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2月27日] -- 华商报 -- 版次:[C3]
父母如何给孩子提要求更有效?

转变思维方式 让孩子自己主动来做事

很多时候,我们总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熊孩子就是不听话,要求干个啥,理由挺多,就是不干;去游乐场玩,说好玩一个小时回家,时间到了就是赖着不走;着急出门,都收拾完要准备出发了,孩子还在自顾自地玩玩具,压根没听到。
   在如何给孩子提要求的问题上,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春笋做了大量的家庭案例深入研究。她认为,主要是父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时,经常会说“你必须……”,虽然听起来强硬有力,可是效果并不能像大人想的那样,被孩子快速执行和遵守。
   郭春笋老师强调,表面上这是家长对孩子提要求,其实还是亲子沟通问题。在亲子沟通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和孩子的沟通目标是确认彼此差异,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大人就会不自觉地否认孩子的感受。就像生病要吃药,孩子都会嫌苦,不想吃。这时父母就要先肯定孩子的感受,苦就是苦,而不是一味劝说孩子药不苦。比如,这样提问会更好一些,“妈妈知道药很苦,但是为了你的病赶快好起来,我需要你把药吃了。”
   只有想办法改变平时对孩子提要求的方式,他们才会更容易听大人的话。比如,下面的情景:
   妈妈:好了,别玩了,该回家吃饭了。
   孩子:我还想多玩一会儿。
   妈妈:好吧,那你最多再玩五分钟。
   妈妈:好了,五分钟到了,你必须回家了。
   孩子:不嘛,再玩一会儿。
   妈妈:哎,说好了就玩五分钟,你怎么不守信用呢?
   这段对话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一开始父母都是温和耐心地对孩子提要求,谁也不希望做一个独断专行的父母,但是我们被无情拒绝了,或者孩子得寸进尺。最后父母只有急了,恼了,开始凶:“你走不走?不走我走了”,有的甚至动手打孩子,好像必须使用暴力手段,孩子才会听话。
  
转变思维方式:不要说“你必须怎么做”
  而是“我会怎么做”

   相信暴力手段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糟糕。郭春笋老师表示,父母只要转变立场角度,就可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特别是给孩子提要求时,尽量不要说“你必须怎么做”,而是“我会怎么做”,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妈妈:宝贝,我要回家吃饭啰。
   孩子:但我还想多玩一会儿。
   妈妈:好吧,那我再等你五分钟。
   妈妈:好了,五分钟到了,我必须回家了。
   孩子:等等,我来了。
   听出前后的差别了吗?前面说“你必须回家了”,这次说的是“我必须回家了”。就差了一个字,孩子的反应也会有很大不同。
   郭春笋老师分析说,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的原理,叫做“自主动机”,每个人都有强烈地独立自主意识。如果一个行为是他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别人强加于他,他就会更有动力去完成。每个人都愿意自己做选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做最大的努力。
   父母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把孩子的事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自己主动来做事。因为人天然地渴望自主性,被逼着做一件事,哪怕是自己愿意做的,都会不太舒服。
   就像航空公司一样,只提醒乘客机舱门将在几点几分关闭,不会强制要求大家做什么,剩下的事完全由乘客自主决定,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会迟到。

  给孩子提要求时语气也很重要

   “当然提要求的时候,父母的语气也很重要。”郭春笋老师提醒,如果语气很粗暴,就变成了威胁,甚至放狠话:“你走不走?反正我要走,你不走就自己待在这里。”这就成了威胁,实质还是想要控制孩子。
   郭春笋老师认为,如果父母真的要把选择的权利交一部分给孩子,说话时也可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运用,比如,身体低下来,语速慢下来,温和而坚定地说。如果孩子有负面的感受,父母就要承认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宝贝,我知道你真的还想继续玩,但是我要回家了。”这样提要求,既达到了目的,又让孩子觉得很舒服,听得进去。让孩子真正出于自己的主动来做事,父母越是这么做,提要求的过程就越轻松,孩子也会成长得越好。

  家长提要求时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家庭教育指导师贾宇老师表示,对于父母来说,给孩子提要求,不仅要注意措辞和语气、表达方式,还需要考虑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反应模式。比如,有一类孩子是属于思考型,凡事想得比较多,偏理性,因此很喜欢以理服人,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在提要求前,逻辑清晰的给孩子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了会带来怎样的好处,把前因后果讲明白,通常这类孩子被说服后,就比较愿意配合。
   对第二类感觉型的孩子来说,更看重大人要求的时候是否让他们感觉良好,所以在提要求时家长更多的要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上,用温和、商量的语气,伴以眼神的交流和肢体的接触,这样孩子会更愿意为了令家长和自己感到开心而配合要求。
   还有第三类孩子属于行动力较快,也可以说是较为外向,乐于表达的类型,他们反应敏捷,冲劲十足,更愿意看到要求所带来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对这类孩子可以简洁明了的将要求和后果讲明白,为了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者避免惩戒,权衡利弊后孩子也会配合要求。总之,无论对待哪种类型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再加上适当的沟通技巧,想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是难事。 华商报记者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