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2月15日] -- 华商报 -- 版次:[D3]
宝鸡渭滨区就业扶贫用“绣花”功夫打出“组合拳”

为精准扶贫打开一扇窗

微信群里,政策解读、就业信息随时发布;培训课堂直通贫困户,由“大锅饭”变为“自助餐”;扶贫基地遍地开“花”;公益专岗稳定就业,让贫困户端上“饭碗”……渭滨区一项项惠民、便民、为民措施,拓宽了就业扶贫之路,为精准扶贫打开了一扇新窗。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渭滨区紧扣“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这条主线,用“绣花”功夫,打出“培训指导就业、基地吸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专岗对接就业”的“组合拳”,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目标。截至去年9月底,全区转移就业1474人,自主创业5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28人,脱贫专岗安置290人。

  精准发力 摸底因人施策

   就业扶贫,重在精准施策。如果不掌握贫困人员的真实情况和具体需求,就缺乏针对性,那么再好的政策和服务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就业脱贫,首先要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对症下药,精准服务。
   渭滨区利用全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最新数据信息,发挥全区各单位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户的作用反复核对,建立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一库五册”(数据库,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专岗安置)和户就业扶贫台账,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意愿和公益性岗位安置需求情况。
   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机会,才是脱贫良方。渭滨区人社部门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为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并为其至少提供三条岗位用工信息。
   摸清底数、制定并实施方案、专人帮扶……一连串帮扶到位、施策到人的精细举措,成为渭滨区落实就业扶贫政策的着力点。

  创新思路 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贫困劳动力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的实际情况,渭滨区因地制宜,通过社区工厂、扶贫基地等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等形式,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渭滨区高家镇新安村的服装制作社区工厂,吸纳当地3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陕西众智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宝桥综合市场、渭滨区绿鑫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等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吸纳113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如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脱贫的示范效应,实现“扶一个、带一片”?渭滨区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高家镇解甲滩村杨润录因母亲住院欠债致贫后,渭滨区为有意愿养蜂的他免费提供4箱中蜂、并给予贴息贷款扶持和技术培训。2016年,杨润录和村里的另外4户贫困户成立了“宝鸡市甜之缘养蜂专业合作社”,并为高家镇141户贫困户代养中蜂。2016年底,合作社为14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如今,在养蜂合作社的带动下,解甲滩村养蜂产业一步步壮大,像杨润录一样的养殖户达到60多户,合作社共养殖中蜂1300余箱,蜂农年均收入达1万元左右。
   “我们根据创业者的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服务力度,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开源蓄水’,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渭滨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为的是补齐就业脱贫最后的“短板”。近年来,渭滨区不但通过公益性岗位送“饭碗”,还由区财政出资,设立就业脱贫专岗,安置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我的岗位任务很简单,就是每天清扫门前这段500多米的村道,政府每月给我开500元哩!”高家镇段家磨村一组的贫困户李娥娥高兴地说。村干部说,李娥娥今年60岁,身体健康,但因年龄偏大,一直找不到工作。根据就近原则,将她安排到脱贫专岗上。李娥娥说,以前出去打零工经常“空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方便得很。

  搭建平台 激发就业活力

   为了让贫困家庭人口找到工作,渭滨区以“春风行动”“人岗对接招聘活动”等就业服务活动为载体,为贫困人口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在今年的“春风行动”中,渭滨区在经一路举办就业招聘洽谈会,邀请省内外130多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今年4月,在高家镇甘庙村举办的2018年春季就业扶贫招聘会上,35名贫困劳动力现场与8家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
   除此之外,渭滨区组织动员辖区18家人力资源公司分片包抓42个涉贫村,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开展人岗对接服务。今年以来,宝鸡首歌人力资源公司组织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帮助 22名贫困劳动力与吉利汽车公司宝鸡生产基地成功签约,随后又帮扶33名贫困劳动力在陕汽、钢管厂等企业实现就业。
   高家镇固川村贫困户张峰以前在北京打工,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他却无法照顾。今年,通过区政府搭建的平台,张峰进入吉利公司工作。“在家门口有了份满意的工作,不仅能安心的上班,还能照顾上家里,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张峰在入职仪式上激动地说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贫困户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近2/3,转移就业已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方式。 赵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