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logo
日期:[2018年11月19日] -- 华商报 -- 版次:[C3]
“改革开放四十年陕西教育影响陕西未来”基础教育系列报道

如何“经营”好一座城市的教育

“当下的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在政府的行政主导之下,按照”长官意志“办学,而没有真正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学。在功利、烦躁的环境下,很难产生教育家。”
   11月17日下午,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指导,西安市教育局和华商报社联合主办的西安教育管理论坛现场,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前苏州教育局局长顾月华,给来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20多位负责人做了一场振聋发聩的报告,告诉教育行政部门如何“经营”好一座城市的教育。

  
进言1>>>
  学会继承和坚守
  学校生命力才会历久弥新

   顾月华一开场先从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说起,她说道,一座城市的教育首先需要继承与坚守。“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将对历史负责。菁菁校园,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尊重历史,敬畏时光,善待传统,文化自觉。”
   她说,现代社会对所有传统文化都提出了挑战。只有在精神上对学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学校生命力才会历久弥新。因为,一部地方的教育史学就是继承与创造的关系学史。
   她举例说,西安的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这么雄厚的科教资源,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完全可以打通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她提出,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拷问教育综合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倒逼教育的贡献度。

  
进言2>>>
  赋予公办学校更多自主办学权
  释放办学活力

   在报告中,顾月华高度评价了西安教育大力推行的“名校+”工程,实施引进新“十大名校”“十大国际学校”的“双十计划”,这样可以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她建议,要推动办学体制改革。要深化公办学校改革,赋予公办学校更多自主办学权,释放办学活力。要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要组建专业教育投资平台和基金,加大各方资源投入,多建快建学校,打造面向“一带一路”、资源最优最多最大的教育中心。

  
进言3>>>
  教育规划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什么是“教育规划”?“规划”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具有什么职能?“规划”如何处理中央规划与地方试验之间的关系?“规划”机制目前还存在哪些局限性?顾月华提出了这三个问题,让所有人思考。
   顾月华以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经验出发,谈到目前我国学校布局规划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是缺乏规划,盲目建校阶段;第二是当今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巨额教育资源浪费。所以,在做教育规划时,应该将规划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的科学规划。
   那么,又该如何赢得教育优先投入的主动权?她举例说,应该在立项与审批时就明确“要建什么样的学校,由谁主导学校的建设?”教育投入的重心如何向内涵发展倾斜?她强调,一定要在城市的规划上优先布局教育功能,提前细化、量化教育配套建设刚性标准。

  
进言4>>>
  增强学前教育供给能力
  提高大西安城市“西引力”

   随着西安人才新政的不断升级推进,大西安人才“西引力”不断增强,“西纳英才、安心乐业”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其中,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年轻人才安心乐业、干事创业的信心与热情,也影响到未来一个时期城市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
   顾月华分析,学龄儿童的流动与迁移的特征及趋势呈现两点,第一是流动人口规模日趋扩大,且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其二,流动人口进入携妻带子、携老抚幼的核心家庭化阶段,提高了子女随迁的概率。在一些集聚城市,机械爆发性增长的学龄人口必将使城市教育资源产生新的承载压力。
   她说,教育资源综合承载力分析包括人力资源承载力(专任教师数、师生比、学历、能力)、物力资源承载力(校舍面积、教学装备、生均占比)和财力资源承载力(教育投入,编制、社保、生均经费)。建议政府行政部门要在财政投入上优先支持教育事业,要在土地供给上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要在人才引进上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进言5>>>
  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顾月华给在座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提出中肯建议,“关注既有教育家群体的办学,更要关注正在成长中的‘未来教育家’,让教育家内生于办学过程,让这个时代源源不断涌现出教育家,就是要处理好使用与培养、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她说,倡导教育家办学就是要让更多教师成长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因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顾月华提出,所以教育改革中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基层教师的培养,给教师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尊重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内在的成长需要,耕耘播种,落地生根,静待花开。

  
进言6>>>
  校长缺了一点使命意识
  局长缺了事业的忧患意识?

