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8月13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礼赞三秦新成就

东岭集团:从村办小厂成长为“中国500强”

2018年实现总收入超1300亿元,连续15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7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5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5位。这是位于宝鸡的东岭集团给外界的主要印象。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家千亿级企业最初只是一个村办小厂。
  忆过去:人均只有几分地 维持温饱都成问题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这是改革开放前东岭村的真实写照。
   东岭村隶属宝鸡市陈仓镇,全村共有210户、人口812人。改革开放前,东岭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只有3分地,饿肚子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而改革开放给了人们梦想,让东岭人穷则思变,村子依托郊区地理优势,先是临街建了一批门面房,成立了金台区联盟综合服务部,后又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铺。1985年,加工厂扩大经营范围,成立了金台区东岭机械铆焊厂。
   1988年,村民李黑记站了出来,承包了资产不足万元的铆焊厂,每年上缴村民小组5000元承包费。经过几年艰苦打拼,铆焊厂有了起色。村组干部见李黑记在经营上有一套,主动提出让他继续承包。
   上世纪90年代初,铁丝、铁钉等产品的需求量增多。李黑记敏锐捕捉到商机,筹资购回2台旧冷拉丝机和制钉机。短短两年,工厂盈利20多万元,资产猛增到170万元。

  说现在:村办小厂变身“500强” 拥有员工近2万人

   东岭机械铆焊厂很快成为知名的乡镇企业,到1994年,产值首次超过亿元。借助政策,东岭先后兼并多家企业,成立了集金属加工、贸易、建材、运输等产业为一体的东岭集团,李黑记担任董事长。
   1999年,东岭从联盟村分离出来单独设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村上“一把手”,继续实行“村企合一、以企带村”体制。村里多数村民都放下了农活到企业上班。为了改善住房条件,2001年,东岭邀请专家对新村进行规划设计,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住宅小区,每户村民都分到了一套住房。
   如今,当初小小的村办工厂已发展成一个拥有员工近20000人、子公司遍布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2018年企业总收入超1300亿元。靠着工资和分红,再加上房屋出租等收入,东岭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户均资产超过了300万元。

  谈将来:创新思维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目前,东岭集团无论在钢铁、煤炭、有色锌等产业发展上,都完成了产业化发展建设。
   在钢铁平台化建设上,东岭集团致力打造最优秀的黑色产业链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在上游采购环节和钢厂携手,实现共赢,在下游销售市场,通过织网计划不但使东岭钢贸实现裂变,而且钢铁平台越做越大,在国内黑色贸易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有色平台化建设上,重点做好两头即原料和产品贸易,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发达地区,不断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使东岭在中国有色锌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在煤炭平台化建设上,东岭集团形成了“海运、陆运、水运”三管齐下销售布局,在港口建立煤炭仓储基地,做到内陆煤炭贸易和港口贸易同步发展,使东岭煤炭贸易平台影响力在行业内不断提升。在资本运营方面,他们在北京、上海、西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引进实力强劲的职业团队,创新思维,不断拓展新业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同时,东岭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理念,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学、助教等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先后参与10多家濒临破产的国企改制工作,安置上万名国企职工;积极投身公益,累计捐款超过3亿元,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在2016年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东岭集团等9家企业荣获“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