,这城市越来越美丽。

  对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

   别人都觉得,保洁员这份工作起早贪黑,异常辛苦,甚至会遭到别人的白眼,但在孔宪梅看来,她已经把西安当成了自己的家,她说自己对于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
   由于每天需要4点到岗,公交车还没有运营,一年四季孔宪梅都是骑着电动车上下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她总是坚持到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着。
   有一天凌晨,孔宪梅发现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撒在二环路快车道上,堵塞了交通,为了尽快疏通交通,她作为班长,将四个班组的人员集中起来搬挪清扫,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道路畅通。
   在冬天的除雪任务中,连续几天都是从凌晨5时奋战到深夜,孔宪梅鞋袜湿了就用塑料袋套上接着干,累了也不回家,就在路边倒班房休息。不畏寒冷清理出了道路,为市民提供一条安心的回家路。

  收入明显提升 对生活很满足

   孔宪梅说,自己当了24年保洁员,亲自见证了保洁员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上世纪90年代,我刚上班的时候,我们那时是干一天算一天工资,一天5块钱,一个月150元钱。150元的工资我也领了好几年。那些年,保洁员也没什么福利,和打零工的没啥区别。随后我们的工资待遇一次次提高,我印象中长到了800多,紧接着1000多,再涨到2000左右,到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是2805元,除此之外,我们夏季有降温费,冬季有取暖费,逢年过节,都会受到慰问,领到米面油。我们现在的工装也很人性化,夏季短袖,春秋长袖,冬季还有防寒服,我觉得现在的收入挺不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随着现代化的设备投入到保洁工作中,孔宪梅说,他们的工作强度也减轻了,“以前路面全靠保洁员清扫,现在有了清扫机,冬天的时候还有除雪机。工作累了,我们有冬暖夏凉可以休息的道班房……人常说知足常乐,和之前相比,现在的条件真的好太多了,所以我挺满足的。”

  在这座城市,真正有了家

   除了收入的提升,孔宪梅说,现在市民的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了,“在街上,很少见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这不开始垃圾分类了,很多市民已经提前学习垃圾分类,在家里开始把垃圾分好类再扔了,这对我们保洁员来说,又是减轻了一项负担。”
   孔宪梅说,自己当了多年保洁员,前几年,她又鼓励丈夫也加入保洁员的队伍,现在两口子都在天天保洁公司工作,是夫妻保洁员。两个人勤勤恳恳,起早贪黑干活,也有了成绩,“我们攒钱给儿子在西安买了房,在这座城市,真正有了家,有了当主人的感觉。”
   正是这样一种朴实、爱岗的精神,让孔宪梅先后获得2010年西安市劳动模范、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西安“十佳最美女性”等荣誉。对于获得的荣誉,孔宪梅说,所有的环卫工和自己都一样,比她做得好的有很多,她仅仅只是环卫工的一个代表。她还将在这个岗位奉献,用自己的苦累,换来城市的靓丽整洁,换来百姓脸上的笑容。

  
故事3
  
车让人 让西安“很文明,很暖心”
   如果你问西安人,这一两年来,身边明显变化的、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相信很多西安人都会回答:“车让人”。的确,车让人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感受到,西安司机很文明,很暖心,也让越来越多的行人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尊重让行的司机。
   市民王博说,2017年,西安刚开始推行“车让人”的时候,他并不相信这条制度会坚持下去,他觉得这个制度会和以往一些倡议一样,喊几天口号就不了了之了。“直到我看到,车让人一直坚持着,而且开始对不让行人的车辆进行处罚,我才觉得,这是动真格的了。”
   王博清楚地记得,车让人推行之前,过马路特别危险,特别是绿灯即将变红灯时,很多车辆加速通过十字路口,行人站在斑马线上,都能感受到车辆疾驰而过。“如今出门,只要是过斑马线,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车辆都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车让人已经蔚然成风,成了西安的一个符号。”
   王博说,前阵子自己到外地出差,有一天步行过十字路口时,看着绿灯刚亮准备过马路,结果几辆车飞速通过,把他吓了一跳,“那时我突然感受到,车让人的西安充满了温暖和善意,那一刻我无比想念西安。”
   拜龙已经在西安开了十几年出租车,整日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对于西安的交通,拜龙早已成为半个专家。2017年,西安开始推行车让人,一开始,拜龙和他的小伙伴都有点不理解。“车让人,不管走到哪,车都要让,有时一个红绿灯十字要等几分钟,因为行人不管红绿灯都要过,我们看见行人都要让,一度给我们的营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拜龙说,刚开始那段时间,出租车司机对于车让人都有点怨言,因为车让人,那段时间追尾事故变多了,前面的车经常因为让行突然刹车,导致后车追尾。
   可是,随着车让人的推行越来越久,拜龙开始感受到车让人带来的改变,“经过红绿灯十字时,有行人看到信号灯主动停下来让车辆先走了,车让人,人也开始让车了;停车礼让行人,经常会得到行人的点赞或感谢,这让我们出租车司机也心头一暖。也许我们耽误了十来分钟,但是,能深切感受到这个城市在变得越来越文明,司机和行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我们的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人车相撞的事故也明显减少了。”拜龙说,自己把这些感受也讲给其他的出租车司机,号召大家坚持执行车让人的制度,用实际行动,维护这个城市的安全、文明。
   不过,拜龙还是想提醒个别行人:互相理解,安全第一,“个别行人在十字路口闯红灯、随意穿插;在无红绿灯的路口,机动车礼让后,行人慢悠悠通过斑马线,影响通行效率不说,也给自身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拜龙说,即便如此,他还是支持车让人继续执行下去,让车让人成为西安文明的一个标志,深入人心。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5月以来,西安市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宣传动员、集中整治、常态保持三个阶段,使“车让人”成为西安市很多司机的文明习惯,使“人守规”成为西安市很多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安城市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观,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7月10日,全省“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行动视频会在西安召开,西安市“车让人·人守规”经验将进一步在全省推广。这也让陕西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广实行“车让人·人守规”的省份。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