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5月29日] -- 华商报 -- 版次:[B4]
陕西舞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亮相上海 看哭观众

3年打造7分钟舞蹈 成中国艺术节爆款

文化热点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目前正在上海举行,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是本届艺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自全国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艺术门类的84个作品参加本届群星奖7场决赛,最终将评出20个获奖作品。
   陕西共有《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山里回来年轻人》《庆丰年》三部作品角逐此次群星奖。5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获奖作品名单。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神木市文化馆演出的《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入围舞蹈类公示名单,成为舞蹈类5个公示作品之一,它也是我省唯一入围公示名单的作品。

  >>剧情

   该舞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表达了一个治沙护林的完整故事。
   第一阶段:沙漠中的女人们在风沙中愤怒嘶吼,身体随风摇摆,在绝望中寻找着生机;
   第二阶段:女人们顶风而上,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植树造林的重任;
   第三阶段:女人们像抚育新生婴儿一样守护着亲手栽下的小树苗,面对在恶劣环境下死去的树苗,痛彻心扉,泪流满面。但是她们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一抹绿色,一次又一次坚持种下希望,终于在风雨过后迎来了新的曙光……
   当昔日的漫天沙漠变成了一片片绿洲,她们携手共建的美丽生态新家园出现在眼前。

  >>背景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其中神木境内51%的地域就是毛乌素沙漠。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目前,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这一切,离不开所有为此辛苦付出的治沙英雄们。
   5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记录了舞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决赛的场景——“沙漠中,女人们在风沙中顶风而上,像抚育新生婴儿一样守护着亲手栽下的小树苗……一群奋战在毛乌素沙漠的普通护林工,干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舞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在群星奖决赛和惠民演出中看哭了无数人。”
   3年的筹备,舞台上7分21秒的完美呈现,《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演绎的是半个世纪治沙人的心路历程,这支舞蹈台前幕后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是:落泪。

  泪点1:她抱着树苗仿佛抱着婴儿

   “演员们的表情,为了没成活的树苗而哭泣的脸,让我特别触动。我想治沙真的不易。”网友“欣然”写道。
   “女演员扛起那棵大树的时候,我太惊讶了,那么长的一棵树,感觉她们的表情都是痛苦的,甚至有点狰狞,很震撼。”网友“Apple”说。
   “我没想到我会流眼泪,但那位女演员抱着树苗的时候好像抱着一个婴儿,她撕心裂肺的表情让我产生了莫名的共情,眼睛一下子湿了。”网友“平平平”说。
   让大家流泪的这一段情节,讲述的正是女人们像抚育新生婴儿一样守护着亲手栽下的小树苗,然而面对在恶劣环境下死去的树苗,她们痛彻心扉,泪流满面。
   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人们常年深受黄沙侵扰。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治沙,对于当地而言,是重要的工作,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参与其中。

  泪点2:不堪压力晕倒在排练场上

   在入围名单公示后,神木市文化馆馆长刘香妮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一段话:“这个七分多钟的舞蹈我们准备了三年,从陕西到北京、上海,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演员们承受着身心的双重考验,但是就算流泪、流汗、流血、受伤……还是不能停下来,感谢一起拼搏奋战的每一位的辛苦付出,真的,你们都是我的英雄。”一位艺术馆的同行在下面留言:“看过彩排和演出,每次都心疼得掉眼泪,太苦,太不容易!”
   2017年,神木市文化馆决定将治沙造林的现实题材搬上舞台,以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为原型,用当代舞的手段展现沙漠腹地护林工们守护绿色的故事。《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正式开始创作。整个舞蹈演出共有17名女演员参与,她们大的三十多岁,小的只有十八九岁,从踏上排练场的那一刻起,无不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谁也没想到,这个演出会付出这么多。
   身上的淤青还未褪去又生出新伤,甚至有人不堪压力晕倒在排练场上……在排练的数月里,整个排练场,除了老师严厉的教导声,就是一次次扑倒在地的声音,虽然她们每个人关键部位都戴着护膝、护腕,但也无法抵抗坚硬的地板的一次次冲击,表情因为身体的疼痛变得扭曲,内心更是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

  泪点3:磨破了300多双舞蹈鞋

   别人家的舞蹈是柔美、妖娆,这个舞蹈是力量、伤痛;
   别人家的女演员装扮美丽,这个舞蹈的女演员嘴角撕裂,嘴唇上是干皮;
   别人家的舞蹈女演员,要注意身材,这个舞蹈的女演员,要加餐,吃红糖煮鸡蛋,因为体力消耗实在太大。
   在她们排练的休息间里,放的最多的是治疗创伤的药、利咽颗粒,还有贴的膏药。她们每天排练时间至少有10小时。这期间,演员们一共磨破了300多双舞蹈鞋,磨光了100多株道具树苗。刘香妮感伤地说:“看她们不停在舞台上扑来扑去,浑身淤青,我在台下看着特别心疼,过程特别痛苦。”
   演员李敏说:“在剧场里的一天相当于外面的一个月,特别难熬。”她有时候因为一个动作没做到位被老师说,很委屈。等排练完,姐妹们再彼此相互打气。
   演员白娜的孩子本来今年要上一年级了,因为排练演出,没时间接送孩子,她让孩子在幼儿园又上了一年大班;演员李慧对自己要求严苛,觉得自己跳得不好,竟气急将自己的头发揪了一地;演员刘娥边哭边说:“想想自己从开始训练到现在一步一步的经历,就觉得自己能够坚持到现在真的挺棒的。”