   “教育家办学,需要一点孤独的理想主义情怀”,顾月华深情地说:“很多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观扭曲,不利于校长按教育规律办学,在功利、烦躁的环境下,很难产生教育家。在不少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学校的功利意识,家长的现实考量,各方利益契合于极度的”应试教育“。场面上听到看到的都是课程建设特色创设,而内在看到的还是极度应试模式。”
   顾月华还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校长缺了什么?少了一点使命意识,少了一点傲骨清风,少了一点人文情怀,少了一点‘道’的坚守”。而教育局长缺了什么?事业的忧患意识,时代的担当责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在报告进入尾声时,顾月华用一段校园安全的纪录片将此次报告引入高潮。影片中一些鲜活的生命因为完全可控的校园安全事故离开这个世界,为现场所有人敲醒了警钟,也留下了思考,到底是分数至上还是生命至上?
   “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对学生生命、发展、潜能、差异、权利、地位、评价等全方位的认识与看法构成学生观。”这场报告结束的时候,顾月华给每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留下了作业,作为局长应该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自己权力运行方式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第二,自己的教育政绩观是正确还是片面?
   第三,自己所在区域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在改善还是恶化? 华商报记者 杜娟 摄影 赵彬

  
2019年西安教育新动作:
  
增加9.92万个学位 抓好减负和视力健康
   在11月17日举办的2018西安教育管理论坛上,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瑞就西安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做了介绍。
   张瑞表示,今年以来,西安市共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10.11万个,特别是随着“名校+”办学模式深入推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大班额”,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西安市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探索学前儿童看护点、规范和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规范学校招生办学行为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面向2019年,西安教育将会有更多积极动作,努力让西安市民享受更多的教育利好。

  打造丝路教育高地和建设教育强市

   张瑞表示,2019年西安市教育局将按照市委关于教育事业发展“六个优先”的要求,持续做好学位保障供给。明年预计将完成171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任务,届时有望新增学位9.92万个。其次,将加快实施引进新“十大名校”、“十大国际学校”的“双十计划”,持续推进“名校+”工程。明年西安市新组建至少40个新的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持续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治理工作,确保2019年西安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达到80%以上。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21年,重点提升200所公办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培养“名校长”300名,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着力提升西安教育的美誉度和人民群众对公办中小学的认可度。
   张瑞介绍,下一步,西安市教育局将以打造丝路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视力健康有新举措
  学生减负依旧重要

   张瑞介绍,2019年,西安市将继续严格招生入学纪律,严查、严处各类违规办学问题,抓好学籍管理。在确保西安市基础教育招生入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深化中考模式改革。2019年西安市还将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全段招生网上登记报名,运用大数据手段力争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以及对西安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科学预测与指导,确保入学招生工作公平、阳光、有序、高效。
   西安市还将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选拔、聘用、培训工作,鼓励引导教师既做好“经师”、又做好“人师”。张瑞表示,2019年学生减负工作仍然是重点,西安市将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工作责任制,并纳入对区县、学校的工作考核,切实把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
   西安市还将就学生视力健康问题综合施策,强化考核。近期将启动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光源情况调研工作,并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减少课业负担、规范电子产品使用等措施,全力减少校园里的“小眼镜”。另外,将启动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过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星级管理,努力做到扶优汰劣,积极扭转“校内减负校外加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在继续抓好小学低年级弹性离校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将积极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探索学校课后服务供给模式改革,让孩子们三点半以后的生活更丰富、更多彩。 华商报记者 赵媛

  
西安市教科所:教育要思考的是面向未来社会怎么培养人才
   “听了顾月华主任的报告,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深感西安教育人身上的使命与责任!”西安市教科所负责人解慧明激动地说。接着,她做了“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推动西安基础教育变革”的主题报告。
   解慧明指出,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根本目标,靠教育投入和教师队伍,要靠教育管理,要靠课程改革和教学。当下教育要思考的是面向未来社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学生在10年、20年后走向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和哪些素养。
   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指出,人才应具备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财经素养、信息素养和全球素养,国际经合组织认定人才应具备七大素养: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其中,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属于通用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与国际上的人才需求是一脉相承的。”解慧明说,将扎实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结合西安市正在实施的“名校+”工程,解慧明表示,将定期举办“名校+”推进会或交流会或总结会,使“名校+”教育联合体尤其是“+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华商报记者 杜娟 耿艳红