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8月18日] -- 华商报 -- 版次:[T4]
屡创“首例”

托起患者重生的希望

1989年毕业的何爱丽,从医30载,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始终不忘救死扶伤的初心,这30年,何爱丽一直在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作为学科主任的她,不但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管理知识和理念,学习本领域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血液专业方面,建立了血液科亚专业学组,成立了淋巴瘤、骨髓瘤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多学科团队,使副高以上人员术有专攻,为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照顾患者方面,她建立了日间病房,加快了周转,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多更快地为患者服务。
   在从医的30年里,何爱丽“开展西部年龄最大患者并最大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省内第一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并一侧肾萎缩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院第一例急性白血病的全相合血缘相关和非血缘异基因移植;本院首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加外周血的半相合移植及第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半相合移植。”“首例”“第一”已经成了何爱丽的代名词,这些“第一”“首例”,追求的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突破,更是对每一位生命的敬畏。
   何爱丽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开展协同创新,针对BCMA双表位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是全世界随访时间最长、治疗病例数最多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成果在2017年全球最大的肿瘤大会——美国临床肿瘤大会上作了大会报告,认为此研究结果属于突破性进展,同年6月课题组受邀在欧洲血液年会做大会报告,引起业内轰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直是何爱丽的教学理念。何爱丽针对本科生注重抓基本、打基础,学习专业性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内外的医学发展现状,开展启发性思维教学,临床实践中手把手教学生。针对研究生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培育人才,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临床技能及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得到各种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岁月不曾磨灭她当初的满腔热情,她也希望她的学生们能秉承那心中温暖的火,去温暖每一位患者,温暖这个世界。 华商报记者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