  泪点4:在毛乌素沙漠里“晒太阳”

   你以为这是她们最痛苦的经历,不。最难熬的是七月沙漠里最热的时候,女演员们全部去那里体验种树,冬天最冷的时候去体验拔草护林。用编舞老师的话说,不能一站出来,好像“公主”站在沙漠。
   舞蹈排练的第一站安排在了沙漠腹地的一个小村落——沟掌。“每天,演员们跟着护林工,早上六点去种树、交流,每个人都要背树苗在沙漠上跑步,每棵树上写演员的名字,看谁能把树种活。”刘香妮说,还有女演员被马蜂蜇伤,那是最痛苦的。
   刘香妮透露,为了编舞,她们去采访从事了50多年植树工作的护林工,“很多护林工爱树跟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候沙漠里碰到下雨了,护林工人们都会吃肉庆祝。”为了让演员感受到治沙的不易,女演员们还专门去看讲述补浪河女子治沙连光辉事迹的电影《大漠巾帼情》。

  泪点5:治沙女人在我心中是英雄

   有人曾问刘香妮,为什么主题选了治沙的女人,她说:“治沙女人感情色彩丰富。在我看来,治沙女人是中国的英雄,演员们在舞台上把她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她们在我心中也是英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平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表示,“女人们”植绿护荫、抵御沙魔的日常生活,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崇高精神;那些众志成城、永不退缩的姿态,为“追梦”的精神赋予了执着坚韧的注脚。
   刘香妮说,这部作品成为爆款的主要原因是选材实,“一般人都会被感动,柔弱的女子承载了这么多的责任,力量感很强,展示出了一种情感和精神力量。”
   舞蹈专家刘羽宁说:“这个题材撞击了我的心,题材真实,再落实到观众身上,才会震撼,才能打动人心,不能做成轻歌曼舞。这支舞是拿心和灵魂在跳,演员展现的就是那个林场的人,艺术最重要的是它本身。”

  
一个女人扛起6米长的大树
  
专访刘香鹏:『比赛那几天红牛配着芬必得吃』
   舞蹈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是扛树,在最初版本中,为了力求真实,扛的是一棵真树!将近30公斤。年过30岁的刘香鹏就是负责扛树的女演员。
   华商报:还记得第一次扛起树的感受吗?
   刘香鹏:忘不了,记得太清楚了。2017年5月,编舞老师拿来一棵真的小白杨树,让我扛着蹲四分钟。那棵树看起来很细,但树里边儿水分大,太重了……扛了十几秒,我的汗就下来了,老师不允许放弃,一遍一遍地练,那天练了有10次吧,到了晚上整个人都没劲儿,腿直接撕裂了。
   后来换成了道具树,21公斤,还是重,而且我们的动作是要蹲马步,我最长的时候马步蹲了14分钟。道具树6米长,一边粗的往下压,一边细的往起浮,所以很难保持平衡。全部重量在身体的左半部分,后来我的左大腿因为长期扛树,承受量太大又撕裂了。大腿上肉就像撕鸡肉一样,一层一层地开裂,现在大腿肌肉还是外翻的,膝盖一直有积液。
   华商报:扛了3年的树,从来没想过放弃吗?
   刘香鹏:排练现场的情况是,你一旦放弃,所有的人都要因为你被老师罚。真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好多次都觉得坚持不住了,太难受了,太难忍了。我们换了好多批演员,受伤了去疗伤,伤好了再继续战斗,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比赛那几天,晚上疼得睡不着,每天红牛配着芬必得吃,想把伤处麻醉,想睡着,睡不好就更没有力气了。不瞒你说,虽然比赛完了,但只要那个音乐一起,我的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流。
   华商报:我知道你是一位妈妈,这么高强度的排练会影响家庭吗?
   刘香鹏:影响,孩子一年级了,之前这三年管得很有限,因为排练,孩子没醒我走了,孩子睡着我回来。加上身体受伤,家庭也照顾不到。特别难受。
   华商报:知道比赛结果后,心情怎么样?
   刘香鹏:真的就像老话儿说的,我感觉付出了真的就有回报。三年的付出,一直很孤独地扛这棵树,在这一刻,我感觉这个奖真的可以属于我们。 华商报记者 刘慧 摄友 刘忠雄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