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8月18日] -- 华商报 -- 版次:[T9]
与老鼠、跳蚤结下不解之缘

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1987年,从省卫校毕业的范锁平分配到原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北方病科,从此,在鼠疫防治的工作岗位上,他与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老鼠、跳蚤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干就是整整三十余年。
  遏阻鼠疫不犯人

   防疫要掌握与鼠疫密切相关的媒介蚤感染情况。工作中,他常常要探鼠洞,甚至深入1米以下的鼠洞捕蚤捡蚤。而探取鼠巢时,他常被同事拉住双脚,整个身体倒悬入坑,通过蹬腿的方式告知同事,有时上来时已是泥土糊面。夏季的死鼠极易腐败生蛆,恶臭的鼠类标本令人难以忍受,但他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认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当地老乡看到他带队在野外辛苦工作的情景后,风趣地说:“你们省城教授们干的活比掏大粪的强那么一点点。”
   2006年,他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自毙鼠,并经实验室检测,确定了鼠间鼠疫的流行。他带领专业人员打桩画线、插旗布点,设防布阵、消杀掩埋,经过两个月的战斗,遏制了鼠疫疫情的蔓延,将疫情锁杀于鼠洞,保护了疫区广大群众生命安全。
   随着我省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布病疫情持续上升,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范锁平请缨,北进沙漠绿洲,中赴渭北旱塬,南下秦巴山区,他进牛棚、钻羊圈,调查掌握牛羊布病动态,谋划防治对策。

  铁血卫士 确保灾后无大疫

   2008年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在陕北搞鼠疫监测的范锁平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和中心赴救灾前线号召,担任曲河防疫队队长,承担灾区消杀灭和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2008年6月13日上午9点,曲河乡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防疫队对银洞沟河道一具高度腐烂的5·12特大地震遇难者尸体进行处理。发现尸体的银洞沟地处青竹江的一条支流,下游是青川、广元等几个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源。为了下游人民的饮水安全,他带领队员们穿过湍急的河流,冒着随时有落石和塌方的危险,到达现场。面对全身蝇蛆、高度腐烂的尸体,范锁平从队员身上脱下防护服,穿在自己身上,对尸体进行消毒除臭处理,然后和队员及解放军、遇难者家属一起将遗体抬离河道,消毒掩埋。在紧张艰苦的抗震救灾期间,他同时还利用自己专业特长,亲自起草编写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病”歌诀》,由省卫生厅和中心编印发放二十余万份,广泛普及防病救灾知识,为大灾之后无大疫尽心尽力,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一年援藏 谱写人生新篇章

   作为陕西省第四批“组团式”援藏队年龄最大的“老大哥”,来到西藏阿里,针对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范锁平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23份有关传染病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指导意见,并修订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管理资料汇编》。
   援藏期间,他编印了肠道传染病、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制作了艾滋病防治、手卫生宣传展板,在阿里地区9.16平安西藏宣传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5.5世界手卫生宣传日活动中进行了发放和展示。 华商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