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3月06日] -- 华商报 -- 版次:[K1]

驻村干部帮扶三年 省级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


   “马书记,黄家峁村需要你,我们希望你能留下来帮助我们。”听着黄家峁村村民的话,马玲莉眼里不禁噙满泪水。因为有了马玲莉这位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靖边县黄家峁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从一个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了小康村。
  女干部驻村
  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

   “县上派来一个女的能干甚!”三年前,2015年8月,靖边县妇联选派马玲莉到东坑镇黄家峁村担任“第一书记”。一见到派来的是一位女干部,村里人对她的偏见就写在了脸上,人群中甚至传来这样的声音。
   从那时起,马玲莉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行动去证明女干部一样可以为老百姓谋好事、干实事。
   黄家峁村位于靖边县城西30公里处,属省级贫困村。出身农村的马玲莉对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为了让村民早日实现脱贫,上任后,她经常顶风冒雨、熬夜加班,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贫困户们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
   2016年3月12日,一个看似身高只有八九岁孩童般大小的成年人靠手里的棍子支撑着身体,艰难地挪进了村委会院子。这位男子名叫李巨仁,见到马玲莉说:“我是个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但我读过书,有文化,想通过努力来养活自己。”

  养鸡帮民脱贫
  第一书记成“鸡蛋姐”

   一个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该怎么脱贫,又如何致富!马玲莉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让他来试着养鸡。
   出路找到了,说干就干。马玲莉硬着头皮走进靖边县正丰联合社理事长的办公室,经多次协调说服,该社决定为村上19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100只鸡和配套养鸡设施,马玲莉当即购买了一些关于家禽养殖的书籍发给贫困户,并办了两期家禽养殖培训班。
   李巨仁和大多数贫困户很快掌握了一般的养殖技术,养的鸡产蛋量高且品质好。可是鸡蛋卖不出去又成了个大难题。情急之下,马玲莉的微信朋友圈被鸡和鸡蛋霸屏了,成了村民的“鸡蛋姐”。
   一个“鸡蛋姐”的能量是有限的,面对大量积压的鸡蛋,马玲莉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走机关、跑食堂。经过她们的推销,黄家峁村的鸡蛋居然供不应求起来,李巨仁也淘到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当马玲莉把钱交到他的手上时,这个男儿握住她的手说:“马书记,我活了四十几年,这是赚到的第一笔钱,你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再是家人和社会的拖累,我也是一个有用的人。”
   李巨仁的话让马玲莉深层次地理解了扶贫的意义,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扶贫,让贫困户内心生长出脱贫的动力和希望,改变思想深处的懒惰消极态度,才是真正的扶贫。

  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小康村

   作为村“第一书记”,马玲莉要住在村上,家里的事都没时间去管,她的内心对家人充满了愧疚。
   在马玲莉担任三年“第一书记”期间,黄家峁村的贫困户一个个找到了脱贫的出路。60多岁的黄广清,靠种养殖业还清了给脑瘫孙子看病欠下的债务,有了一些积蓄,2018年还被评为榆林市脱贫标兵;有家族病史的李建林夫妇,从对脱贫项目的排斥、不理解、不支持到转变观念积极养殖,现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终年被妻女的精神病所折磨的贫困户张彦兵,到驻村工作队联系好的医院治疗后,妻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女儿也出嫁成了家……
   扶贫不仅仅是点上“一对一”的帮扶,更要做到面上的长效扶贫、深度扶贫,让村子实现长足发展。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马玲莉和村委一班人修道路、架光纤、打深井,修水塔、建水厂、安装变压器、实施农综项目。
   三年来,黄家峁村共争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条件。与此同时,又成立了黄家峁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东坑镇农业园区新开垦1300亩土地及13座日光温室为实体,将其开发、整理、利用,建设成为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并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为农户提供有偿微利服务,来增加黄家峁村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黄家峁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从一个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了小康村。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通讯员 白凌燕 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