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7月04日] -- 华商报 -- 版次:[A4]

脱贫攻坚 他们这样做

澄城
  大棚蔬菜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

   澄城县庄头镇宋家庄村韭菜产业基地是由村党支部和包联单位澄城县园艺站携手建成的,2017年5月,庄头镇党委、政府提出在宋家庄村开展“支部+合作社+园区”的发展模式,经多方考察,最终选定了大棚韭菜这一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村两委和包联部门密切配合,流转土地、签订合同、栽植菜苗、技术培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基地便已建成。当年11月,到了白雪皑皑、蔬菜紧缺的时候,正赶上第一岔韭菜收割,每公斤批发价就达4.6元,贫困户的脸上绽开了花。
   目前,镇上已建成宋家庄大棚韭菜、郭家庄樱桃等18个产业基地,实现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的目标,为全镇的脱贫攻坚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摄影报道

  >>脱贫故事

  
从昔日“闷怂”到致富能人
   在澄城县冯原镇马村,提起成夏娃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示范园区有大棚、承包地里有花椒、日常生活有笑声,这就是原贫困户成夏娃今日的幸福生活写照。
   成夏娃家位于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尖咀自然村,一家三口人,确权土地9.69亩,夫妇俩年近五十,儿子25岁。由于资金不足、技术缺乏,只能从事传统农业,生活艰难,儿子到了婚龄也无人问津,在农村被人视为所谓“闷怂”。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马村两委针对成夏娃家庭的致贫原因、成员结构、文化程度,拿出了产业扶持、多元发展三步走的产业脱贫“路子”,成夏娃本人也非常认可。
   成夏娃决定经营果蔬大棚,但一座大棚的建设启动资金就得10余万元,村干部很快为其办理了50000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同时联系村互助资金协会又争取到了10000元无息借款,解决了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再加上多方筹集,大棚顺利建成,成夏娃成为第一批经营大棚的贫困户。
   借助政府提供的示范园区培训机会,成夏娃积极学习,从不拉下一节课,很快对香瓜种植、时令蔬菜、大棚温控管理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接着首棚西红柿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种植香瓜、茄子、豆角也同样成功。成夏娃还积极运用产业扶持政策,承包土地,去年新栽了10亩花椒,预计明年就能挂果见效。
   如今成夏娃不仅脱了贫,而且还成了致富带头人,从昔日的“闷怂”一跃成为如今的致富能人。这不能不说是精准扶贫政策好、各级帮扶有作为;产业扶持效果强、小康日子有盼头。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返乡创业典型

  
贷款建蔬菜大棚 贫困户变“脱贫明星”
   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儿子和78岁的老母亲,为供两个儿子上学,他养过猪、种过菜、跑过运输、做过生意。可事与愿违,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2015年被确定为澄城县安里镇刘卓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没有放弃,借助政府扶贫贴息贷款投资建设蔬菜大棚,从贫困户变为“脱贫明星”……他就是翟书民。
   “在建大棚以前,也经过详细考察,对这个比较有把握。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发展大棚更有优势。”翟书民说,有了贷款,他的5个大棚很快建了起来,种上了西红柿、黄瓜和甜瓜共20余亩。
   “地多忙不过来,我就雇五到六个人到棚里干活,其中有好几个贫困户。这几个人在我这一年收入大概两万元。”翟书民说。
   让翟书民没想到的是,仅去年第一季就卖了13万元,让更多的村民尝到大棚种植的甜头,他说服村民,带领他们参观,走访老棚户,最后又有六七户村民加入大棚种植队伍,共建大棚18座,占地60余亩,为10多位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村民没种植经验,翟书民便组织大家统一采购农资、种苗、统一销售、错季种植。
   在翟书民的带动下,刘卓村的大棚蔬菜产业已形成规模。目前,刘卓村共有冬棚39座,占地150余亩。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优秀第一书记

