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7月27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记者再走长征路

坚持红色文化传承 两所红军小学变化大

7月25日至2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在铜川市耀州区、印台区各走访了一所红军小学。两所学校校园建设变化很大,红色文化传承形式多样。
  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孩子们上下课用军号

   7月25日,铜川市耀州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校园内正在建设,几栋新楼已经建起尚未完工。
   校长封岗战介绍,学校原址位于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2000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学校得以迁址重建。各级党政机关都很重视,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2017年1月,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红军小学。“新教学楼建起来后,将争取达到陕西省颁一类标准。现在增建了好几栋楼,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住宿、吃饭问题以及教师的办公场地等问题。”
   “学校原来是一所完全小学,2008年调整后被撤并为了一个教学点,但学生人数并不少。现在一到四年级共有141名学生、16名老师,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子。我们计划后半年就恢复五年级,明年就能恢复完全小学。”
   这个学校有个特点,不仅学校名称用的是红二十六军番号,四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的编班分别是“一连一班”、“二连一班”……直至“四连一班”。上下课不打铃用军号,上课是集中号,下课是解散号。
   采访中,5名三、四年级的学生给记者唱起了校歌:“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脚下的路延续新的长征。我们是新一代的红军小战士,先辈的热血在身上奔腾……”

  陈炉红军小学:红二方面军曾在校园住过

   7月26日,采访团来到铜川市印台区陈炉中小学。校园内“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大字,两个专题专厅,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题长廊,都围绕着同样的主题:红色文化传承。在学校操场上,还立有一个“红二方面军在陈炉纪念碑”。
   该校校长牛宝军介绍,学校全名是“中国工农红军陕西铜川陈炉红军小学”。1922年建成,当时叫同官第二高级小学。1937年,红二方面军来到陈炉后曾在学校住过。
   据中共印台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有仓介绍,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命令中央军分五路进攻西安。为了保卫西安事变的胜利成果,同时,加紧红军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为抗日战争做准备,红二方面军奉命驻防富平、同官等地。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直属机关,由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当时,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正放寒假,在陈炉镇联保主任高少峰的积极协助下,部队的驻防得到了妥善安置。贺龙、关向应及司令部工作人员住在二高小学内。
   “那个时候,当地百姓对红军有些误解,不敢接近他们。红军战士就主动帮百姓扫地、挑水、剪头发,和他们打成一片;红军还在二高小学的操场上召开了军民大会,贺龙、关向应等参加了大会。会上贺龙就当前国内的形势,发表了讲话,动员、号召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洪流之中。虽然红二方面军只在陈炉停留了几个月,却在陈炉留下了星星之火。”牛宝军介绍,“1937年红军在学校里办公时是寒假,但寒假结束后,贺龙看其他学校都开学了,就问第二高级小学为什么没有开学,负责人解释说怕开学后孩子们吵闹打扰到司令部办公,贺龙知道后决定让学生们第二天到校上课,司令部搬离学校。几个月后,红二方面军离开陈炉镇移驻富平庄里镇。临走时,贺龙给学校捐献了200元大洋,叮嘱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这也是学校贺龙奖学基金会的雏形。”
   “学校现在只有小学,6个年级一共有67个学生。”牛宝军说,现在学校几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坚持、实现,“第一个就是红色传承和陈炉镇特色的陶瓷文化传承要坚持做下去,第二个是要确保家庭贫困的孩子有学上,尽可能地上好学。” 华商报记者 田睿 马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