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1月24日] -- 华商报 -- 版次:[C2]

“老字号”将焕发新生命

最近又有一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歌词中这样唱,“二十年的中国要看深圳,一百年的中国要看上海,一千年的中国要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国看大西安。”在西安这片承载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广阔土地上,从来不缺少美食佳酿的存在。
  从一场掰馍大赛看到“老字号”苏醒

   1月13日,西凤375“西安首届掰馍大赛”在永兴坊举行,在历经两个多月趣味横生、紧张激烈的比赛后,落下帷幕。最终来自西安的唐远志获得本次大赛的冠军,获得10000元现金大奖,并获西安“掰馍第一人”称号。在和众多掰馍高手较量的两个月中,我们感受到了高手藏在民间,更感受到西安市民对泡馍的热情与喜爱。
   在活动现场,老字号泡馍馆的老师傅,也向我们介绍了掰馍的技巧:“要把圆饼形状的馍先横竖掰成四块,把每块分别掰成两层,最后再把每小块细细地掰成黄豆大小。再用掰好的碎馍制作泡馍,这样的泡馍做出来才入味,吃起来香。”在生活速度加快的城市中,泡馍也变成了一种方便的食物,许多人赶时间宁愿吃着机切的泡馍,也不愿静下心来享受掰馍的乐趣。一碗小小的泡馍,重新唤起了西安人民对“老字号”美食的记忆。一碗泡馍,一瓶冰峰,应该是陕西人自己对三秦套餐的定义。
   众所周知,北方人对“面”的研究很深厚。据说泡馍的烙饼用的是9分的死面,和1分的发面,这样才能在保证泡发的同时更利于口感和消化。泡馍分为机打和手撕两种,如果想体验老陕的生活,一定要选择手掰,手掰馍的快乐和满足是“机打”无法相比的。
   食客杨先生说到泡馍就滔滔不绝。“记得十年前我在老家白鹿原上,一碗泡馍也就是十块钱左右。如今物价不断上涨,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在城里,一碗泡馍少则二十几块,多则三四十块。兜里揣上十几块钱可以吃上一碗泡馍的时光仿佛一去不复返。”他说,作为地道的西安人,泡馍不能说是每天必吃,也至少一周一回。“主要是大街小巷的泡馍飘香,由不得你啊。”
   近日,淘宝发布《非遗老字号成长报告》,其中陕西老字号商家商业力排名,西凤、老孙家、德懋恭、西安饭庄等名列前茅,陕西老字号的酒、餐饮食品类也都名列前茅。用户分析中00后用户占2%,90后用户占22%,80后用户占38%,70后用户占20%。不难看出更多的西安年轻人已经开始从口味的新奇感到对传统美食的味蕾回归。随着“老字号”美食的崛起,非遗美食街区的搭建更是为老字号美食提供了传承创新的平台,让老字号美食不再闭门造车,而是融会贯通,敢于创新。

  打造非遗产业联盟
  沉睡多年老字号将重新注入新活力

   1月19日,陕西首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业发展的平台组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西安成立。联盟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理念,以“共筑非遗生产性保护共同体”为发展目标,以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为责任,联盟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挖掘、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定期开展非遗保护领域的交流互访,推动高校联合非遗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共同搭建展示、推广和合作平台,推进城市之间非遗项目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在非遗生产性保护、衍生品开发、文化旅游相结合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推动非遗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振兴贡献力量。以“非遗中国匠造传奇”为主题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启动仪式暨永兴坊品牌发布会隆重举行。
   据了解,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是陕西首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产业发展的平台组织。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在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的领导下,汇集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汇聚高校、金融机构、文旅企业、互联网企业、文化传媒公司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汇聚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合作社、文创机构等20余家社会组织群体,是集“产、学、研、展、商”于一体的非遗全产业合作共享平台,致力非遗保护与传承,共同助力非遗生产性保护全面升级。
   塞纳河企业集团董事长、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鹏表示,永兴坊是以“非遗文化”创新传承发展为基础的文化品牌,深耕陕西非遗文化,以传承再造为发展核心,通过非遗美食、非遗演艺、非遗手工艺、非遗文创等全面展示陕西传统文化,体现活态传承理念,把非遗文化真正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形成独特的非遗生活文化。他同时也承诺,永兴坊品牌未来将继续以“致敬非遗”的姿态、传承创新非遗文化的历史使命,与传承人、合作伙伴一起,深耕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永兴坊用实践证明陕西传统文化大有可为,将继续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生,践行文化自信,助力非遗文化持续发展,助推美好生活建设。
   文化学者商子雍提出,非遗产业要立足文化资源自身特色,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的文化旅游资本。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傅功振则以《陕西非遗文化产业化的路径解析》为题做了分析,他提出用产业化思维看待文化、发展文化,创新陕西非遗发展新模式。

  做好文化定位 创新营销
  2019年将是老字号再出发“元年”

   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老字号企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约1.6万家减少至目前的1128家。现存的千余家老字号中,20%长期亏损,70%发展迟滞,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仅占10%。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惨烈,老字号原本的一些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又遇到新问题。生产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营销观念守旧,营销水平低,人员老化,人才流失,企业成本高,发展资金短缺……这特别需要老字号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加以创新产销方式。
   比如这次西凤375联合老孙家、永兴坊举办的“掰馍大赛”,就是通过IP+创意,跨界经营裂变出新的消费时尚;还有的老字号通过开“抖音”、线上营销圈粉年轻人等。消费体验的升级,更多的是靠文化圈层的不同,寻找认同感,年轻人发朋友圈、老年人寻找回忆感,这都需要老字号经营者精准挖掘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老孙家负责人马波认为,老字号在新时代的发展,应该遵循“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融合不照搬”的原则,既要能够传承经典。还要能够做网红。老字号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一定要传承好经典的产品,同时不断创新引领餐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老孙家在老字号餐饮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是因为对食材、味道的执着追求,在今后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陕西长宇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凤375负责人王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凤作为陕西著名的老字号品牌,曾是畅销中外的名酒。在新时代下,西凤375转变营销方式,与更多本地的老品牌、非遗老字号企业相互结合,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在今后,西凤375也将持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好老字号在新时代下激活、创新发展的大道,通过IP+创意,让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
   所以企业的竞争,根本上还是文化的竞争,对内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外是精准对接不同群体,以及城市、社区的文化,而且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字号“组合拼盘”的思路值得企业借鉴。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了解到,西安市将在今年3月初出台扶持老字号的新政策。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下,在坚定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的环境下,在非遗文化产业联盟的推动下,2019年将会是非遗老字号绽放的新纪年,成为非遗老字号再出发的“元年”。 华商报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邵博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