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5月17日] -- 华商报 -- 版次:[K2]
治病救人 办养老院

帮助别人是他最大的快乐

华商报讯(记者 杨虎元 通讯员 王彦轮)他是医生,从医20年,足迹遍布附近的村村落落;他是敬老院院长,3年来,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了“医、护、养”一体化服务……他就是绥德县义合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绥德县义合区域敬老院院长刘海斌。
  病人们亲切地叫他“海斌医生”

   1978年出生于绥德县的刘海斌,自1999年绥德县卫校毕业步入社会后,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对他来说都意味着奉献和付出。有不少亲戚朋友包括家人经常不解地问他:“你这样整天没明没黑忙忙碌碌的,要名没名要利没利,图啥?”他总是淡淡地说:“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刘海斌在中角镇田家渠村、义合镇杨家渠村开办过诊所,后被义合镇中心卫生院聘用。作为农村出身的他深知老百姓的苦楚,对每一个病人都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义合镇王家坪村村民霍润芳患有冠心病,正在义合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海斌医生总是对我们尽心尽力地治疗。”霍润芳说,2018年,她皮肤化脓性感染,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治疗出院后,需每天换一次药,20多天,刘海斌每次都认真为她换药。“海斌医生性格好,人缘好,我们都叫他海斌,这样感到亲切。”同一个病房的75岁老人刘秀珍、60岁的李振平和霍润芳有着同样的感触。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都到医院看病了。以前,我经常要跑很远的山路去到病人家中去治疗。”刘海斌回忆。2013年腊月,大雪纷飞,义合镇孙家源村一村民脑血管病发作,家属打来电话让他救治。他毅然骑上摩托车出诊,在途中不慎摔倒,险些坠落悬崖,后弃车徒步10余里才走到村民家中。该村民因救疗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该村民东挪西借凑钱给他付出诊费,但他分文未收。

  敬老院老人们说他是一个“好院长”

   行医十多年来,刘海斌发现老人养老难已成一大社会问题,于是他决心办一所敬老院。在省内各地考察后,明知在农村办敬老院经济收益甚微甚至还要亏本的情况下,他还是决定把敬老院办起来,并耐心地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2016年10月15日,榆林市首家公建民营敬老院在义合镇挂牌。
   敬老院办起后,困难重重,经济压力很大,但是刘海斌还是给予特困老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马大爷患有脑出血,经治疗出院并在家里住了一个月后,于2018年3月入住敬老院。由于护理任务重,每月需收费4500元,但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每月少收1500元,还减免了2018年的取暖费。这只是获得帮助的一个案例。刘海斌总是热心照顾帮助老人,得到了敬老院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如果养老院不好的话,我早就不住了,我心里已把这儿当成家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刘海斌是个好院长。”当问到敬老院住得怎样时,入住5年的75岁得老人卜如禄这样评价。
   “人活着,最后的日子很重要。”刘海斌说,哪怕是到最好一分钟,他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也会把老人照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