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2月14日] -- 华商报 -- 版次:[K2]
市委书记包抓“创文”

榆林古城农贸大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农贸市场,连着大民生,体现大文明。作为榆林中心城区最早、最大的古城农贸大市场,是榆林“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场所,是打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阵地,更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脏、乱、差是古城农贸大市场及周边环境形象代名词:布局不合理、设施落后、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管理滞后……整个市场内外无序拥挤,备受群众诟病,也严重影响城区综合管理和文明形象。随着榆林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的大力推进,榆林市、榆阳区多个部门下大力气对古城农贸大市场进行综合整治,现如今市场大变模样:干净卫生,秩序井然,市场内外热闹、繁忙而有序的场景,处处展现着新变化,处处体现着城市文明新风尚。

  从自发聚集到规模发展
  长期存在“脏乱差”现象

   说起榆林古城农贸大市场,本地老百姓最熟悉不过了。不少人都清楚地记得,最早这里是榆林城郊一片自发形成的市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区扩张,逐渐成为榆林城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市场。
   “过去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市场,人挤人、菜挤菜是常态,尤其到了寒冬腊月更是一片混乱。”30岁的市民李先生还记得,小时候他经常跟着母亲到古城农贸市场买菜,要从钟楼下巷过长城路的一条巷子内进入,夏天污水横流,冬天遍地结冰,商贩往来密集,摊位随处乱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今年52岁的郝师傅自1998年开始到农贸市场从事羊杂碎销售,至今整整有20年了。他清楚地记得,最开始他们摆摊卖羊杂碎的时候,是属于无人管理的,市场也是自发形成的,周边是农田地,地面也没有硬化,前面还有一条河渠,出入的唯一通道是土路,垃圾更是遍地堆积。
   “大家谁都可以来摆摊,搭建个铁皮棚子,三轮车上摆放货物。”郝师傅回忆,市场隔壁有一条水渠,那里就是洗羊杂碎的地方,一到夏天铁皮棚里又脏又臭,整个市场的环境非常差。后来市场逐渐开始步入正轨了,被划分了不同的销售区域,流动摊点也开始固定售卖。
   12月11日,华商报记者遇到来农贸市场购物的赵先生。他说,以前市场门口的长安路经常堵成一锅粥,通道停满了摩托车、三轮车,至于占道经营更是非常严重,遇到交通高峰时段,买菜几分钟,可堵车就有可能一小时。
   榆林市古城农贸大市场经理张延龄介绍,市场随着商贩聚集,规模也越来越大,古城农贸大市场于2008年建设2009年正式开始营业,由榆阳西村集体经营管理,市场占地面积130亩,经营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划分为蔬菜区、水果区、肉食区、鸡禽区、水产区、炒货区和杂货区等七大功能区及南北两个停车场,现有商户50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就业5000余人,日均人流量一万以上,对于榆林城区的农贸产品供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受商户思想观念、市场管理水平以及软硬件设施的限制,2015年以前的市场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张延龄不避讳地坦承,古城农贸大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脏、乱、差”现象,可以说是榆林文明创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市委领导包抓多次暗访
  整治难点为全市提供经验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一市场,带活一方”的经济目标,古城农贸大市场自2015年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我们要做真正的市场人。”张延龄说,这三年时间里在硬件设施上下了大功夫,从道路硬化到上、下水改造,从厕所的改造再到南北停车场的修建,可以说古城农贸大市场在硬件上有了初步的变化。
   真正的大改变是在2018年,自榆林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古城农贸大市场的“创文”也逐渐提上日程,并由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包抓,期间戴征社多次明察暗访,提出全方位的整改意见,对有些难点、盲点部位和环节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要严格按照创文要求整改到位。
   与此同时,榆阳区政府、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等多个单位一把手亲自排查、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验收,加大对古城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市场脏、乱、差和经营不规范问题,从整治难点中为全市提供创文经验,给老百姓创造一个文明规范、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市场环境。
   榆阳区长城路街道办事处榆阳西村党支部书记胡建林表示,运营榆林“菜篮子”这项关乎民生的大工程,责任重大。努力打造一流的“菜篮子”,让市民从“菜篮子”中拎出幸福感,不但势在必行,而且义不容辞,从这个角度出发,创文是最好的契机。