  
西北庄村第一书记 巾帼扶贫撑起半边天
   在澄城县有这样一位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群众说她是女汉子,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能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的女强人。她把西北庄村当成了娘家,她就是澄城县体育中心财务股长姚萍。
   西北庄村地处澄城县东北,是渭北旱塬典型的贫困村,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差,贫困度大。耕地面积4500亩,主导产业以花椒、苹果为主,总人口1580余人,贫困人口57户。2017年6月初姚萍被派遣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
   姚萍印象最深的是,刚到西北庄村没多久,2017年7月1日四组一村民因实际土地面积比分地面积少了六分,到村委会要说法。因此事牵扯十余户村民,若再不解决,几十亩土地面临抛荒不说可能还会激发矛盾。姚萍得知此事后,亲自走访群众了解问题症结,经过三天两夜的分析研究,最终拿出了一个大家满意的解决方案,“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把村民当成亲人,用感情做事,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能接受我这个人,也就能接受我说的话。”
   “全村的主导产业以花椒、苹果为主,但好多村民就反映总是浇不上水,原来是位于村东的水坝因长时间储水未清淤加固,坝内储水量逐年下降,不能保障全村农作物灌溉所需。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徒步6公里实地调查情况,经多部门协调,一座容积3000立方的二级抽水站建成并运转,解决了全村灌溉问题。”姚萍说。
   现在,西北庄村坚持短长结合发展产业,形成以花椒、苹果、樱桃、珍珠油杏、核桃为长期产业,以打零工,种植黄花菜为短期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全村共栽植花椒1000余亩,油杏400亩,杂果1000余亩,养猪517头,养羊150头,拥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只有基层受过苦,方能真心为民服务”
   2017年3月,澄城县委宣传部驻王村第一书记翟鹏飞被组织下派到澄城县交道镇王村任第一书记,当时父亲已经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接到任命后,翟鹏飞白天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晚上坚持陪在父亲身边。因为翟鹏飞明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以精准帮扶攻克贫穷之敌。
   自驻村以来,翟鹏飞始终以“真心扶贫、静心驻村、虚心求教”为遵循。一路走来,让翟鹏飞感受到脱贫攻坚是锻炼人才的大舞台,更是体现新时代青年人生价值的主战场。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翟鹏飞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扶贫的两年时间里,翟鹏飞主动创新驻村帮扶工作,实施了10大项目工程,村容村貌有了大变样,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翟鹏飞说:“只有基层受过苦,视自己为农民,方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方能以正确方法工作,端正工作态度,真心为民服务。”
   翟鹏飞先后被渭南市委授予2017年度“渭南标杆”和“志愿服务先锋”,被澄城县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和“帮扶之星”,2019年被授予“渭南好青年”。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合阳
  接到一个电话 他救助一位独居五保户

   在合阳县卫计局健康扶贫办主任张晓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感谢信,这封感谢信出自金裕镇高家坡村的李新乾之手。2018年8月,在外地打工的李新乾得知叔叔李存孝病重没人照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张晓虎的电话。没想到电话一通,张晓虎立马承诺帮助他。张晓虎赶快联系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患者属五保户,一个人独居,考虑到这个情况,张晓虎将患者安排到了金裕镇卫生院,由县医院皮肤科的专家每天到金裕镇卫生院进行治疗。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李存孝的病逐渐好转,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随后,李存孝的家属来到合阳县卫生计生局,给张晓虎送来“心系群众健康,服务贴心暖人”的锦旗。
   把日子过好,是贫困群众一个小小的目标,却是张晓虎工作的全部。据悉,自从健康扶贫工作开始,他就以单位为家,把健康扶贫工作当成一场硬仗来打。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摄影报道

