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1月27日] -- 华商报 -- 版次:[Y1]

会多国语言 49岁考上研究生

陕西中医药大学这个学生成为同学们的榜样
近日,一段49岁研究生在宿舍敲架子鼓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主角便是陕西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最年长研究生姚俊利。姚俊利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并不会打架子鼓,只是识谱而已。原来,他的室友王一凡曾做过两年音乐老师,教学生打架子鼓。与姚俊利成为室友后,王一凡便教同样喜爱音乐的姚俊利打架子鼓。
  爱学习
  为培养儿子学习多国语言

   “姚大哥领悟能力很强,现在已经能够完整地打两首曲子了。”王一凡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和另一位室友也都是工作几年后再次回到学校上研究生,所以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并没觉得姚俊利与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姚大哥喜欢跑步、打乒乓球。”提到两个月相处下来的印象,王一凡说,“他在生活上对我们很照顾,而且他还很博学!”
   王一凡说,室友与姚俊利日常交流时的话题涉及哲学、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感觉姚俊利很博学。生活中遇到困扰时,姚俊利也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
   “姚大哥会多国语言。”王一凡说,“英语词汇量十万,日语中级,还能用法语和俄语进行简单交流。”听到室友这么说,姚俊利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解释:“说我会英语就行,其他的真不好意思,那些都是想让儿子学,才学习的,会个皮毛。”姚俊利告诉记者,儿子上初中时,他就开始培养儿子学习外语的兴趣。“觉得学医太苦,不想儿子跟我一样学医,想着让他学习语言。”姚俊利说,“所以我就先学习外语,然后让儿子听对话。但‘遗憾’的是,他始终不感兴趣,还是选择学医,所以后来我也就没有再继续了。”
   被问起学外语的经验时,姚俊利说:“也没啥窍门,就是听对话、背词典。”“我总是集中几个月背一本词典。”姚俊利说,“英语词典我背过几本,另外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我都想着怎么说,反正儿子和同学目前暂时还没有问住我的时候。”

  克服困难
  成为学校最年长研究生

   1969年出生的姚俊利是铜川市耀州区人,16岁中专毕业后成为耀县(耀州区)卫生学校一名教师,从事医疗卫生教学及医疗临床工作。成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文献专业研究生前,他是耀州区职业中学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还开着诊所坐诊,所以,在我心中,我一直都是一名医生。”姚俊利说,作为一名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1996年到1999年,已经工作六七年的姚俊利还曾前往西安医科大学(后并入西安交通大学)脱产进修学习2年多。
   “我学的是西医,但是后来,慢慢发现西医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可以用来弥补。”姚俊利说。由于家庭等原因,姚俊利一直没能进入中医学校,跟着老师手把手学习。他告诉记者,其实这次已经是自己第二次考研,上一次考试,等到考试前他才把相关手续办理好,几乎是裸考,成绩离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但是并不遗憾,因为当时即便顺利录取,自己也无法前往学校报到。
   “当时我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女儿还小,儿子也到了人生重要关口,我是不可能离开家的。”姚俊利说,第一次落榜后,他便开始着手第二次考试。“儿子马上高考,我就想着正好陪儿子一起学习。”姚俊利告诉记者,成绩出来后,自己也才“走一步看一步”。姚俊利说,去年8月母亲过世,今年儿子上大学了,女儿也上了小学,父亲和爱人对自己上学这事也支持,他没了后顾之忧。
   姚俊利说,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孙思邈中医药文化研究。“因为孙思邈是家乡文化名片、金字招牌,所以在我上学这件事上,陕西孙思邈研究会和铜川市耀州区孙思邈养生研究协会帮了忙。”姚俊利说,有了协会的协调,单位也同意了自己上学的事。因此,今年49的他就成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最年长的研究生。

  勤奋尚学
  他是同学们的榜样

   “闻道有先后,他比我入师门晚,就得管我叫师姐。”11月23日中午,在姚俊利导师李亚军办公室,穆丽君告诉记者,日常交流过程中,自己和其他几位同年级的同学称姚俊利为“师弟”,姚俊利也会称他们为“师姐”“师兄”,而一些和姚俊利同年级的同学则称他为“姚大哥”。
   “能有这个学生我很高兴,他勤奋、努力,能够激励更多人。”导师李亚军说,相比年轻学生,经过数十年工作历练的姚俊利显得更加沉稳、老练,处事更周全,能够很好地处理师门、同学关系。“年长而又尚学,说明他不但努力而且有所积累,历练不凡。”李亚军说,姚俊利从来不旷课,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毕业生微信群里,同学们直呼“感动”,纷纷为他称赞加油。
   “他能够处理好各种后顾之忧,纯粹只为增强学问和能力而来,他的追求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具有榜样作用。”李亚军说,对于专业培养方面,虽然有统一的培养方案,但每个人的规划小有不同,具有针对性。“姚俊利目标很明确,研究孙思邈文化。”李亚军说,“我将和他一起做孙思邈全球数据库,让专业学习与他本人的内涵相匹配。”
   对于校园学习,姚俊利也有自己的规划。他说:“家乡关于孙思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域文化上,我想把医药方面补充进来,我计划给临床实践也留出一定时间。” 华商报记者 史嘉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