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1月22日] -- 华商报 -- 版次:[T6]

铜川 “煤城”变现代化新城

改革印记
   2017年: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8.59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130倍,是2000年的10.1倍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484元,是1978年的97.8倍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534张,是1978年的2.4倍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702人,是1978年的2.75倍

   改革开放40年来,铜川人发扬“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铜川精神,从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小城成长为“转型、健康、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城,上演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非公有经济撑起“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40年来,铜川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是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年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近十年来,铜川经济“滚雪球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2年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仅424元,到2017年达到41484元,是1978年的97.8倍。
   自2009年以来,铜川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煤炭就地转化、水泥产业改造提升、铝产业链延伸和陶瓷产业振兴步伐,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36户,占16.3%,较2002年增加23户;接续产业产值已由2002年的不足3亿元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71.91亿元。
   与此同时,铜川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从总量看,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1.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1%。非公有制经济正成为铜川经济重要支柱,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不出镇”

   改革开放40年来,铜川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医药卫生服务水平迅速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前列。
   全市已建起以34个乡镇卫生院、4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和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2017年,铜川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建成三甲医院。

  “铜川蓝”由“奢侈品”变“日用品”

   近年来,铜川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关闭水泥粉磨站,淘汰落后产能,限期治理污染企业,拆除燃煤锅炉,优良天数达2/3。“铜川蓝”已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成为天蓝、山青、水秀、人美的新城。
   2015年9月22日,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以铜川为例介绍了陕西利用清洁能源的做法和成效。铜川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和国家第二批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 华商报记者 张波 实习记者 田怡心 文 摄影 刁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