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26日] -- 华商报 -- 版次:[Q3]
梦想引领前行

情怀萦绕心中(上)

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 而在于能够支持、帮助孩子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冯军
   教育是需要理想的事业,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情怀。同时,教育也须立足于现实,工作在当下,实现教育理想要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如何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松柏树、文化墙和绿荫下的小路,整个师大附中的每一处都有故事,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蕴含着育人的元素。基于守护良心的价值观教育、孝德教育、浓厚的校园文化、仪式化的德育活动等,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教育不是空中浮云,为德育而德育不是真正的育人,德育与教学应互为条件,互为促进。如果一味强调所谓的成绩,不重视德育,或者强调德育,不重视成绩,这样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传递给学生快乐,让教师获得幸福;在学生获得分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中学教育就像马拉松一样,除了培养其身体、意志力、耐力等,还要培养其对全局的筹划能力,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正如在人生这场赛跑中,态度、情感、意志及品格等更为重要。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帮助孩子,让其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

  
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为学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 邵国希
   近年来,西安市第三中学犹如一匹黑马,各项办学指标跨越式提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是三中办学质量突飞猛进的根本原因。
   在三中,我们的老师更像老师,学生更像学生。无论是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学生综合发展,都围绕一个大写的“人”字来抓。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三中一直秉承“尊道贵德”的办学理念,“尊道贵德”就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具备公民意识、有责任感、懂得担当、德学兼备的青年。
   三中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注重提升教科研能力,搭建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实施“名师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培养教学骨干,近年来有50余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优秀的办学成果也得益于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行“三段六步”高效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年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校园文化庙会、学科节、艺术节等德育品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立了模拟联合国社团、“心巴克”心理中心等近30个社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学旅行、熊宁志愿者小组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辜负家长和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因此,尊重、爱护、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是我们的基本目标,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用心育人的责任所在。今年是西安三中建校115周年,我们将继往开来,创造百年三中更加精彩的明天。

  
三年教育 希望为学生的成长铺垫温暖明亮的底色
  
西安市文景中学校长 周典博
   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决定校长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就应当是“校长之魂”。从教至今,多年扎根一线的经历让自己具有较为深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多次出访欧美和国内知名学校又让我在比对中深入思考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国家、省、市各级的高端研修班参训学习又使我的教育思想不断趋于明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育人目标是“人人进步、各得其所”。希望三年的教育能为学生的成长铺垫温暖明亮的底色,让他们走进社会都能找到适自己的人生坐标。
   这么多年教学管理实践,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人本管理、多元集纳、内涵发展、全程育人”,办学策略是“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铸校”,想打造的校风是“以人为本、多元集纳、服务社会、与时俱进”,教风是“严谨求实、乐于创新、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学风是“勤学善思、严格规范、学以致用、自强不息”。希望学校老师们能做到,严谨求实、乐于创新、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学生勤学善思、严格规范、学以致用、自强不息。
   我也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全部浓缩于文景中学的校徽中。比如,校徽中心元素由“文景”二字的小篆变形而成,整体造型古朴典雅,中心元素造型向外延展突破内环,象征着文景中学在稳定繁荣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以文化的力量不断突破自我,开创美好未来。“文景”两字变形之后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还融入了“沙漏”和“鼎”的抽象造型,象征着学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标识中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表明学校要在民族性和国际性兼容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培育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卓越人才的胸怀、视野和远大志向。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杜娟 陈红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