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1月20日] -- 华商报 -- 版次:[A8]

大寒迎年


  

   大寒是中华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节气民俗研究专家傅功振认为,大寒的天气特色意义不大,最重要就是迎年,“这时节,人们真正启动了迎接农历新年的‘程序’,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一过,新的一年又开始了,24节气也周而复始。”
  大寒有寒气,但已逐渐趋暖

   在关中地区,过了小寒,大寒就不算特别严寒了。眼下西安的天气,虽然不暖和,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寒。不过,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通常会比较干冷。因此冬季温和的阳光就显得非常珍贵。人们喜欢在有日光的地方“晒暖暖”。
   今年在节气上又有特殊之处。老话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就是说阴历年中分别在年头和年尾都有立春,则预示冬天不会太冷,暖冬会出现。2019年2月4日除夕日立春,己亥年正月初一是2月5日,也就是说2018戊戌年正是“两春夹一冬”。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今年冬天相比前两年都没有特别酷寒的低温。傅功振认为,大寒的节气特点在关中道最为准确,所谓的节气特殊之处,也是在关中道上的一种反应和总结。总之,关中道是“节气之母地”。自然,这里的感受最为精准。
   此外,大寒日的习俗之一是大开窗户,室内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体能抵抗严寒,以增强体质。据说,这样还能把蜷卧在屋内的虫子冻死,来年春天居室便会格外洁净。

  年会来源于“尾牙”民俗

   最近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饭馆、剧场都会被企业年会订满。你知道吗?这个年终的团聚,来源于一项古老的民俗——尾牙。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时间上一般在大寒节气里。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而雇主往往会在这一天犒赏忙碌一年的工人,之后各人就回家过年了。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而现在公司的年会,大家都在尾牙饭、抽大奖的气氛中结束一年的辛劳工作,准备放假过年。

  要过年了,还不好好准备准备

   大寒节气很多“习俗”都围绕着农历新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傅功振认为,这是大寒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就是“迎年”!
   小寒与大寒所在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最早源头就是因为这是祭祀的月份。通常从祭灶过小年开始,忙年达到高潮。腊月二十三祭灶,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家家都会准备糖瓜等食物让他甜甜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除尘”,也称“除陈”,就是大扫除,扫去霉运。腊月二十五,家家“糊窗户”,用新纸裱糊窗户,有的人家会剪吉祥图案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现在都用玻璃窗不用糊窗户,但贴窗花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还要“蒸供”,准备祭祀用的糕点、馒头,而现在蒸馒头以备过年待客。“赶集”置办年货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到年跟前还要“洗浴”,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即老话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腊八揭开了过年的序幕,小年就正式进入忙年的节奏,大寒这个节气必须要做的事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仪式感,慢慢地、完全地进入到筹办年和过大年的节奏中。筹备是一件紧锣密鼓的事,订年夜饭、谋划过年咋过,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都是一年中最让人兴奋和重要的事了。”傅功振表示,“尽管有寒冷,但大寒没有小寒节气冷,过年吃喝玩乐,把年过好,24节气到大寒也就结束了。也可以说即将开启新的一轮节气,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漫谈节气
  岁首与节气

   二十四节气以阳历制定,大寒节气却往往落在阴历的岁末年终,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意指农历新年。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中国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并不一致。早期的“岁首”与节气有着密切关系。立春、立冬、冬至所在月份都曾作为岁首出现。
   上古历法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岁首。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当节气立春时,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自夏有历法,古人对一年十二个月的划分便确定了下来。到了战国之世,一年已经被精确到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然而十二个月中究竟哪个月是一年的开端?即被称为正月的岁首,各朝代却是不同。历法史有“三正”之说,说的便是夏、商、周三代的岁首各不相同:夏正(月)为一月,商正(月)为十二月,周正(月)为十一月。春秋战国之世各国背离周制,开始自选岁首的国别纪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行了颛顼历,以亥月(十月)为正月。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农历。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在当今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也有庆祝自己新年的不同时间。其实“岁首”并无天象推演的历法意义,岁首不同,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一年长短的划分不同。岁首之意义,在于人们基于不同的耕耘传统、生活习俗与其他种种原因而制定的一种特异纪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大寒食俗
  大寒节气食糯米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所以在大寒节气,大江南北的人都有对糯米的不同做法。糯米饭、八宝饭、年糕,都是味道甜美的节令美食。此外,冬季宜进补,喝鸡汤也是很好的享受。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八宝饭的做法并不难,将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铺在碗底,糯米拌以糖、猪油、桂花,放入碗中与果料一起蒸熟,倒扣过来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因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一家人“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家庭所推崇,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华商报记者 路洁

  
大寒养生
  “早卧晚起”还需“不露”

   大寒,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因此,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中医专家杜起认为,随着“大寒”节气的到来,寒冷天气依然在延续着自己的威力,同时也预示着春的脚步一步步接近。“大寒”的养生从中医角度和冬日养生没有太大差别,“寒为阴邪,易袭阳位,因此,大寒时节顾护阳气是养生的第一法则。”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杜起认为,整个冬日里,养生都需要坚持不懈,到了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不能松懈,“要做到顾护阳气,不仅仅是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并且要做到‘不露’,现时下多数少男少女为追求美丽,在严寒季节照样薄衣薄衫,甚则露脚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谓‘美丽冻人’。这会严重损伤人体阳气,其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来年开春的‘奉生者少’。”
   此外,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如果因为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下降,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杜起认为,从现代医学中考虑,“大寒”时节由于气候寒冷,血管收缩,血管脆性增加,则心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会大大增加,因此,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定要防寒保暖,“出门宜戴帽子、口罩,使寒邪不至于直接侵袭心、脑,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印读节气
  先秦古风篆刻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年尾。《说文解字》释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像有人在室中站在冰上,用堆干草御寒防冻。
   大寒一印字法取自金文,是一方以古玺为基调的白文印章,有一定的写意成分在其中,在边线的处理上,突出了印章右上角部分,朱白线条相隔,边框粗细有变化,增强了印面的视觉效果。“大”简“寒”繁,对比明显。该印章在创作中,有对先秦古玺印的借鉴,也有作者对古玺印气息的理解,此印风格也暗合远在先秦时代就开始出现的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文化。印章上端盘以瑞兽,象征终南印社二十四节气主题印谱圆满完成,新的一年象征新的期望,新的成功。
   解读印人:田天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终南印社理事,西安中国书法院副院长,西安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温馨提示:本方精品印章接受收藏询价,藏家可添加微信angle61980,或致电18891990828咨询

  
中华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结语
   “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在四季更替中,在节气轮回里,华商报“中华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陪大家度过了一年时光。节气是天文现象,是物候变化,更是天人合一的生活守则。西安是节气的故乡,关中节气民俗影响深远。我们挖掘节气文化中的智慧闪光点,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奥秘,来唤醒传统文化密码,传承传统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