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6月14日] -- 华商报 -- 版次:[A5]
8岁男孩质疑小学课本有错

知错能改是对孩子最大的赞

>>网友热e
   ■世外一飞客:字字必究,这孩子在促使教材的编写更严谨啊。
   ■咕噜咕噜咔啦啦:神话如果过于专注逻辑性,那叫神话干什么?
   ■神颜奇智:如果这类孩子参加小升初,就录了!
   ■Sails1Biont:这是我带过最有生命力的一届。
   ■麦子妈妈2013:不说别的,只为娃敢于提出疑问点赞。
   ■摄影魏俊峰:新时代花朵要具备独立思考质疑辩证的特质,不要人云亦云!

  
>>华商君曰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权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一个8岁的小孩,敢于质疑对他们而言颇具分量颇为权威的课本,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更让人欣喜的是,学校和家长不再是“别钻牛角尖”的敷衍,而是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质疑精神,家长甚至“身先士卒”不断联系出版社,这种刨根究底的勇气和探究精神,是教育理念的进步,对此就该反手一个赞!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我的思辨意识,不被周遭裹挟前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止是对孩子而言。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应当给出一个结论,错了,能改,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赞。
   最近,福州8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小冯提出个问题,考住了不少家长、老师。
   原来,小冯最近在学到课文《羿射九日》时发现,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那么羿是怎么蹚的?小冯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老师说“问得好”,但答案是什么,老师没回答。小冯回家后,问了妈妈何女士,何女士也答不上来,便在朋友圈求教,不想引爆朋友圈,不少老师、家长为小冯点赞,他们说,很多小学生学过《羿射九日》,但很少有人发现其中的问题,更没人敢问为什么。但答案是什么,大伙都说不准。
   有人说,大河的河床比较深和宽,羿蹚过的可能是河床。但何女士不认可,她认为没有“蹚河床”的说法。还有家长找到了《淮南子本经训》,说原文没有“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应该是课文改写时加的,建议何女士给小冯讲解一下原文。
   福州一位小学老师说,《羿射九日》是近年新增的,联系上下文,确实有些矛盾,只能勉强解释大河没水时也叫大河,“蹚”的意思是从有水、草的地方走过去,没水了,曾经长了一些草,所以用“蹚”。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何捷说,可以从三方面去解释:(1)我国地大物博,这九十九条河可能是泛指神州大地上的河,而蒸干的只是其中一部分;(2)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作者描述神力时不遗余力,导致出现了前后矛盾;(3)神话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不如用文字直接记载时的规范与严谨。他指出,这是一处显而易见的矛盾,在阅读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着重去感受神话的奇迹,不要过于纠结逻辑问题。
   为了鼓励孩子的质疑精神,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连日来,何女士多次拨打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话。一位参与课本编辑的林先生说,这是一篇神话,也是新版教材,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目前,他也没法肯定对错,要提请到编写组,请更专业的专家或文学家判断,明年9月,此处课文可能被修订,会有更可理解、更合理、更严谨的版本。 据《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