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6月22日] -- 华商报 -- 版次:[A2]

民政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要稳妥推进

新华时评
  清理整治“大洋怪重”

   不能简单搞一刀切

  原则
  
审慎稳妥、依法实施,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体现特色、传承文脉,标本兼治、注重实效
  
程序
  
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
  
做法
  
不能仅通过一纸通知、一份清单、一张禁令就简单完成任务
  

   据民政部网站6月21日消息,个别地方存在政策标准把握不够准确、组织实施不够稳妥等情况,民政部要求各地稳妥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
   2018年12月,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民发﹝2018﹞146号),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重点针对“大、洋、怪、重”这四种类型。
   当前,各地正按照六部门部署,积极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但个别地方也存在政策标准把握不够准确、组织实施不够稳妥等情况。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要重点清理整治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强烈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要加强宣传,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据民政部网站

  
新华社发时评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
  
整治“大、洋、怪、重”审慎稳妥才是良方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一件好事,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也屡屡受到社会公众诟病。为此,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18年12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清理整治工作要坚持的一些原则,如:要审慎稳妥、依法实施,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体现特色、传承文脉,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等。
   针对一些“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开展清理整治有其必要性,但在个别地方,存在政策标准把握不够准确、组织实施不够稳妥等情况。
   清理不规范地名,不是“说改就改”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课题——“不规范”谁来认定、怎么认定,整治范围如何合理确定,各方意见如何吸收,具体程序如何运作……规范地名,涉及方方面面,不能“拍脑袋”,必须缜密考虑、稳妥推进,多下绣花功夫。
   怎么才能把这项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为民服务的好事办妥、办顺利?
   首先是要“准”,即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也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
   其次是要“细”,避免工作简单化。对地名更改可能伴随出现的问题,如更改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信息等,个别地方没有清晰的方案,或者有了方案但没有提前向社会广泛告知和说明,就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引发公众情绪焦虑。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不能仅通过一纸通知、一份清单、一张禁令就简单完成任务,各地各部门唯有把工作做到细处、把困难想在前面,遵循于法有据、便民利民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实施,严格按程序办事,才能避免走弯路,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让群众满意。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