  市场从里到外大变样
  多措并举面貌焕然一新

   创文工作全面铺开,从软件的创文宣传到硬件的实地改造,从管理的严格规范到志愿服务岗的强化监督,古城农贸大市场的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变革。
   “创文是什么?市场如何创文?商户如何参与其中?”张延龄说,他们做了300多块创文宣传牌匾,力争做到文明宣传全覆盖。在靠近市场的街道上,环保围墙让整条街焕然一新,围墙上还打出文明宣传标语。就这样,无论是市场的周边、市场内,随处可见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宣传。再者,“争做文明人,共建新城市”等许许多多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市场的墙壁上、店铺上、LED大屏上,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让创文工作深入人心。更有许多诚信经营的广告,张贴在市场围墙上、每家店铺的门前,所有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用文明的经营、文明的服务、文明的言行,为建设“文明秀美、宜居宜业宜游、民生安康”的现代榆林做出积极贡献。
   在硬件改造以及管理方面,划定专门的停车位,配备停车管理人员,统一规范管理,并规定除了商户车辆,每天早上8时30分到下午5时购物的车辆限制进入市场内。在市场内的经营区内,每家每户门前都划定了黄线,黄线外禁止乱摆乱放,规范摊位经营。卫生更是创文的重中之重。“从早到晚,我们不停地打扫卫生,晚上还要集中打扫,确保卫生不留死角。”12月12日,市场的一名保洁人员介绍说,卫生上去了,面貌自然焕然一新。自创文开始以来,市场的保洁人员由20多人增加到30多人。
   据介绍,古城农贸大市场目前还在着手修建大棚,便于本地菜的销售。同时,还将在目前3座公厕的基础上加盖2-3座公厕,切实提升市场的经营环境。
   随着创文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古城农贸大市场“志愿服务岗”也悄然设立,从开始的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参与其中,这支队伍目前已有130多人,他们每天轮流值班,进行交通疏导、规范经营行为以及监督乱摆乱放行为,确保创文工作的有效进行。
   张纯是榆阳西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是志愿服务岗的志愿者。她告诉华商报记者,志愿者队伍上到60岁的老人,下到20多岁的年轻人,大家都争先加入其中。其中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平日工作忙,会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志愿服务,如清理野广告、引导停车以及打扫卫生等。

  面对不理解声音
  思想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处

   榆林古城农贸大市场有着特殊的发展历程,也成为榆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曾经长期粗放式的管理,随着创文工作持续推进,各种矛盾、困难也纷至沓来,一些商户不配合、不理解,市场管理方以及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压力并不轻松。
   “首先是商户,大家虽然支持创文工作,但因限制市民开车直接进入市场购物,生意受到了直接影响。”张延龄说,他们理解商户的意见,但创文势在必行。改变不文明现象,改善商业环境,提升品质,才是符合榆林人民群众最大的利益。为此,他们在宣传沟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经营一家炒货店的商户田师傅告诉华商报记者,自从创文开始后市场确实比以前干净了,也更加规范了,但他们的生意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前来进货的一些商贩表示,由于目前市场管理比较严格,上午8点半以后就不让车辆驶入,进货比以前麻烦了,多花费了不少时间。
   面对不理解的声音和一些人的抵触情绪,市场管理方、榆阳西村村委会、长城路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各级部门,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去和商户沟通,给群众做解释工作。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大多数商户从有些抵触到开始配合并能融入其中。
   张延龄告诉华商报记者,对于限制车辆进入这一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经过商议,规定不能变,但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调整。在市场内客流量、车流量不是很饱和的状态下,前来购物的车辆可以进入市场内。现在,很多市民也都能自觉把车停到停车场,这就是一个文明的体现。
   胡建林说,古城农贸大市场的创文工作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更离不开市场管理方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很多人吃住都在办公室,不停商讨方案,制定解决方案,甚至一个星期都不回家。”

  市民点赞:市场焕然一新购物更舒心

   12月11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古城农贸大市场走访时看到,现在的市场完全大变样了:干净的地面,划分清晰的区域、摆放整齐的摊位、醒目的指示牌……
   “它的客观问题是真的,但它的变化成长也是真的……”作为市场管理方,张延龄说这是自己最大的体会。通过创文工作的开展,市场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让群众开心、经营者舒心、政府放心,实现了一举多赢的新格局。而经过“整容”改造,大市场不再拥挤不堪,不再脏乱无序,高“颜值”的农贸市场,得到市民纷纷点赞。
   “我平常都在这儿买菜,现在的环境比之前真是好多了。”正在购物的李女士说,农贸市场每天都来,现在环境好,肉、菜新鲜,看着就舒心。
   “以前的市场,满地都是泥啊油啊菜渣啊,市场外也是车挤车,进不来出不去,真是不愿意多来。”市民马先生说,不过现在市场变了样,也愿意在这里多逛逛。
   在市场北侧的杂货区,商户刘师傅正忙着打扫自家门前的卫生,他笑呵呵地说:“以前都是自己店里打扫一下,没有意识要打扫门外的公共区域,现在一天要扫好几遍地,整个市场干净了对大家都是好事。”
   “榆林要创文,农贸市场绝不能也不会拖后腿。”胡建林说,得益于创文工作,如今市场来了个大变身,也为建设美丽、文明的新榆林作出积极贡献,更彰显着城市的文明和进步。
   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谢宏对华商报记者表示,创文工作是一个大势所趋、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古城农贸大市场的大变身只是榆林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还要上下齐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采取更实的举措,更硬的手段,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并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并力争将古城农贸大市场打造成榆林农贸市场创文样板,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为榆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华商报记者 贺静静 余林 摄影 杨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