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9年01月09日] -- 华商报 -- 版次:[C4]
华商问卷调查:20问直面研学旅行热 内容不“走心”、活动单一、课程同质化

研学旅行 别只“游”不学

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是由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更丰富且具体的校外教育活动。
   在当今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推动下,研学旅行热潮不减。近年来,各大景区、教育机构、旅行社等都纷纷推出研学旅游项目,但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为此,在寒假研学旅行热即将到来之际,华商报开展关于研学旅行的问卷调查,通过收集家长、学生的意见,期望给火爆的研学旅行市场带来一些真实、直接、有参考意义的意见与思考。

  效果是家长考虑的主要因素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网络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游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2017年已超300万,主要群体为6-18岁的中小学生。
   本次华商报开展关于研学旅行的问卷调查,涉及研学频次、效果、满意度等方面共计20个问题,收集家长回复有效问卷30份,学生年龄集中在6-13岁。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通过学校接触研学旅行,但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对研学旅行的了解程度一般,仅有3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有24位家长表示孩子参加研学游的频次仅是1-3次/年。关于研学旅行的时长,90%的家长选择一周以内,适宜时间则为寒暑假,并且希望研学游的目的地是省外。此外,“效果”是家长们考虑是否让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安全,调查中仅有两位家长会考虑是否影响学习。

  哪类研学旅行内容最受欢迎?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研学旅游,家长们最希望让孩子从中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其次,认为通过游的形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交际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而关于研学内容的调查显示:参观博物馆、体验传统国学排名第一,体验当地传统风俗习俗紧随其后。其次是游览自然风景名胜、参观人文景观、与专家学者交流及户外拓展训练等。
   读者杨先生的女儿11岁,他问过孩子最喜欢的一次研学旅行体验,是在白鹿原的一个农庄参加的为期5天的国学夏令营。杨先生说,“当时女儿和同学们吃住都在农家宿舍,每天去田园劳动,他们最喜欢的是穿着汉服一起学习国学经典,还有在农场里饲养小动物、采摘蔬菜水果,孩子们都感觉很新鲜。家长们也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既学习了国学、劳动技能,还锻炼了不怕吃苦的耐力,更提升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研学旅行中,90%的家长希望在活动结束后,通过现场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收到反馈。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读者,90%的人表示对孩子所参加过的研学旅行活动整体满意,其中汉阳陵的研学活动被点赞的最多,其他被提到的还有大明宫、陕历博、富平陶艺村等。13岁的初中生果果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时一次植树节,学校组织去曲江农博园,“植物很丰富,开拓了眼界,让我们直观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果果说。

  目前研学旅行存在哪些问题?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所有参与人认为研学旅行有帮助,但认为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研学旅行产品缺乏吸引力是绝大数家长认为的最大问题。内容体系不“走心”,活动太单一,课程同质化严重且产品缺乏严谨的统筹与规划,都是研学旅行产品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其次,部分家长认为,相关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旅行社、景区等未推出相关趣味性高、质量高的产品及配套服务等,也是阻碍研学旅行发展的原因或者说存在的问题。
   读者赵映茗反映,孩子参加过一次在北京北戴河举行的夏令营,管理就很不严格,孩子每天很晚休息,白天只想睡觉,到景区也只是走马观花。另一名家长刘先生称,“我认为研学旅行不应过多追求高大上的东西,也不是让家长和孩子疲于奔波走流程。”
   果果同学的妈妈康女士则告诉华商报记者,“目前还有很多研学旅行太偏商业化,甚至有的只是打着研学旅行的标签,内容毫不认真。作为直接接触研学旅行的家长,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的教学风格,科学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研学目的地。”

  研学旅行应如何更好地发展?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体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研学旅行正是顺应教育发展的这种大趋势,也是对我国素质教育方式的创新。做好做实研学旅行,需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还应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调查中,绝大部分家长希望研学旅行不要流于形式及流程化,不少家长更希望能有家长一起参加的研学旅行。读者林伟建议,希望将研学旅行内容安排、意义和目的等整理成册,供家长和学生选择。
   读者姚伟娜则表示,研学旅行一定要防止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媒体工作者焦女士作为家长,她希望各种研学旅行能够充分做好细节问题,不要忽视“研”的部分和精神。她认为,应该通过具体、合理的内容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得,同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业内观点
  
研学旅行产品 应立足特色并结合学生需求
   在许多旅游行业从业者看来,研学旅行产品同质化的确是一个问题。
   陕西中国旅行社朝阳门分公司导游梁蓓蓓告诉华商报记者,许多景区研学旅行的产品重复度太高,研学旅行产品应做好前期细节准备及后期有效反馈的贯穿步骤,而不仅仅着眼于旅行中。面对同质化问题,康辉旅行社门市部经理高闪则表示,以前的研学旅行大多以国学为主,现在范围逐渐扩大,但旅行社和景区的合作并非立刻能实现,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渠道来完善,因此很多产品并不能及时开发实现,也会给大家造成产品单一的印象;而在资深导游陈贤看来,研学旅行团队,方方面面的细节及专业度都应该考量和重视,这点目前很多团队并未做到。
   在许多研学产品开发成熟及优秀的景区看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学生课程有效链接是非常重要的。西安汉城湖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宁表示,研学产品的设计一定要根据研学基地、景区本身的文化特色和优势,注重科学和趣味性,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入,从而区别于普通旅游产品。李宁说,采用专业的团队,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方案、链接不同的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省级和国家级的研学实践基地,崇文塔景区对于研学旅行产品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不但针对景区特色进行课程化的研发,还针对不同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景区内容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及研学旅行的课程化教育。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文商产业服务中心副经理、研学项目负责人韩悦认为,目前对于研学旅行的标准化管理和制定还不是十分健全,而整个陕西甚至全国的研学旅行市场又很大,这都容易造成行业良莠不齐。
   白鹿原影视城从2017年开始接待研学旅行,2018年5月被评选为陕西第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共接待研学旅行学生37000人。在景区研学课程设计师吴霜看来,研学旅行同普通旅游有很大区别。研学旅行相当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游的目的应是学。吴霜表示,“各大研学旅行项目,产品可能存在类似,但不同的研学讲师和不同的研学团队能让学生得到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所以我希望所有参与研学旅行项目的同行,一定从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出发,了解他们所想的。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不创新不改进停滞不变。现在的研学旅行行业的确还不是很专业,未来它应该是一个成熟的体系,围绕教育大纲,围绕学生需要而展开,这也是我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期望。”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宋小雪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