  >>脱贫故事

  
“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里亮了”
   代平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一天双目失明,更想不到自己可以重新站起来,重新过上幸福生活。
   代平平,合阳县同家庄镇潘家山村三组一户普通农民。2011年11月15日,代平平在一煤矿井下作业时,由于劣质雷管引发爆炸导致他在内的五名爆破工身受重伤。后经确诊为:双目穿透伤,失明;右耳穿孔,鼓膜破裂;全身不同程度烧伤。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代平平该如何继续生活?2014年代平平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同家庄镇党委书记车永红、镇长薛向东和合阳县森林派出所所长王献民的帮助下,代平平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免费盲人按摩培训班。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代平平掌握了一门新技能,并因他的优异表现被留店实习,代平平又开启了他的新生活。用他的话说:“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里亮了!”
   代平平的坚强乐观,也激发了他媳妇对生活的信心,在人社局局长乔俊武的帮助下,代平平媳妇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且合阳县扶贫办根据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帮代平平家搬到了镇上三室一厅、宽敞明亮的“易地搬迁”安置房里。
   生活给他关了一扇门,却也给他打开了一扇窗,给他很大的考验,却也给了他一颗坚强励志的心,让他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步伐走得更自信、更坚定。这样在逆境中崛起的“励志哥”成了所有贫困户脱贫路上的典范。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扶贫人物

  
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
   他所在的社区,是合阳县第一家农村合并社区、也是合阳县第一个农村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是合阳县第一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合阳县路井镇新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山峰多次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先后完成投资240万元的“康庄大道”3.5公里,投资42万元的路灯亮化工程150盏,34万元村民文化广场及道路绿化,完成56万元的社区阵地建设等,他让新民社区的景象焕然一新。
   2017年,新民村被列入全县“三变改革”试点之列。李山峰带领干部群众立足实际,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创造性的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引导土地入股农户226户,1038人,其中贫困户79户289人。并实施以“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股东”的经济发展模式,选准以红提为主导产业,开拓服务业、加工业、养殖业互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明确生产经营和分配方式,集中统一管理,社员投工投劳,投劳计酬,青壮年男劳100元/天,女劳80元/天,实现了一份土地有“保底分红、股金收益、务工薪金”三份收入。
   通过“三变”,新民社区发展壮大了红提、苹果等特色产业。同时,合作社成立产业服务中心,配套仓储,电商物流等产业,延长了合作社产业链,奠定了产业增收基础。按照合作社成员技能特长,合理安置工作岗位,解决了劳动力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5000元/户,村级集体收入可增加10万元。同时,开设道德讲堂,培育文明和谐家风,使得新民社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优秀第一书记

  
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信任
   步入合阳县百良镇伊尹社区,巷道既干净又美观,这里住着合阳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到这里的第一书记冯明强。
   “刚开始接到担任第一书记的通知,我很担忧,怕自己工作做不好。”冯明强说,从一名机关干部变成了一名基层干部,想要把工作做好,就需要实际去了解村情和每户村民情况。
   “扶贫先扶志”,为改变困难村民的思想,冯明强创办了伊尹农民讲习所,“解读”国家的扶贫政策。随后,他和社区两委一班人争资金、引项目,开通硬化园区道路5.1公里,埋设输水暗管6公里,配套水肥一体化13万米,新打机井2眼,配套水塔、配电房等;铺设7000米地下排洪管网,新建100吨冷库一座,绿化、美化巷道6条,安装太阳能路灯108盏34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一座9万元;修复美化涝池两个。
   2016年,冯明强成立了伊尹故里专业合作社,聘请西农专家教授定期坐镇指导,形成了“党总支+合作社+西农专家+园区+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建成扶贫产业园1350亩,带动贫困户115户459人,2019年樱桃初挂果,预计产业园区樱桃、花椒收入180万元。搭建了电商信息平台,注册了伊尹绿色农产品“樱缘”商标。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
  
