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5月26日] -- 华商报 -- 版次:[A7]
“丝路文明·西安文脉工程”艺术名家荟萃系列 艺术指导:文脉艺术工程总监 王犇

《交大西迁老教授》以温暖笔触诠释西迁精神

张勇 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擅长中国画工笔画创作。大学期间师从李超、杨晓阳、刘永杰等著名老师。现为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8年,作品《献血》入选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0年,作品《晴秋》获首届陕西省美术奖(创作奖)优秀作品奖
   2012年,作品《青趣》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首届“荆浩杯”展览
   2014年,作品《锣鼓喧天》入选省美协建国6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5年,作品《晴秋之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获优秀作品奖
   2017年,作品《晴秋之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
   立于著名画家张勇创作的《交大西迁老教授》工笔国画作品前,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瞬间扑面而至。这是一幅高223厘米、宽180厘米的工笔作品,传神的眉目、鲜活的身姿,以灵动的笔触一一表达。
   历史回溯至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往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1956年7月和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员工的专列由上海驶往西安,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带领许多教授专家,为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发展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交大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西迁精神”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近日,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著名画家张勇。
   华商报:为何选择这个对画家来说并不是很好把握的当代大题材?
   张勇:一是“丝路文脉工程”,该工程是艺术界乃至历史文化传承上的一件大事,于是关注了这个主题,在王犇院长的建议和指导下,我作为交大子弟,因为情感原因参与这个主题的竞选。从小生活在交大校园里,那些传说中的老教授都是我身边的邻居、同学的父母。所以,对于这个题材,我的理解不是生硬的文字解说,而是我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细节,从穿衣、神态到举止言谈中感受到一种精神。看到这个选题,我有冲动也有信心把它做好;二是,我曾以工笔国画参与多次历史题材的大赛,均得到认可。无论从题材还是创作上,我都比较有信心来完成。
   华商报:画作中的每一位教授都有原型吗?
   张勇:画作中所有的人都是有原型的,有名振一方的已故院士,也有至今还能在校园中看见身影的老教授,但严格来说,其中也有不是“教授”职称的,如果只定义为狭义的“教授”,那么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他终其一生,不过是讲师的职称,也不应当在其中了,所以,画面中的身影所表现的人物一定都是西迁而来的,但有的并不是教授,画面中有一位幼儿园的阿姨,她为西迁所作出的奉献,一点儿也不少。
   华商报:其中最打动你的教授故事有哪些?
   张勇:无法谈“最”,可以说了解后,每一个人带给我的都是震撼和感动。比如说院士陈学俊,他是在2017年7月过世的,如果能早画一年,他就能看到了。1957年,陈学俊和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交大第一批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把全部家当都带来了,临行前把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他们认为,既然要扎根西北,就不要再对房子有牵挂。201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向学校捐款20万元,用于奖励有梦想的新一代。2018年7月,也是陈学俊院士辞世一周年,其子女将80万元遗产捐赠给学校设立奖学金。陈学俊院士一生亲自授教学生2500多人,6人成为两院院士。画面中的林宗虎院士,就是他的学生,而林宗虎的学生朱继洲院士也同在画面中。这种桃李相传的故事在交大教授中很多。还有画作中的金志浩老教授现年已经86岁了,每天晨练时间,如果走过思源路树林,你都可以看到他或在散步或在锻炼,见到熟悉的朋友,高兴时他还会和你比一比蹲跳呢。还有刘耀南、腾梅生、沈三多等,画面中的每一位前辈,都是一部平凡却震撼的故事。
   华商报:你多年坚持工笔画创作,当今时代讲求创新,传统工笔画的意义和魅力究竟何在?
   张勇:于传统和创新的问题,需要辩证来看,中国的工笔画发展至现在,其实一直都在创新,比如明末,工笔画有的地方开始借鉴西画的优点,从而使造型和线条更加准确和自然流畅。我也崇尚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比如前些年我画的《打腰鼓》系列,画面中多运用了完全饱和的大红色,体现延安人民的燃烧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中国画的雅致才是东方绘画的精髓。我个人认为工笔画的意义是一种执著的表达态度和精神,它在线条的语言中,阐述了一种精神。无论人物还是草木,每朵花每片叶,其实都是有生命的一个世界,表述人物的每一丝线条,其实都是画家心里的感动,我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动融入到这些精致的画面中去,这就是工笔的精神,也是工笔画最具魅力的地方。工笔画要对事物观察入微,看到事物在表面现象之下的点滴之处,然后把这些点滴之处画出来或暗示出来,再加上画家自己的情感和灵感,可能就会比较好地展现精神,就是每幅作品都要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故事。画面是具体的,而感动是内在的,需要大家去体会,用心去触摸。
   华商报:近期有何新的创作计划?
   张勇:现在正在创作《八女投江》,将来希望重新画一幅交大西迁全家福,记载平凡人为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作出的奉献。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