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K1]

神木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1200多户3000余人 扶贫移民搬迁,住进新房

   2014年建档立卡时,神木市有贫困村24个,贫困人口31400余人。2017年,全市253户629人脱贫,5个贫困村退出,2018年,剩余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68户2398人稳定脱贫。至今,神木有1200多户3000余人扶贫移民搬迁,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
  24个贫困村完成“三变”改革
  成立互助资金协会

   神木市永兴街道办西坬村民王国宣是当地受产业帮扶、发展养殖业的模范脱贫户之一。从贫困户到“脱贫标杆”,精准扶贫工作队的进驻,给王国宣一家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2015年以前,我因患病丧失劳动力,一家全靠妻子一人种地支撑,家里过得十分拮据,日子没一点希望。”王国宣说,要是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帮扶干部根据王国宣一家的实际情况,鼓励他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王国宣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购买了60多只白绒山羊,现在已经繁殖到了170多只。2017年底,全家收入27000多元,实现彻底脱贫。
   现在,与王国宣一样实现脱贫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神木全面落实到户产业项目,为625户贫困户实施集中引种,补贴追肥、农机具、圈舍等1500余万元,实现了952户产业扶持户中长期产业全覆盖。
   产业扶贫红利要共享。近年来,神木全面落实光伏扶贫,由财政投资5040万元,建成并网村级光伏电站24个,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分红,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了光伏产业扶贫全覆盖。
   农村“三变”改革让精准扶贫的路越走越顺畅。神木24个贫困村完成了“三变”改革,全部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免费入会,与一般会员同等享受分红。在栏杆堡镇贫困村张家坬村实施的500亩山地苹果项目和260亩杂果园项目中,村党支部以“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总社,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模式,全体村民全部参股,另外专门针对贫困户设立“贫困股”,切实为贫困户拓宽致富渠道。
   围绕贫困户产业增收,神木积极创新帮扶带动模式,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掀起互帮互助的新风。大保当镇摆言采当村种养殖大户曹春梅以每天180元的高工资雇用6名贫困户劳动力来其合作社务农,还为有养殖意向的贫困户每户赠送羊子,年底再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动力。

  贫困户成“产业工人”
  家门口上班有固定工资

   “同样的4000元,以前是年收入,现在是月收入。”这样的转变让中鸡镇纳林采当村民兰在和高兴又激动。“自从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到村里后,我们贫困户有了新的身份——产业工人,我们能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固定的工资。”
   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首批被陕西省认定的省级就业扶贫基地之一,该企业根据结对帮扶对象纳林采当村的自然资源禀赋,成立了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扶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目前,神木累计有133户企业结对帮扶130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127户企业结对帮扶468户贫困户,充分发挥神木民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此外,神木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还设立了一批农村森林防火、保洁、公路养护等公益岗位;针对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设立了一批技术含量低、技能操作简单的企业就业岗位;针对贫困大学生,设立一批环卫、治安、社会保障协管员等服务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目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069人,其中转移劳动力726人,特设公益岗位就业343人。有针对性地对适龄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委托式培训,目前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2087人次,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适用技术或劳动技能。

  激发内生动力
  生活实现质的提升

   “原来两个小泥窑窑里白天开灯都看不见,现在,3间齐刷刷的大平房亮堂堂的。”神木市栏杆堡镇张家坬村78岁的乔四梅指着新房说,“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张家坬村张毛湾小组74岁的王拖儿在自家院内说:“我虽然不是贫困户,政府也帮我砌了花栏墙,维修了一孔窑,建了新灶台,原来破破烂烂的,现在变得整整齐齐。”
   而乔四梅和王拖儿只是神木脱贫攻坚路上,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享脱贫攻坚政策红利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神木市共安排危改资金1765.06万元为557户进行户修缮加固、拆除重建,安排资金2291万元为2300户农户实施农村残损破旧房屋修缮修,安排资金 548.5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2户144人,目前全部具备入住条件。
   神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不仅要让老百姓收入增加,实现脱贫致富,还要在精神思想上自主脱贫,激发内生动力,生活实现质的提升。
   “从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整治、道德评议、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评选星级文明户、培树先进典型等,到如今村民开始积极参与爱心公益事业,村民的思想不一样了。”神木市西沟街道办灰昌沟村民王费士的话道出了近年来村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今年来,村里的爱心超市实行垃圾兑换日用品后,以前塑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都随手扔了,现在好了,垃圾能兑换生活用品,看到垃圾大家都抢着捡。如今村里道路干干净净,草丛里连烟头都没了。”
   给予积分奖励,贫困户用积分兑换所需物品,还主动了解政策,依靠政策脱贫致富,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效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一改过去贫困户坐等扶贫物资上门的状况,唤起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有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作为基础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需不断完善。神木以水、电、路和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全市建设安全饮水项目203处,改造提升农村电力项目31个,互联互通道路项目28条,所有贫困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动力电到村组、安全饮水达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新建改造村级活动室18个、标准化卫生室23个,所有贫困村党员活动室和标准化卫生室达标,同时为每村建成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安装“户户通”广播电视设备2745套,建设电信基站141个,实现贫困村通讯信号全覆盖。 通讯员 王金梅 华商报记者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