坚持“五个必须” 实现高质量脱贫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取得群众满意效果。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十大工程”,实现脱贫摘帽与全面小康有效对接,切实做好“五个必须”——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最新指示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必须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把脱贫攻坚放在政治的高度去看、放在总揽全局的角度去抓、放在长远的战略地位去谋划、放在“两个维护”的原则上去落实;必须把中央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作为重要的整改任务,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逐项对照,逐项整改,逐项提升,做到整改清单、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四个实”,确保改到底、改到位;必须把脱贫攻坚任务作为重要的考核任务,要在整改基础上全面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十大工程”,实现脱贫摘帽与全面小康有效对接,做到领导责任、考核权重、扶贫力量、帮扶措施、财政投入、严管力度、奖励幅度、优干使用“八个只增不减”;必须把建立脱贫固效长效机制作为重要的宣传任务,大力宣传我县巩固脱贫成效,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减”和实施“十大工程”,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对接全面小康等方面内容,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蒲城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党睦镇的温暖

   2018年冬季一天,蒲城县征迁办主任王麦萍、副主任蒋锋为贫困户胡建民孙子送上新衣服。在党睦镇的扶贫故事里,这种场景出现不在少数,孩子们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尤其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农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不再少数,这一群体在党睦镇一直备受重视。
   “扶贫扶智”,只有孩子通过读书,认识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一家人的命运才能发生转折。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脱贫故事

  
励志脱贫致富的独臂“羊倌”带领全家跨越贫困线
   10只羊一天卖羊奶收入140元;每月在养殖小区务工,收入1800元,只有一只手的党喜顺就这样,兢兢业业,一步步走出了贫困。
   党喜顺,男,47岁,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六组村民,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对于过去,党喜顺曾回忆说:“十年前外出务工,失去了一只胳膊成了残疾人,从此以后干不了重活,没人雇打不成工,偶尔在村里打打零工,全家靠妻子一人在村里打工维持家用,妻子又得了场病,加上两个女儿上学花费,家里经济状况非常艰难。”而今,党喜顺的生活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有了新变化:2016年初,村“两委”会协调5万元贴息贷款为党喜顺买了21只成年奶山羊,发放产业直补金3000元用于养殖奶山羊,并安排党喜顺到羊场务工。
   去年,党喜顺养的10只奶山羊每天产奶可收入140元。同时,党喜顺在奶山羊养殖小区务工,做清洗奶嘴、打扫卫生、记账工作,一个月工资1800元,保证了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据悉,党喜顺当年工资和羊奶钱共计4.4万元,全家一举跨越了贫困线。
   “党喜顺在羊场工作三年多来,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奶帐从来没有出现错误,这一点就是最难能可贵的。”村产业干部宋军峰对党喜顺做了肯定的评价。
   据介绍,村上安排贫困户进养殖小区,解决了养羊的资金、场地、技术、售奶等难题,目前有20多个贫困户像党喜顺一样,在大户带动下养羊脱贫。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返乡创业典型

  
在外务工的她回乡发展养殖产业 帮助贫困户脱贫
   王路迎,女,31岁,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一组村民,毕业于山东省青岛市黄海学院,毕业后在广东、西安等地务工。
   2016年,王路迎从外地打工回来,希望可以在村里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此时,正赶上村上开展精准扶贫,新建了党定村四通奶山羊养殖小区,解决了养殖户们养羊的资金、场地、技术、售奶等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王路迎决定购买40只奶山羊,村上为其协调贷款15万元。从此,王路迎变成为了养殖小区的大户,并表示将至少带动2户贫困户。
   两年多来,王路迎的奶山羊养殖有了很大的起色,2018年养羊规模超过100只,仅奶山羊的销售收入就超过6万元。而且在养殖过程中,王路迎不仅对羊圈的环境与羊的饲料要求很高,还经常到各地听养殖方面的讲座,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了解市场行情。
   目前,其奶山羊已经有200余只,以此同时,她不仅免费给乡亲们传授养羊技术,而且还主动与一些贫困户抱团养羊、共同致富,并带动本村的贫困户党喜顺、王公民等脱贫致富。
   王路迎2018年的“三八”节曾接受媒体采访,当时她表示,“我今年‘三八’节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近一个月内我的母羊产了一百多只羔羊,年底会是一笔可观的利润。”当时她还表示,“我觉得并不是在城里做白领,就是新时代下的新女性,我觉得我现在养羊,致富创业,我就是现在新时代的新女性。”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优秀第一书记

