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S6]

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助力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金融服务点和村镇银行成乡村主流

   近年来走在偏远村镇的道路上,总是能看到金融服务点或者村镇银行的身影,以前村民要办金融业务要往城里走,现在村上的金融服务点都能快速便捷地办理金融业务。
   据了解,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均加强了在县域和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金融服务点和村镇银行逐步大规模在农村地区兴起。截至2017年末,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乡、村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4.1万个,加载了存贷汇、跨行取款、跨行转账等服务功能,代理了新农合、涉农财政补贴、农村公共事业代收费等项目;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截至2018年6月末,工商银行已设立236家小微中心,覆盖全行75%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服务小微客户的主渠道。来自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日前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陕西省共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4.26万个,基本实现了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

  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

   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小微、三农等客户数量大规模增长,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普惠金融服务需求随之扩大。商业银行出于国家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需要,逐步在普惠金融领域加强资源配置,在小微企业、涉农和扶贫贷款等业务上增加信贷计划投入。我国小微贷款增速近年来明显高于整体贷款增速,涉农信贷规模自2008年以来的增长已接近四倍,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也逐年递增。
   为适应市场竞争及成本效益匹配,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特点,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个人信贷、涉农贷款等业务领域的产品设计上,逐步放宽了准入限制和标准,客户营销和业务叙做正转向批量化、便捷化,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新型服务模式不断诞生,较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耗时长、程序复杂和准入难的情况,产品选择更加多样。例如,中国银行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授信模式、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平台;农业银行制定了“成长快道”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
   除国有大行外,股份制银行也在近年来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兴业银行“银银平台”通过与拥有区域网点优势的城商行、农信社及村镇银行合作,形成业务涵盖支付结算、融资服务、财富管理等的互联网金融和线下金融相结合的完整服务体系,在不必大规模开设新网点的情况下,实现了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服务延伸。
   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战略在业内也被人称道。2009年下半年,民生银行董事会明确提出“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市场。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小微客户达592.42万户,2017年累计投放小微贷款4,282.38亿元。
   “西安银行积极创新思路,通过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线上信贷业务,利用互联网渠道和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扩大扶贫工作的覆盖范围。西安银行探索智慧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助力精准扶贫,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大服务覆盖面。”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西安银行凭借“互联网+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案例荣获“2018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到2020年
  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提高至95%

   2017年,我省出台《陕西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实施“村村通”建设工程,2017年底前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2020年实现机构网点乡镇全覆盖。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和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到2020年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至95%。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支付、征信、统计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推动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采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服务,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技术改造等融资需求。 华商报记者 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