  
发展“多产业试点” 多措施助脱贫
   由光辉,男,中共党员,1979年6月出生,蒲城县人民政府副科级督学。2017年4月,从永丰镇温汤村转任紫荆街道彭村第一书记兼教育局驻彭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8年2月被县委表彰为“驻村扶贫工作标兵”,2018年10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
   他组织动员“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充分讨论并确立“多产业试点”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彭村产业发展规划书》。占地20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的温室大棚、金银花、双孢菇三合一的“彭村综合产业示范园”已全部建成。年产值逾200万元,纯收入5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6个,年支付村民工资60多万元。2019年4月,由光辉主动联系杨凌示范区种质研究中心,引进食用菊花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初开花收益,年产值不低于100万元。 华商报记者 郭乔娜

  
蒲城县委书记陈振江
  
涉农资金“拨改投” 开启“三农”工作新路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发展产业、高效使用涉农资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蒲城县委书记陈振江表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县委根据农村基层工作的重点,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系统思维,把脱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积累、村党支部作用发挥、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镇政府服务“三农”能力的提升等所有急需解决的问题通盘考虑,提出了“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联合党委+产业基地”两种产业扶贫模式,各类涉农资金实现由“拨款”到“投资”的根本性转变。
   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涉农资金使用方式的转变,及扶贫模式的确定,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有益尝试,“拨改投”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调动村级基层组织的“催化剂”,化解社会矛盾的“良药”,群众增收致富的“抓手”,产业升级上档的“平台”,锻炼干部的“基地”,实现基层党员干部价值的“赛场”……
   全县建成269个“村党组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点、16个“联合党委+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发展生产,融入管理、经营过程,群众的收入、村集体的经济积累得到大幅提升,彻底强化了“造血”功能。2018年底,有近70%的村每年集体经济积累达10万元以上,5%的村突破100万元,通过产业或产业链带动5万多群众增收致富。蒲城“三农”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提升,农村各方面建设全面加强、基础奠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实施乡村振兴打好了坚实基础。

  
富平
  易地搬迁 业主喜领新房钥匙住新房

   “作为一名党员我感谢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贫困户们,我这一大把年纪还能和老伴住单元楼,今天再一次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党的这份恩情永不忘”。一位拿到钥匙的老庙村老党员说。这一天,富平县老庙镇108户贫困户拿到新居钥匙,开启他们的脱贫致富之路。
   108户贫困户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万斛村贫困户李哈货终于住上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新居,他家里3口人,因自身能力发展不足致贫,对房子他很满意,走在新家里,他一直说:“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真好啊,给我分了房子,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每个上台领钥匙的贫困户都洋溢着幸福与激动,从他们自信的言语中,能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畅想和规划着今后美好的生活,相信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脱贫故事

  
贫困户变“羊倌” 脱贫路上发“羊财”
   “只要我把这些羊养好,脱贫致富就不愁了。”说起现在的日子,徒金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徒金民,富平县到贤镇西仁村六组人,46岁。女儿1岁时妻子得重病离世,从此一蹶不振。2017年春天,扶贫干部入户走访发现,徒金民家里还是几年前盖的平房,没有粉刷,脏乱不堪。同时,他又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女儿马上要上高中,家里仅靠3亩小麦、玉米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他家被村上评议为一般贫困户。
   驻村工作队多次走访入户,给予徒金民家物质上的帮扶,修补漏水的房屋,给灶房安装门,帮其争取村级保洁员,又联系学校给孩子争取补助。
   “就这个烂摊子,政府给上些,日子慢慢往前磨吧。”徒金民说。“他自身没有动力,给钱送物不能解决长期生活问题。”扶贫干部找到了症结所在,多次和他谈心,帮他树立信心……
   2017年6月,政府出资修缮刷白了徒金民家的房屋,看到刷白的、整理后的房子,他开始收拾家里了。渐渐地,徒金民人精神了,话也多了。驻村工作队与他交谈时,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只吃政府救济,想办个养羊场”。
   说干就干,徒金民在自留地里扎起了羊圈,买了20只奶羊,加上帮扶的4只奶羊,养羊场就建起来了。现在徒金民的养羊场里已经有47只羊,徒金民对周围村民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宝贝只要照顾好管理好,脱贫致富就不愁了。”
   “徒金民变了,真的变了,说话底气足了,整个人透出了前所未有的精气神。”驻村第一书记张树奋说。
   对于今后的打算,徒金民表示:“我还要扩大规模,养好羊,日子会越过越好!”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返乡创业典型

  
张向阳的创业路 从IT“白领”到乡村“羊倌”
   本科学的计算机,却阴差阳错和山羊成了“莫逆之交”,从北京回到富平老家当上了“羊倌”。IT工程师张向阳说,当初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转了一大圈,又回村做了农民。
   2004年,张向阳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进了IT行业,从北京到深圳,从合资到外资,虽然收入逐年增长,内心却越来越找不到方向,他就一直寻思着换个环境。
   有次家人打电话说村上扶持农户养奶山羊、办家庭农场,不仅收益稳定、前景好,还有国家补贴。因为从小对养羊特别感兴趣,张向阳一下就动心了。他开始收集奶山羊养殖的大量信息,并很快辞职,告别“白领”生活和妻子一起回家创业。
   2014年11月,张向阳的羊舍盖了起来。他引进20只小羊羔,正式成为一名“羊倌”。在怀阳村的一处山坡,依坡而建两排白色的平房就是张向阳的羊舍,300平方米室内宽敞明亮。羊儿们有的悠闲地吃着草料,有的顶着犄角“玩耍打闹”。羊舍顶上装着吊扇,墙壁上挂着排风扇,还备有冬天取暖的暖气,与普通羊圈相比堪称“别墅”。
   张向阳介绍,从厂房的规划、测量、建设,到后续设备的采购、安装,都有县畜牧局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县财政一次性给他奖励5万元,支持他新建存栏200只的规模养殖场;县上还对清粪机、挤奶机、消毒机、搅拌机、打包机等自动化设备的购置,一次性给他补贴了一半费用……“全部算下来,政府给我资助了有十多万元呢。”
   对未来事业,张向阳说:“打算做个ERP信息管理系统来监测、统计养殖数据,帮助精准管理、饲养。以后还考虑建一些蔬菜大棚,用羊粪来给蔬菜施肥,把事业一步步做大。”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优秀第一书记

  
建果品交易市场解决果农销售难题
   “俺们村王书记啊,好得很……”在富平县梅家坪镇车家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王磊,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乡亲们口中的王书记不是车家村人,也不是“老陕”,他是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来到车家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四川人。
   车家村耕地面积2860亩,其中苹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而且60%是早熟苹果。然而,果品销售难成了群众增收的瓶颈。
   “栽下梧桐树,不怕引不来凤凰栖,建一个果品交易市场,让客商主动上门收购果品……”想法一出,王磊立即与梅家坪镇领导以及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商讨。去年5月初,一个投资240万元、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市场建成投入运营,来自鄂尔多斯等全国各地的客商在这里收购樱桃7万多斤。同时,依托果品市场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申请注册“渭富塬”商标,与客商签订了长期合同,淘宝店和微店也正式上线运营。去年,网上销售樱桃近1万公斤,有效解决了果农销售难题。
   目前,联系洽谈的畜牧养殖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2000吨果品库和9公里生产道路已落实到位……
   “未来我们将建设一个年出栏1200头的生态养猪场,鼓励村民种植中草药茵陈,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车家村成为一个富裕幸福村……”王磊说。 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富平县副县长杨稳山
  
付出百倍努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富平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攻坚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造性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付出百倍努力、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开展“三联三包”,切实抓好驻村帮扶,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聚焦剩余贫困村贫困户,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抓手,全面推进“五大行动”,坚决攻克深度贫困,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柿子和奶山羊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